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郎溪县建平镇大杨村,没有主席台,不在村支部会议室,镇村干部和群众拿着板凳围坐一起,大事小事一起议。大杨村以“小小板凳会,牵动大民生”为主题,不定期召开“板凳会议”,打破传统开会模式,建立“板凳会议”制度,以同坐一张凳、同围一张桌、同谈一席话的模式,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亮出身份,亮出责任
今年4月以来,大杨村根据县委统一安排不定期进行全员核酸检测。大杨村侯村组党员涂启富得知4月2日要开展第一次全员核酸检测后,就主动要求作为志愿者协助全员核酸检测工作。
“全员核酸检测为的是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医务人员和村委干部不辞辛苦为我们检测,我们本村的人更要自觉守护村里的防疫安全。”在他的动员下,邻里乡亲也自觉参与到核酸检测中,有的担任引路员、有的担任疏导员、有的担任接送员。
一枚党徽、一件红马甲,亮出的是责任,接受的是监督,赢得的是信任。
认领诉求,服务村组
傍晚,前良村村民组里,小板凳会议准时召开,十几位村民围坐一起,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向村“两委”倾诉生活上的难处以及对村子的想法,“我家门口的垃圾清理不及时怎么办?”“咱们组有一个水管漏了,导致我家今早就停水了”“咱们组没有路灯,晚上路上漆黑一片,散步都不方便!镇村干部面对问题一一回应。
“以前是书记说我们听,现在是我们老百姓说,村干部听,真的和以前不一样了。”方家道的村民方学华感慨道。面对安装路灯这一诉求,方学华主动站出来认领,决定自己出钱为村民组安装8个路灯。
牵线搭桥,助民增收
在王家铺村民组的一次板凳会议中,杨双翠主动询问老党员何新华,想让他介绍自己去他儿子何忠军创办的郎溪振新保洁服务公司工作。何新华积极地为村民搭桥,截至目前,已为杨双翠等16名村民落实就业。
“上班时间比较自由,早上把孙子送上学我就去做保洁,下班后还能赶回去做晚饭。”想到自己六十多岁了还能在村里找到工作,每个月赚2000多元补贴家用,杨双翠高兴不已。
“都是一个村子里的人,帮助村民就业、增加收入是我这个老党员应该做的!”何新华说。
疫情防控、村民议事、产业振兴……大杨村的“小板凳会议”里,有党员“亮出身份”的挺身而出,有“认领诉求”后的履职尽责,还有“牵线搭桥”让本土产业发展有劲、村民增收的主动作为。5月以来,大杨村包村干部及村干部累计走访群众500余人,办理好事实事200余件。村里沉积多年的“急难愁盼”问题,一件一件被落实解决。小板凳会议,真真切切开在群众心坎上,围出干群同心圆。(记者 喻学超 通讯员 肖自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