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之所盼,政之所向。近年来,郎溪县涛城镇在水稻的播种、生长、收割、加工等多个环节做足文章,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行之有效的改革模式,水稻成为群众的“摇钱树”持续充实着群众腰包。
聚焦“头等大事”,全力夯实粮食生产根基。聚焦优质稻米产业,走良田、良种、良法、良技“四良”发展路径,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引培优质水稻新品种、示范绿色生态新模式、集成智慧高效新技术,实现农机农艺融合、节本增效同步、生产生态并重。结合今年10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统筹开展“小田变大田”改造和农田水利“最后一米”建设,完成25处塘坝扩挖清淤通过县级验收,郎源水库特征水位调整工程,已完工验收,建设山下铺水库除险加固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完成凤河村东、西干渠管网连接,保障农田灌溉。
聚焦“科技装备”,着力提高农事服务水平。坚持“覆盖全面、服务全程、运转高效、综合配套、保障有力”的农事服务理念,打造以水稻全链条机械化服务为核心“一站式”综合农事服务为一体的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包括宗成家庭农场等7家单位,涵盖水稻产、加、销全过程,率先实现从育秧、代耕、机插(播),到机(飞)防、收割、烘干、仓储等稻米产业全程机械化,服务能力基本覆盖全镇。通过政府引领、市场推动、农事服务中心牵头、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带动,健全“分红型”“契约型”“服务型”等多种联农带农机制,探索农业生产托管、订单农业、入股合作等模式,定期组织职业农民培训,农事服务能力和农民培训能力不断提升。截至目前配备中型拖拉机14台及相应的旋耕、深耕等配套设备;流水线式播种机4套,育秧硬盘6万张,乘坐式高速插秧机13台等育插秧配套设备;统防统治无人植保机5台;自有收割机9台,协议合作收割设备12台;自走式秸秆打捆机12台;粮食、油料烘干机8套,协议合作烘干设备9套;农用运输车辆8辆。
聚焦“重中之重”,提高产业链附加值。坚持以优质稻米为主导,大力发展再生稻、“水稻+”等高附加值绿色生态模式,聚合农业发展要素、聚焦稻米全产业链转型升级、聚力三产融合发展。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发挥郎溪县稻米产业协会自身优势,精选水稻优质种源,引进先进种植模式,打造打响具有地方特色的“郎溪大米”区域公共品牌。以兴宙、宗成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核心,强化产学研合作,加强稻米适度加工及综合利用、工业化主食食品及米制品休闲食品饮品加工、大米成分提取、稻谷加工副产品利用等方向技术研发、集成及示范,提高稻米精深加工和就地转化能力,开拓产业价值新增长点。(陈琪)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