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鲤镇,得名于明嘉靖十三年建造的飞鲤古桥,地貌东高西低,是典型的半山半圩地区,现行政区划面积135平方公里。作为全县河流众多、水系发达的乡镇之一,飞鲤镇水域面积达9.5万亩,辖区内有“一湖两圩三河”(一湖:189平方公里的南漪湖;两圩:万亩大圩幸福圩、跃进圩;三河:新、老郎川河、飞鲤河),圩堤长36.3公里,坐拥7平方公里的福寿半岛。近年来,该镇依托独特的水资源优势,贯彻落实“治水兴镇”战略、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发展、以水为媒促文旅融合,做足水文章,多聚并措促进乡村振兴。
源头活水,防洪抗旱保增收
作为传统农业大镇,做好水利工作是飞鲤镇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水利建设强保障。该镇主动谋划、积极争取、有力实施了一批管当前、利长远的重大水利工程项目。摊开我镇的水利建设图,一个个重大项目呈现在眼前——投资2.2亿元江中游防洪治理(幸福圩段)项目全面建成;港口湾水库灌区项目(飞鲤段)主体工程完工;投资5300万元的幸福圩新郎川河防洪整治工程、910万元的李村埂排涝站恢复改造工程、570万元的磨盘山排涝更新改造工程建成运转;投入690万元全面完成2020年汛期水利水毁修复工程;跃进圩东西站排涝泵站改造项目顺利推进;投入1680万元的幸福圩中型灌区项目一期、二期及信息化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幸福圩灌区获评“安徽省第二批节水型灌区”。一批批水利项目的完工,初步构建起飞鲤镇系统完备、兴利除害的水利工程体系。防汛抗旱保民生。该镇牢固树立“防大汛、抗大灾、抢大险”思想认识,严格落实“五个责任制”,实时优化调整防汛、抗旱、防台等各类预案,逐年维护更新重要节点排涝设备,做足做早汛前检查和防汛应急演练,进一步筑牢全镇综合防御防线。近年来,该镇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成功抗击2020年历史罕见大汛、打赢2021年台风“烟花”狙击战,获评“安徽省先进党组织”“安徽省防汛救灾先进集体”殊荣,面对2022年历史罕见旱情,该镇动用固定抗旱泵站69座、流动机泵620台,有效提水1600万方,灌溉面积达到4.2万亩,全力保障了秋粮稳产稳收。近年来,该镇保水供水能力稳步提升,完成河道清障疏浚70余公里,“八小工程”整治扩挖塘坝162口,建成黄香戴阳、秀水檀树坝抗旱站,扎实推进“治水兴镇”战略落地生效。
一水多用,农业发展促增收
“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因水而生、依水而兴,该镇紧密围绕水经济,大力发展种养殖业,将水美乡村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万亩龙虾优产业。飞鲤镇紧挨南漪湖,域内水网密布、河道纵横,有着天然的水产养殖优势。近年来,该镇鼓励农户养殖小龙虾,并因势利导,创新混养模式,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加强共作示范基地建设,培育壮大新型水产养殖经营主体,设立收苗、饲料采购点,依托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冻库,目前已形成一条完整的龙虾产业链,全面带动龙虾养殖成为农业经济新增长点。如今,“一地两种、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共作混养模式,在该镇越来越盛行,全镇稻虾、稻虾甲鱼、稻虾鱼混养面积达到3.76万亩,产值约4000万元。万亩芡实促增收。一路逐水而行,只见南漪湖边宽广的湖滩洼地在微风下泛起层层涟漪,偶见白鹭、野鸭在水中游弋、觅食、翩飞,在南漪湖这个聚宝盆上芡实种植风生水起。近年来,该镇为保护渔业资源,湖区封湖禁渔,实施渔民上岸工程,积极引导上岸群众发展高效经济芡实种植,芡实种植已成为当地富民强村的特色产业。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全镇种植芡实面积达到1.5万亩,产值4500万元。下一步,飞鲤镇将以芡实种植作为契机,开展深加工,不断提升附加值,将芡实的老籽子、副籽子做成芡实糕、芡实饼干、芡实饮料,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品品质,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智慧育秧赋动能。走进郎溪县飞鲤镇锦农农业服务中心,只见温室大棚内一盘盘水稻秧苗吐露嫩芽。在阳光的照射下,棚内温度超过30℃。该中心负责人徐金林检查完秧苗后,对大棚进行通风并开启水肥一体化喷灌设备,大棚里瞬间水雾弥漫,秧苗开始“喝水”。负责人徐金林说道:“育秧机可以实现水肥药的定点喷灌,精准控制用水量、精准选择秧苗,大大提高了秧苗的成活率和品质,不仅节省人工还控肥节水,目前已经实现每亩地增产粮食150-200斤”。该镇以科技助农促增收,全力做好“三农”服务工作,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到位,为全镇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以水为媒,文旅融合促增收
在郎溪县“一城二山三湖”全域旅游大框架下,飞鲤镇立足资源禀赋,充分挖掘自然、历史、人文资源,将南漪湖(福寿岛)、万亩茶海、磨盘山遗址和百步梯等特色景点串珠成线,形成旅游环线,并结合当地物产及地域特色,量身定制出一套适合南漪湖立体化发展的文旅品牌,逐步摸索、打造出因地制宜的专业化、系统化、成规模的绿色康养旅游产品。文化旅游留住乡愁。以水为媒,打造"一核一轴两廊多点"的文旅发展格局,形成30公里旅游环线,生态文化旅游将是飞鲤镇下步发展的战略支撑产业。〔一核:南漪湖福寿岛旅游核心项目;一轴:S604(环南漪湖大道);两廊:S338跑飞路清新飞鲤•通湖绿道(飞鲤镇境内14公里,可沿线串南漪湖、福寿岛、湖滨渔村省级美丽乡村点、裴村古村落、桂花园、黄香殿、万亩茶海、十里岗生态林、扬子生态园、碧湖农庄等10个生态资源点)、磨盘山到百步梯历史文化廊道(8公里,可沿线串磨盘山遗址、挖断山、红庙、国家级非遗花鼓戏、市级非遗幸福人灯、宣石砚加工厂、百步梯、百步寺等8个生态资源点);多点:深化打造三立文化馆、三溪幸福原点、湖滨裴氏尚学馆、塘埂民俗文化馆等一村一景多点格局,〕花果经济富民强镇。飞鲤镇紧紧围绕南漪湖福寿岛为核心的旅游环线,并结合地域特色,因地制宜种植花卉、蓝莓、冬桃、草莓、柑橘,该镇规划拟建近6万㎡花卉产业园项目,2022年一期使用衔接资金405万元,已建成15000㎡的连栋温室大棚,与美迪花世界合作,为4个村集体经济增收25.76万元,带动脱贫户和监测户务工就业10户;湖滨渔村裴万庆的蓝莓园75亩,引进了绿宝石、明星、密斯提等品种,比普通品种贵6元一株,光苗钱就达到40万元。2021年从外地引进蓝莓、茶叶、冬桃、石榴等10余个果树品种,并陆续完成种植,最高峰可以吸纳40多名村民务工。目前,飞鲤镇蓝莓种植已达500多亩,带动就业,促进增收,据了解,每逢节假日,很多周边游客络绎不绝,体会采摘的乐趣。下一步飞鲤镇将充分利用水资源优势,进一步发展花果经济,推动沉浸式采摘游,体验游,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促进乡村振兴,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徐文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