1、规划范围
1).规划区:为全镇域范围,总用地面积163.46平方公里;
2).镇区:东至王家门水库东侧外环路、南至飞鲤河、北至跑飞路,西至飞毕路西侧200米。规划区总面积为3.03平方公里。
2、规划期限
1).近期:至2015年;
2).远期:至2030年;
3).远景:考虑到2050年。
3、城镇定位
以休闲度假旅游和绿色规模农业为主的生态宜居、和谐发展的新飞鲤。
4、人口规模
1)、镇域:现状(2011年)4.17万人;
规划近期(2015年)3.0万人;
规划远期(2030年)2.0万人。
2)、镇区:现状(2011年)0.30万人;
规划近期(2015年)0.75万人;
规划远期(2030年)1.0万人。
5、城镇化水平
城镇化水平:现状(2011年)7.19%;
规划近期(2015年)25%;
规划远期(2030年)50%。
6、建设用地规模
1)、镇域:现状(2011年)150.03公顷;
规划近期(2015年)225.05公顷;
规划远期(2030年)470.04公顷。
2)、镇区:现状(2011年)40.03公顷;
规划近期(2015年)89.72公顷;
规划远期(2030年)118.36公顷。
7、综合交通
1)镇域
公路:穿过镇域的干线公路有二级公路环湖路,三级公路幸飞路、飞毕路、山幸路、滨湖路、跑飞路。
航运:镇内新老郎川河、南漪湖三条河道均为季节通航的水上运输线。
2)镇区
道路等级:镇区道路分为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三个等级。
道路网布局规划:飞鲤镇区规划道路15条,总长度14.35公里,规划道路网密度12.12公里/平方公里。飞鲤镇区道路网的主要骨架由外环路、飞鲤大道、府前路、荣盛街、邮电路5条主干道构成。次干道与支路和巷路相结合,构成方格网状道路系统。
8、镇区用地总体布局结构
规划形成“一心、两带、三片”的空间结构
一心——商业、行政中心;
两带——跑飞路和飞毕路两条城镇发展带;
三片——北部居住片、中部居住片和南部老镇区片。
9、镇区居住用地规划
居住用地规划原则:(1)提高住宅开发强度,(2)推进老镇区改造更新,(3)完善居住配套设施,(4)合理布局居住用地。
居住用地布局
(1)布局原则
促进社会和谐,优先保障保障性住房的土地供应,鼓励不同居住类型的住房混合布局,引导社会公平与和谐。控制居住用地的开发强度,在不降低居住环境品质的前提下,逐步降低人均居住用地面积指标,适当提高住房建设用地容积率,增加高层住房建设比例。
建设生态宜居城镇,以公共交通与公建建设配套,有序引导居住空间的布局;协调居住用地与各项用地的关系,促进职居平衡;将居住用地开发、商业中心建设、交通设施、绿地系统整体考虑统一开发。
(2)居住用地布局规划
按照镇区空间结构和居住用地分布情况,将镇区分为三个居住片区。
即南部居住区、中部居住区和北部居住区三大片区。
10、镇区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行政管理设施:规划行政管理用地2.30万平方米,占城镇建设总用地的1.94%,人均用地2.30平方米/人。
文体科技设施布局:规划文体科技用地0.27万平方米,占城镇建设总用地的0.23%,人均用地0.27平方米/人。
教育机构设施布局:规划教育机构用地3.15万平方米,占城镇建设总用地的2.66%,人均用地3.15平方米/人。
医疗保健设施布局:规划医疗保健用地2.63万平方米,占城镇建设总用地的2.22 %,人均用地2.63平方米/人。
商业金融设施用地:规划商业金融用地15.44万平方米,占城镇建设总用地的13.04%。
11、绿地系统规划
绿地系统规划原则:
1).生态化原则:建设生态城镇,从生物多样性、系统性出发,建设和保护绿地生态群落,形成自我循环的生态化良性发展,构建城镇与自然融合协调的绿地网络。
2).人文化原则:加强绿地系统同城镇人文资源的有机结合,利用公共绿地的开放空间,融合居民游憩活动要求,打造城镇文化景观载体,构建更具吸引力的城镇开放空间体系。
3).网络化原则:将各类绿色空间纳入到更为完整集中网络状空间内,发挥绿地的系统性和综合性。
镇区绿地系统形成 “一心、三点、多轴”的规划结构。
一心:指主要景观节点中心。
三点:指三个次要景观节点。
多轴:指多条道路景观轴线。包括跑飞路、飞毕路、飞鲤大道、荣盛街和公园路等多条道路。
12、公示时间:2012年11月29日—2012年12月29日止。
郎溪县人民政府
2012年11月29日
附图:——镇区用地现状图
——镇区用地规划图
——镇区功能结构规划图
——镇区道路交通规划图
——镇区绿地系统规划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