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近年来,郎溪县梅渚镇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积极探索符合村情实际的产业发展路径。借助“园区+”“港口+”“企业+”资源优势,靠企谋发展、依水做文章,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取暖”,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努力推进全镇村级集体经济“提档升级”。2022年,梅渚镇全镇8个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全部突破50万元,其中周家村、大梁村突破100万元。预计到今年年底,全镇8个村村集体经济收入有望全部突破100万元。
盘活资产 增强内生动力
上世纪80年代,梅渚镇黎明村集体产业发展火热,产业范围覆盖石粉、预制品、粮油、沙站等。90年代中期,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黎明村的集体产业逐渐没落。
底子清,思路才能明。2018年,黎明村对村集体“三资”进行核查登记,全面掌握各资源资产动态,做到集体家底“一锅粥”变“一本账”。在此基础上,该村斥资对村集体原有厂房进行改造升级,并重新发包。2018年,该村高塘村民组原轧钢厂厂房经改造后重新发包;2019年,该村李家庄嫁接增湿器生产项目,除了2.2万元场地租赁费用,企业方每年拿出5万元资金,用于李家庄乡村振兴事业。此外,该村利用相关专项资金和多年来积攒的“家底”,投资入股企业参与分红。村集体收入由2018年的11.05万元,增加到2021年的51.47万元。
梅渚镇把农民增收和集体增利结合起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一方面集中流转土地,引导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经济组织、能人大户发展优势产业,另一方面通过租赁承包、合作入股、参股分红等多种形式,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今年,桃园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引入中化现代农业安徽有限公司进行合作,采用“龙头企业+村合作社+种田大户+普通农户”模式,一期流转托管耕地220余亩。
以水为媒 做活“港口”经济
自2019年6月28日一期建成使用后,定埠港24小时全天候运行,主要承担“一地六县”区域内企业散货、集装箱运输和中转任务。作为“一地六县”合作区安徽片区唯一的内河港口,定埠港让郎溪发展迎来了全新图景,同样也为梅渚镇发展创造了无数可能。
定埠港位于梅渚镇周家村境内,2021年,随着芜申运河定埠港火热运营,周家村抢抓“一地六县”和苏皖合作示范区先导区建设机遇,在现有主导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深化与定埠港合作,依托“港口经济”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成立劳务公司、码头仓储服务公司,配套芜申运河定埠港码头和物流园区发展,通过服务企业增加村集体收入。
2022年,周家村实现村集体收入突破119万元,其中包括青虾养殖基地经营性收入49.9万元;入股金创科技、大梁村股份合作社、中房村股份合作社、定埠村股份合作社、定埠港国际物流园和广利川新材料实业项目分红40.9万元;林场、罗头圩水面发包、船厂道路租赁、上湾土地流转等资产资源收入13.3万元;周家村劳务服务有限公司经营分红15万元。
依托定埠港口优势,近年来,梅渚镇创新发展模式,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及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借助乡村振兴金融贷款、引入社会资本等方式,进一步整合各类资金,全镇8个村联合投资定埠港,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达80万元。
以工助农 实现融合发展
为进一步加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多样性,不断增强全村经济“造血”功能,大梁村结合地处工业园区独特资源优势,聚力“融合发展、以工助农”,在2021年4月注册成立郎溪县大梁供销合作社有限公司,2021年9月正式运营。该公司核心发展模式是通过为园区企业提供配套服务,助力乡村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实现增收,服务范围包括农产品销售和农业生产资料购销、为郎溪县经开区和梅渚镇工业园区企业提供配套服务、承接项目工程建设。
大梁供销合作社有限公司投入运营,有效破解村集体经济发展瓶颈,改变农业社会化服务不足、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实现了集体收入和村民收入的双重提高。目前,该公司与园区企业签约意向性订单275万元。此外,大梁村围绕“园区+”项目,争取衔接资金486万元,建成大梁村园区配套仓储中心;通过清产核资,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土地租赁收入10.26万元,固定资产租赁收入8.25万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