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A办公
  • 繁體版
  • 智能问答
  • 无障碍
  • 长辈版
您现在位置: 网站首页 > 走进郎溪 > 目标规划

《郎溪县县城规划区空间利用规划及城区规划管理单元规划》公示

发布时间:2015-12-11 16:00 来源: 浏览:
【字体大小: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的相关规定,现将《郎溪县县城规划区空间利用规划及城区规划管理单元规划》方案的主要内容进行公示,公示时间:2015年12月11日——2016年1月11日。

公示期间,社会公众可用信件、电子邮件、传真、电话、网上留言回复等方式反映自己的意见或建议,供政府职能部门、规划编制单位研究参考,对于其中的合理化建议,将酌情予以采纳。

若公众对本规划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联系以下单位:

通讯地址:郎溪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联系方式:05637021484

 

 

一、郎溪县县城规划区空间利用规划

(一)规划范围

范围具体包括建平镇全部、梅渚镇、涛城镇、凌笪乡等部分村庄(社区)行政辖区,面积约220km2

(二)人口规模

远期2030年,规划区人口规模31.8万人。其中,城区人口28万人,社区人口0.9万人,村庄人口2.9万人。

(三)城乡空间布局

规划形成中心城区——社区——自然村城乡居民点布局结构。

中心城区:1个,为郎溪县中心城区,人口28万人,规划面积32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14平方米。

社区:1个,为南丰社区,人口0.9万人,规划面积1.1万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20平方米。

村庄:53个,村庄总人口2.9万人,人均建设用地150平方米。

(四)城乡空间利用规划

规划区总面积22000公顷,其中建设用地4393.09公顷,占规划区用地面积的19.97 %,非建设用地17606.91公顷,占规划区用地面积的80.03%

建设用地包括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区域交通设施用地、区域公用设施用地、特殊用地,其中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3935.91公顷,占总用地的17.89 %;非建设用地包括水域和农林用地2类,其中农林用地12215.4公顷,占总用地的55.52 %

(五)城市增长边界

本次规划提出郎溪县城市增长边界为:经济开发区的北部城市空间增长边界至规划区北部边界,东部以基本农田范围线做为城市增长的边界,南部以钟桥河做为城市增长的边界,西部以基本农田范围线做为城市增长的边界。城区的北部城市空间增长边界至钟桥河,东部以龙须湖水库做为城市增长的边界,南部以郎川河做为城市增长的边界,西部以钟桥河与郎川河交汇处做为城市增长的边界。

总规模约为83km2

(六)规划区生态网络构建

规划规划区的生态网络为3363的生态保育空间结构,即三带、三廊、六枢纽、三片区

 三带指新郎川河生态保育带、郎川河生态保育带和钟桥河生态保育带;四廊指扬绩高速、S214S214分段、G235四条生态控制廊道;六枢纽是指龙须湖水库旅游区、钟桥河公园、静湖公园在内的七个生态枢纽;三片区是指将规划区划分为三个生态功能区,分别是生态保护区、生态协调区和城镇综合建设区。同时依据城市发展现状与趋势,构建区域型多点多廊道多片区的二级生态网络,促进城市发展,形成较为完备的区域性生态安全格局。

(七)规划区综合交通规划

1、对外交通规划

1)扬绩高速在规划区东侧穿过,并在城区郎川大道和开发区金牛路设有下口,方便对外联系。

2214省道改线至中心城区东侧,并同时保留老线,避免过境交通对中心城区内部交通的影响,同时作为县域产业发展的重要联系通道。

3)近期保留郎涛路与宁芜路交口现状汽车客运站,远期改造为公交站场用地,方便居民出行。同时在城东新区、建平大道东侧设置一处客运站场。

2、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城市快速路:是连接城市各分区组团,并承担部分对外交通的城市干道,以机动车为主。保证各组团之间的交通联系快速,通畅。规划建平大道为联系县域产业带的快速联系通道,红线宽度40米,两侧控制绿带共达到130米左右,四块板断面形式、双向六车道,远期可视情况进行拓宽。

主干路系统:主干路是连接城市内部各片区以及城市对外联系的交通性道路,原则上以机动车为主。在主要干道平交路口应拓宽机动车道,必要时进行渠化处理。城区规划东西主干道六条,分别为裕望十路、吉原路、涛峰路、石佛山路、凤居路和亭子山路;南北向主干道八条分别为金牛路、锦富路、锦城路、经一路、郎源路、胥河路、郎川大道和伍员路,红线宽度为30-40米,断面形式为四块板和三块板两种。

次干路系统:次干路主要用以承担各分区间交通。道路两侧建筑密集,商业活动频繁,汇集大量人流、车流。

支路系统:支路是进出街坊、居住区,用以承担短距离交通的主要道路,是城市道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中注重支路的连贯性,以有利于公共交通系统完善发展,方便自行车出入、停放。

3、公共交通规划

规划10条城区公交线路和1条城乡公交。

规划建议至2030年公交车保有量在330标台左右。

规划在建平大道东侧,结合客运站建设布置一处公交总站。根据线路规划共设置公交换乘枢纽站场8处。本次规划取出租车的规模控制指标为每千人0.5-1辆,2030年规划区出租车规模控制在250-500辆左右。

    (八)规划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规划建立县级-片区级-居住社区级-基层社区级(新社区级)-村庄级五个层次、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综合公共服务体系。

县级公共服务设施:服务于郎溪全县,部分功能具有更大范围的区域辐射能力。

片区级公共服务设施:服务5-10万人左右。

居住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服务35万人。

基层社区级(新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服务1.01.5万人。

村庄级(新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服务0.20.3万人。

中心城区的居住社区和基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主要结合居住用地布置,属于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内容,见中心城区居住用地部分。新社区按照基层社区的标准进行配置。

(九)规划区基础设施规划

1、给水工程规划

近期完成龙须湖补水工程,扩建县自来水厂;同时在主城区东侧、建平大道西侧,新建县自来水二厂,为县城、开发区和周边村镇供水;

远期建设南漪湖至开发区输水工程,满足县城主城区、开发区以及周边村镇生产、生活用水。

2、污水排放规划

保留已建污水处理厂,并预留扩建用地;规划在建平大道和开发区金桥中路交叉口东南侧新建一座污水处理厂;规划在四明大道与营盘路交口以西新建一座污水处理厂。

3、雨水排放规划

充分利用地形,按照高水高排、低水低排原则,合理划分排水区域,管网布置尽量利用地面或道路坡度进行自排,减少雨水泵站的设置。

4、电力工程规划

到规划期末共配置4220KV变电所:220KV郎五变、220KV梅丰变、220KV独山变与220KV昌明变。8110KV变电所:110KV中港变、110KV水鸣变、110KV新祥村变、110KV开发区1变、110KV开发区2变、110KV开发区3变、110KV开发区4变。235KV变电所:35KV吉原变、35KV钟桥变。

5、规划区防灾工程规划

郎溪县主城区的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村庄的防洪标准20年一遇。

排涝标准按20年一遇。

二、城区规划管理单元规划

(一)单元划分

为指导下一层次控制性详细规划,同时保持必要的控制弹性,提高实施的可操作性,在地块划分基础上形成若干个规划管理单元。中心城区划分为20个规划管理单元。

(二)城区规划管理单元控制一览表(详见附件)

控制一览表.doc

公示图片.rar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0条评论

*正文:
验证码: captcha

网友评论列表

    暂无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