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分类: | 部门文件 | 主题分类: | 综合政务 |
名称: | 毕桥镇2023年预防学生溺水专项行动方案 | 文号: | 无 |
生成日期: | 2023-04-11 | 发布日期: | 2023-04-11 |
为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事故,根据县安委办统一部署及要求,在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及全社会开展预防学生溺水专项行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持续推动预防溺水教育入脑入心,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推动各级政府压实相关部门重点危险水域方管职责,形成乡村为主、部门协作、社会参与、联防联控的工作格局,防范中小学生溺水事故的发生。
二、活动时间
即日起至10月31日。
三、组织机构
调整毕桥镇预防学生溺水专项行动领导小组,人员组成如下:
组 长:程 闰 党委副书记、镇长
副组长:汪晶晶 党委委员、人武部长
刘国兵 党委委员、派出所所长
马 锐 副镇长
成 员:邹霁松 教管委教育干事
施克顺 教管委成技校副校长
伍珺洁 宣传干事
陈以彤 综合治理办公室主任
杨能海 农业农村发展办公室负责人
杨玉广 社会事务中心负责人
刘卫红 毕桥自然资源和规划所所长
孔叶敏 经济发展办公室副主任(文广)
龙伟玲 团委副书记
杨 甜 妇联主席
夏青阳 毕桥卫生院院长
陈克建 毕桥镇中心小学校长
夏则英 毕桥镇中心幼儿园园长
李红娣 毕桥镇第一幼儿园园长
朱海燕 大义社区党总支书记
简 丽 长何新村党总支书记
周自波 施宏村党总支书记
陆小虎 十井村党总支书记
何长斌 灯塔村党总支书记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镇教管委,具体负责防溺水工作的统筹协调工作
四、活动安排
(一)动员部署(4月15日前)
责任部门:各校园要根据全省统一安排,启动预防未成年学生溺水事件专项行动,结合实际工作制定细化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责任分工和工作措施等内容,全面做好校园专项行动的部署发动。
责任部门:宣传、文广站、教管委、派出所、自然资源、水利、应急管理、卫生健康、各村(居)等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强化措施、履职尽责,加强对重点、危险水域的警示监管及防护,健全完善预防溺水专项治理工作联动机制,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宣传教育(10月底前)
责任部门:小学、幼儿园、村居。充分利用宣传栏、电子屏幕、家长微信群、校园APP、农村智慧喇叭等平台,开展全方位、高频次的防溺水宣传报道,增强防灾避险意识和能力;学校、幼儿园要发挥好安徽省学校安全教育平台作用,加强防溺水常态化的安全宣传教育;通过家委会、家访、结对帮扶等方式,加强对外来务工家庭子女、单亲家庭子女及留守儿童等重点群体的预警教育;加强周末、节假日之前及高温天气等重点时段预警教育,及时提醒家长落实监护职责,严防溺水事件发生。
(三)排查整治
责任部门:城建、农路、水利、自然资源规划、安监、各村居。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持续对所属区域水域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对水域所属地方、单位、负责人、安全隐患、基础设施以及安全管理制度落实、警示标识、救援装备设置等情况进行全面检查,逐一建立台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落实排查责任,对排查的每一处水域要标注具体排查人和排查时间,写明隐患情况。建立隐患销号制度,坚持挂图作战,以村居、组为两级责任单位,对前期排查出的安全隐患,逐一落实针对性措施予以整治,做到“整治一个、销号一个”。阶段性排查整治在暑假之前完成。
(四)督导检查
由镇纪委、教管委牵头,组织各职能部门负责人联合对有关部门、学校防溺水工作进行全面督导检查,确保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五、主要措施
(一)落实防溺水安全责任
落实部门工作职责:
宣传、文广:
1.启动“2023年度预防学生溺水专项行动”,做好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安全防护工作的正面报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标语横幅、LED显示屏、宣传单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安全知识宣传。
2.配合相关部门启用宣传车做好“送安全下乡”活动。
3.及时通过多种平台发布特殊、恶劣天气预警信息。
4.负责联系各村居播放暑期预防青少年溺水知识宣讲音频提示。
教管委:
1.及时制定全镇预防学生溺水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各成员单位职责、联席会议制度等报领导组审定。
2.按领导组要求组织召开领导组会议、联席会议,部署预防学生溺水专项行动工作。
3.对全镇中小学、幼儿园暑期预防学生溺水专项行动进行布置,检查督促各校(园)落实防溺水工作“十个一”措施。
4.加强检查指导,做好假期值班及信息报送工作。
5.收集整理全镇防溺水安全工作各类材料、图片、视频资料,分类归档,以备检查留证。
6.会同领导组有关成员单位,对学校、幼儿园防溺水安全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查。
农业农村发展办公室(水利站):
1.加强对辖区内重点水库和内河管理,对发生溺水事件可能性较大的水域,增设护栏,设立醒目警示标识,加强巡查工作,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预防学生溺水工作。
2.对重点水库、塘坝、围堰、渡口等区域,明确安全信息员,加大日常巡查力度,对采砂(石)等留下的水坑、在建工程水坑等责令有关单位和责任人加强管理。
派出所:
1.制定防溺水突发事故稳妥处理预案,做好各项应急准备,确保一旦发生事故,可以在第一时间妥善处理。
2.会同水利站、自然资源规划所对非法采砂、取土以及对塘坝任意改造等现象进行严厉打击,对因此而遗留的水坑、围堰等,要责令责任人限期修缮,确保不留隐患。
3.会同交通部门加大对不合格车辆、超载车辆查处力度,防止意外溺水事故发生。
自然资源规划所:
1.针对夏季可能遭遇地质灾害的路段、地段进行监控,切实做好预防石崩、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有关工作,必要情况下及时预警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
2.对经批准允许采砂、取土的地点,要求业主设立警示标识,落实防范措施。
综合治理办公室(安监站):
加强对学生安全管理工作的监督、指导,将预防学生溺水工作列入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并限期整改。
社会事务中心、共青团、妇联、关工委:
1.会同学校、幼儿园,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未成年学生教育和关爱工作,丰富留守儿童暑期生活。
2.加强对未成年学生的安全监管教育,对于重点区域予以重点关注。
3.高度关注留守儿童,积极与留守儿童家庭进行联系、沟通,不断丰富青少年儿童的课余文化生活,进一步优化青少年儿童的成长环境。
中小学、幼儿园:
1.精心组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工作,对学生、幼儿要做到日常安全教育和节假日前专题教育相结合,认真做好防溺水“十个一”:
①上一堂预防溺水专题教育课;
②以班级为单位利用节日、暑假放假前集中召开一次防溺水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③组织一次预防溺水和游泳安全知识竞赛或知识展板等宣传活动;
④签订家校防溺水安全承诺书;
⑤开展一次暑期预防溺水“教师大走访”活动;
⑥每天利用校园广播、LED显示屏在放学时段作一次防溺水提醒教育;
⑦开展一次组织师生观看“珍爱生命,预防溺水”警示教育影片活动;
⑧印发一份防汛、防溺水宣传教育材料和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
⑨出一期防溺水班级(学校)专刊;
⑩请卫生院或蓝天救援队等单位来人做一次防溺水自护、自救常识讲解及演示。
2.印发有关预防学生溺水、交通安全等方面的知识问答、宣传手册等,重点宣传戏水的危害与游泳安全常识,要求学生做好“六不一会”,即: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学会正确的自救、救人方法。
3.加强对学校周边安全隐患的排查,校内和周边水塘要设置醒目的警示标识。
4.暑假期间各校(园)要成立暑期学生安全工作小组,认真组织教职工开展“教师大走访”活动,并做好家访记录。
5.进一步做好假期值班,完善信息报送制度,实行双周报告、零报告制度,一旦发生学生溺水事件,要在第一时间按照规定程序报告县教体局和属地政府,并协助镇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开展工作。
各村(社区):
1.按照“属地管理、地方负责”的原则,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过问,分管负责同志要协调落实,明确职责。
2.对本辖区内青少年儿童较为集中的地区实行包保责任制,责任到人,分片负责。包队责任人每两周至少要到所包村民组走访一次。
3.建立辖区内所有重点、危险水域“身份证”制度,对重点、危险水域进行地毯式摸排,统一水域编号,统一设立醒目的警示标志,做到警示标志、简易救援设施全覆盖,隐患排查全覆盖。对重点隐患水域要登记造册,明确管理责任人员。
4.建立村委会与家庭假期安全对接机制,开展落实青少年儿童安全教育监护责任的家访活动,关注重点家庭的防溺水安全工作。
5.积极配合镇包片干部进村入户了解防溺水情况(包片干部每月走访一次)。
6.发生安全意外情况时及时、正确处置,按照相关程序做好信息上报工作。
落实监护人责任:各学校、各村居要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宣传,通过家访、致家长一封信、召开家长会(4月中旬前和9月开学初分别召开一次防溺水专题家长会)、留守儿童与“五老”人员对接会、家长微信群发布信息、发放《致各中小学家长一封信》等措施,将防溺水提醒、引导工作覆盖到每一位学生家长,督促家长落实家庭教育和法定监护人的责任,做到有家访宣传、有联系记录,有家长反馈承诺等。
(二)强化防溺水安全宣传
各村居要利用智慧喇叭在暑期每天早晚及高温时段反复播放防溺水提醒音频,以期达到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效果。同时各村居要利用LED显示屏循环播放预防溺水警示标语。
各学校要充分利用本校的宣传资源,采用校会、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黑板报、宣传栏、电子屏、在横幅上集中签名并悬挂、知识竞赛、签写承诺书、制作展板巡回展览、编唱防溺水歌曲、放学铃声一分钟提醒等多种形式(至少完成防溺水教育“十个一”活动);为3、6、9年级学生征订“中小学生防溺水安全教育”读本作为循环教材使用。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溺水事故的应对和救援活动,让学生通过观摩、实践,清楚一旦发生溺水事故,自己该如何应对、怎样科学救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防溺水技能。还可以邀请蓝天救援队等专业人员来校对学生进行预防溺水、抢救溺水者等方面的现场培训,以提高学生的救护技能。
(三)落实防溺水安全提醒
各村居要利用智慧喇叭循环播放防溺水警示提醒宣讲音频,上午下午各一次(节假日增加播放频次)。
学校要在重要部位、场所张贴预防溺水宣传教育提示,学校大门前设立固定的预防溺水教育提示标牌,开辟预防溺水教育宣传栏、宣传橱窗;各班级定期更新预防溺水知识黑板报,营造浓厚的校园预防溺水宣传教育氛围。
各学校要完善学校广播系统,切实落实好省教育厅“安全提醒每日一播”;加强对学生特别是途径危险水域学生的安全提醒,切实落实“安全提醒每日一播”(上午、下午最后一节课的最后一分钟)。
要对重要时段和重要场所进行针对性预防和提醒教育,杜绝管理上的盲点。学校要重点做好双休日、节假日、暑假以及考试结束日、返校日等重要时段的溺水事故提醒工作,对上、下学途经水域的学生,要向家长发出通知,重点提醒家长落实教育监管责任。
(四)压实防溺水安全措施
1.落实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各学校要立即组织力量,对校园内及周边水域开展一次全面安全隐患排查。一是对校园内水域安全隐患开展一次全面细致的排查,做到排查一处整治一处,确保不留死角、不漏一处。校园内易发生溺水的地方必须设立防溺水警示标志(位置要醒目、数量要适中),加装防护设施;对校园内可能发生溺水事故危险地段要安排人员开展安全巡查工作,确保学生安全。二是对学校周边、学生上下学途中的河道、水库、池塘、水坑,进行一次全面、细致地排查,确保不漏一处水域。对查出的安全隐患要及时报请镇政府或村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整改。
2.开展学生安全大走访活动。活动要覆盖到每位学生家长。通过致家长一封信、召开家长会、上门家访、电话联系、签订履行责任书等多种方式,将相关法律法规、学生安全教育知识和要求传递给家长。暑假期间开展安大走访活动,进一步强化青少年学生法定监护人履行监护责任的意识,促使监护人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安全监管。要建立家长联系台账,家访活动要有记录、有反馈,保留相关的资料。
3.加强学生日常安全管理。各学校要加强管理,严格纪律,认真落实中小学晨午检制度和因故缺勤学生的情况查询工作。对学生缺勤原因不清的,班主任及相关教师一定要在第一时间联系家长查明原因,妥善处理。加强学生外出管理,严格学生请假制度、门卫验证登记制度,特别要做好在正常教学、管理时间段离开校园学生核实登记和家长联系工作。要加强课间、午间等时段对学生特别是寄宿生的管理,严防学生私自离开学校。要根据本校实情,探索一些防溺水工作的新路子、新方法,如:物色责任心强的学生为防溺水信息员;挑选学生为同社区(小区)、村落的防溺水监督员等等。
4.完善学校周边协作机制。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各村居要进一步加强对有安全隐患的水域开展排查,在河边、湖边、水塘边、水库边等有安全隐患的水域设立安全警示牌、隔离带、防护栏等,采用宣传车宣传、鸣锣警示等形式提醒学生监护人加强对学生的监护,并建立巡查监督制度,真正构筑预防学生溺水的“三道防线”(学校防线、家庭防线、社会防线)。
(五)加强防溺水安全督查
镇纪委、教管委将定期组织人员对各村居、职能部门、学校预防学生溺水工作进行督查,做到“横向到底,纵向到边”,确保防溺水教育落实到每一个村组、每一所学校、每一个班级、每一名学生,要特别关注农村学生、男学生、留守儿童群体。
六、明晰任务清单
1.成立由校(园)长为组长的预防学生溺水专项行动领导小组(4月初)。对防溺水工作进行专项部署,制定具体的方案,明确分工;定期(每月第一周)不定期组织召开会议,研究、解决本校防溺水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突发事故等,并将上个月本校防溺水工作情况上报郎溪县学校安全工作微信群。
2.学校周边危险水域摸排工作。4月初前和秋季开学前,对学校周边的危险水域进行摸排,摸清校园及周边学生易到达和曾经发生过溺水事故的水域情况,对校园内的水域,在合适位置放置救生圈和绳索等;对周边的危险水域情况,提请政府及有关部门采取措施解决,消除隐患。
3.在4月10日前将县教体局《致全县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发放到每一位学生家长(监护人)手中,让他们仔细阅读后签名并收齐回执(回执收回要求不落一人),由专人妥善保管。在4月中旬前和9月开学初分别召开一次预防溺水专题家长(监护人)会,明确家长(监护人)职责,增强家长(监护人)的监管责任意识。
4.每两周开展一次防溺水主题教育。结合本校园实际,利用校会、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黑板报、宣传栏、电子屏、在横幅上集中签名并悬挂、知识竞赛、签写承诺书、制作展板巡回展览、编唱防溺水歌曲等多种形式开展防溺水安全警示教育。
5.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溺水事故的应对和救援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防溺水技能;还可以邀请蓝天救援队等专业人员来校对学生进行培训,以提高学生的应急救护能力。
6.组织师生观看防溺水安全教育读本和相关视频,让学生写出观后感。
7.落实日常安全管理工作。认真落实晨、午、晚检制度和因故缺勤学生追踪工作;要加强学生外出管理,严格做好在正常教学、管理时间段离开校园学生核实登记工作;要加强课间、午间等时段对学生的管理,严防学生私自离开学校。
8.做好中小学校学生安全提醒教育“每日一播”;要加强对学生特别是途径危险水域学生的安全提醒,做好 “两个一分钟提醒”“一个五分钟提醒”(上午、下午最后一节课的最后一分钟和每周五下午放学的最后五分钟)。
9.对重要时段和重要场所进行针对性预防和提醒教育,杜绝管理上的盲点。学校要重点做好双休日、暑假以及考试结束日、发放成绩单、返校日等重要时段的溺水事故提醒工作,对上、下学途经水域的学生,要向家长发出通知,重点提醒家长落实教育监管责任。
10.落实校园周边协调工作。各村居要在河流、湖泊、山塘、水库等有安全隐患的水域边上设立安全警示牌、隔离带、防护栏等,做好防护措施。
11.每个周末、节假日放假前,利用学校安全教育平台、微信公众号、发放安全告知书、电话、短信、校讯通等形式推送防溺水信息,督促广大家长(监护人)加强对自己子女(被监护人)安全监管特别是防溺水方面的监管。
12.暑假期间,组织开展“大走访”活动,深入学生家庭进行防溺水等安全宣传。
13.各村居要充分发挥“五老”人员的作用,发动他们与留守儿童、重点水域建立一对一监管联系,通过入户查看、电话了解等形式掌握留守儿童的动态。
14.各村居应自4月15日起建立每日巡查机制,调动三级包保负责人、重点水域监管责任人的能动性,建立巡查工作台账,确保防溺水工作零失误。
15.各村居、各成员单位于10月20日前将开展防溺水工作总结上报镇教管委。
主办单位:郎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3418210040
联系电话:0563-7031842 E-mail:langxixxb@163.com
版权所有:郎溪县人民政府 皖ICP备07502513号-1 皖公网安备
34182102000001号 本站已支持IPv6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