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 长辈版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郎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政府工作报告
索引号:
113417220032517000/201502-00001
组配分类: 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机构: 县政府办公室(县外事办)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文号:
成文日期: 2015-02-10 发布日期: 2015-02-10
索引号:
113417220032517000/201502-00001
组配分类: 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机构: 县政府办公室(县外事办)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文号:
成文日期: 2015-02-10
发布日期: 2015-02-10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5-02-10 11:16 来源:县政府办公室(县外事办) 浏览次数: 字体:[ ]

——  201524日在郎溪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郎溪县人民政府县长  王庆武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迎难而上  负重前行  2014年工作稳中有进

 

过去的一年,面对前所未有的矛盾挑战和繁重任务,县政府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依靠全县人民,紧扣“认真践行群众路线,加快改革转型提升”主题,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县域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态势,较好地完成了县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预计地区生产总值超过百亿,达104亿元,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6.5亿元,增长18.1%;进出口总额2.4亿美元,增长11.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0.2亿元,增长12%;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5.6亿元,增长16.9%

各项改革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有序实施。农村综合改革顺利启动,8个“子方案”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发证业已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全面启动;现代农业发展专项担保基金建立运行。完成县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县市场监管局挂牌成立,工商注册制度改革有效推进,新注册企业487户、个体工商户1853户。全面清理县级涉企收费项目,公布实施收费清单。实行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管理和重大项目“容缺审批”制度,审批事项和办理时限较2013年分别下降16.7%33%;创新“一平台两中心”建设,建立县乡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深化为民服务全程代理,被确定为省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推进教师全员竞聘制和“城乡联盟”办学模式改革。实行财政预决算公开制度。规范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操作流程,启动15个公共服务购买项目。继续推进“营改增”改革。

工业经济平稳增长。按照“抓中间带两头”要求,制定工业企业帮扶方案,开展“530行动计划”和“博士帮扶企业三年提升行动”,突出帮助企业解决融资、用工难题。设立县中小企业还贷应急周转资金;县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资本金扩充至1.71亿元,累计担保贷款147笔、7.4亿元;县人力资源信息网、“网上人才市场”上线运行;“三万工程”共培训、引进、回流5万人。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7户、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7户,总数分别达217户、40户;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4.3亿元,增长12.4%;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48.4亿元,增长37.2%。完成第二届县长质量奖评定;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户、高新技术产品12个、省重点新产品1个、自营进出口权企业15户、海关监管A类企业5户、省著名商标3件;获评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示范企业1户、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户、省创新型试点企业2户;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审核,动力源公司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正式运行。

项目建设成效明显。全年完成交通建设投资14.2亿元,增长198%;广受关注的建平大道主线全面开工;省道S214大中修基本完工;新客运站开工建设;扬绩高速郎溪段建设、芜申运河定埠段改造进展顺利;商合杭高铁线路站址通过国家发改委专家评审。累计争取到位各类项目资金8.05亿元。成立十大招商组团,积极“走出去”招商;建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开展“春风行动”、“夏季攻势”、“双百”活动,提速推进项目建设。新签约内资项目160个、外资项目2个,实际到位内资145亿元、外资6265万美元。投资18亿元的龙源风电、10亿元的南方卫材等“大而好”项目签约落户。78个省“861”项目、77个市亿元以上项目分别完成投资51.6亿元、119.2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88%153%。皖江工贸城、金属表面处理中心等配套项目加快建设,佶龙机械、和心纺织等一批工业项目建成投产;郎溪经济开发区、十字经济开发区分别被评为省级电子信息产业园、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经都产业基地被确定为省重点合作示范园区。开展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深化“地票”交易制度;开展闲置低效土地清理,盘活处置土地1142亩;获批用地指标1694亩,有效保障了重点项目建设需求。

城乡面貌持续改观。1231”工程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规划启动编制,老城区整治改造规划、棚户区改造总体规划、村庄布点规划编制完成;老城区D类危房鉴定置换方案出台实施;郎源路建材市场段等5条道路建成通车,桑园南路等4条道路正在建设,群众关注的第三小学开工建设、进展快速,静湖公园、规划展示馆建成使用,莱茵洛克、珠光国际等商住项目扎实推进,新建成安置房4.8万平方米。数字城管指挥中心正式运行,城市管理得到加强,“五城同创”成效明显。文明创建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三线四边”环境综合治理、爱国卫生运动强力开展,被命名为第三届省级文明县城、市级卫生县城。县第二污水处理厂和十字、梅渚污水处理厂主体建成,城区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投入试运行;全市首个分布式光伏电站并网发电,建平镇平港社区被评为省级低碳社区试点;依法关闭4户粘土砖生产企业;新增国家级生态乡镇5个,高标准通过国家级生态县创建技术评估。启动省级双拥模范县创建。完成新造林2.4万亩,建成森林长廊示范段21.2公里,创成省级森林城镇4个、省级森林村庄11个。榉树、映山红分别被评为县树和县花。十字镇、梅渚镇被列为全国重点镇。

农业农村稳步发展。全年粮食总产27.5万吨,增长2.3%。新发展家庭农场17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0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2户,新增国家级示范合作社3家、省级示范合作社1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5家。获批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7个,绿色食品认证2个。建平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两纵两横”道路基本建成,实现了省级和国家级示范区“两级连创”。美好乡村建设富有成效,首批5个省级中心村通过验收,6个省级中心村基本建成;农村清洁工程市场化运行和垃圾分类减量化处理实现全覆盖,被评为全省首批美好乡村建设先进县。钟桥河第一联合圩农田防护工程、中小河流综合整治及水系连通试点县等项目加快推进,飞毕联合供水项目开工实施,中小河流治理钟桥河防洪工程和5.86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通过验收,“八小”水利工程建设全面推进,荣获2013-2014年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省“江淮杯”三等奖、市水利改革发展考评一等奖。173个农村低电压台区改造完成,创建省新农村电气化县通过验收,用电保障能力有效改善。

现代服务业日趋繁荣。徽商银行郎溪支行成立运营,华夏人寿郎溪支公司正式营业,人寿财险郎溪支公司即将开业;举办8场银企对接活动,强化银企对接履约调度;截至12月末,县域金融机构贷款余额72.9亿元,较年初新增10.3亿元,贷存比达82%,创历史新高;获省金融生态环境创建先进单位表彰,被评为市级优秀金融生态县。完善企业上市奖励政策,与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合作设立郎溪企业挂牌孵化基地。出台加快文化强县建设实施意见,制定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文化旅游发展提升年和“中国休闲小城”旅游文化月活动深入开展;“观天下”4A级景区创建全面启动,中华茶博园等旅游项目以及“九德十美”节点建设加快,被确定为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县城商业网点专项规划(2014-2030)编制完成,国购广场、汽贸城正式营业,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6户。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3亿元,增长13.3%

民生社会全面进步。33项民生工程全面实施,共投入资金5.25亿元,其中县财政配套8300万元,被评为全省民生工程绩效奖补先进县。坚持动态管理原则,清退不合格低保对象2706人;城乡居民低保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分别提高1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2%。国家知识产权强县试点工作全面开展,新增授权专利364件,市级科普教育基地3个、示范基地2个。县职教中心迁址进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稳步推进;普通高考本科达线人数、达线率均创历史新高,连续三年获市高中教学质量优秀县称号。开展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中华诗词之乡”创建,举办第五届郎溪合唱节和第二届全民健身运动会,11个农民文化乐园建成使用,2个原创群众文艺作品荣获省群星奖三等奖。跳五猖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探索与实践--解析“郎溪现象”》、《郎溪县志1988-2002》出版发行。第三届道德模范评选完成;两批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向社会公布。新中医院正在安装调试设备,县急救中心和2个乡镇卫生院、17个村卫生室新建改建完成。“单独二孩”政策稳妥实施,人口计生工作水平稳步提升。

政府自身建设切实加强。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认真践行“三严三实”要求,聚力狠抓“四风”和“小四风”问题整改,切实解决了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7个“老字号”等具体问题,作风建设释放了正能量。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县“三十条规定”,累计清理腾退超标办公用房1618平方米,“三公经费”支出较上年下降20.6%。县政府门户网被评为省优秀政府网站。建立县长、副县长领衔督办制度,62件人大代表建议、96件政协委员提案全部办结,满意率96%以上。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顺利完成。“十三五”规划启动编制。创办《民生·向人民问政》电视节目。开通“12348”法律服务专项平台。建立安全生产约谈和举报奖励制度。完成第九届村委会换届。实行县领导担任县信访局“第一局长”制度,推进涉法涉诉信访改革,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荣获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集体、第二届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全省社区矫正工作示范县、省信访工作责任目标管理优秀单位,涛城镇梅村村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在新挑战新困难持续增加的情况下,全县上下众志成城、克难奋进,营造了干事创业的“热效应”,展现了奋勇争先的精气神,取得了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向全县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郎溪建设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受宏观环境影响,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未能实现预期目标;经济总量不大、产业层次不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偏低;资源要素日趋紧缺,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现代农业和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财政收入增长放缓,政府债务压力增大;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的任务仍然艰巨;少数干部缺乏担当、能力不足,与肩负的发展重任不相适应。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转型发展  集约增效  2015年工作稳中求进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县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我们面临着宏观环境复杂多变、区域竞争日益激烈的双重压力,做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的双重考验,要素需求不断增多、资源环境制约日益突出的双重矛盾。同时,我们更要看到,世界经济复苏趋势不可逆转,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四个转向”特征日益凸显,全面深化改革的“红利”持续释放;“一带一路”、皖江示范区、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长江经济带四大战略叠加实施,我县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扬绩高速郎溪段、商合杭高铁等重点交通工程的加快建设,郎溪新一轮发展的区位优势必将更加彰显,发展潜能必将加速释放。只要我们坚定信心、趋利避害、顺势而为,就一定能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开创郎溪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县委十二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按照县委“1234”工作思路,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转型发展、集约增效、法治建设为抓手,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狠抓改革创新,强化风险防控,加强民生保障,为郎溪“二次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建议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8.1%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5%以上;进出口总额增长3%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控制在市定目标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着重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全面深化改革,集约利用资源,转变县域发展方式

(一)加快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稳步实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推进卫生和人口计生、文化和旅游机构整合,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十字镇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和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完善乡镇和开发区财税体制。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落实企业登记改革举措,全面推行“三证合一”,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做好新一轮“营改增”工作。推进油气站点资源整合和特许经营权、土地使用权捆绑拍卖。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适时组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推动农村产权规范有序流转。开展农民财产权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推进小型农田水利管理体制改革。稳步实施户籍制度改革。加快职业教育体制改革和资源整合,深化教师轮岗交流制度和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学区制管理。继续抓好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积极推进百货公司改制。

(二)推进开发区转型升级。围绕产城融合、以产促城,努力实现“四个转变”,即从注重速度向注重效益转变,从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从同质化竞争向差异化发展转变,从硬环境见长向软环境取胜转变。郎溪经济开发区,理顺托管村(社区)行政管理体制,优化内部运行机制,提升精细化服务水平;规范举债机制,适度推进道路、邻里中心等配套设施建设,市场化推动长江经济带--海归高科技产业园规划建设,力争新开工工业项目40个、投产运营企业25户、创成省级高新区。十字经济开发区,完善区镇一体化的管理体制和规划体系,适时启动产城融合项目;优化整合经都产业基地“3+2”合作模式,拓宽招商领域,推进远华印染、供热站等核心配套项目建成运营,加快起步区项目集聚,力争新开工工业项目20个、投产运营企业10户、创成省级食品加工园。

(三)节约集约利用资源要素。财政资金使用上,建立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清单,强化政府投资项目、国有资产和财政收支监管;积极探索PPP等融资模式,扩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范围;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大力争取地方政府债券份额,切实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坚持依法治税,开源节流,强化税收征管,做到应收尽收。融资上,深入开展招行引资和“一行一对接”活动,加强信贷投放调度考核,力争引进金融机构1家,实现存贷款增长15%以上;确保华菱精工公司正式报会,争取得奇环保公司、韩华新材料公司“新三板”挂牌;继续推进省金融生态优秀县建设,严厉打击金融犯罪行为。用地上,以创建国家级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为目标,“多批少量”推进“地票”交易;大力开展“腾笼换鸟”,制定“两区三园”盘活存量资产具体措施,推动以税控地、以税节地,争取盘活闲置低效土地3000亩、嫁接项目20个以上;用好“增减挂钩”、未利用地等政策,拓展建设用地供给渠道。人力资源上,强化企业主体作用,抓实“三万工程”,推进“订单式”用工培训;加快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创建,实施“星期天工程师”计划;加大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力争全年培训、引进、回流5万人以上。

二、持之以恒调整结构,注重质量效益,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一)聚力工业经济转型提质。坚持工业强县战略和新型工业化发展方向,突出主导产业,加快工业总量扩张、质态提升。开展常态帮扶。深化百名干部帮百企、博士帮扶企业等活动,强化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设立1000万元工业发展基金;适时扩充县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资本金;争取海关商检办事处挂牌成立,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5户、自营进出口权企业20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培育骨干企业。深入实施“530行动计划”,探索“机器换人”、“空间换地”政策措施,鼓励华菱精工、动力源等骨干企业加强信息化建设和技改投入,着力推进装备制造、电力电子产业发展;推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力争新增著名商标3件、知名商标4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件、省名牌产品2个,产值超10亿元企业3户、超20亿元企业2户。推进创新驱动。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与应用,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户以上、高新技术产品13个、授权专利380件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0%以上,通过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考核和国家知识产权强县试点验收。

(二)加快现代农业增产提效。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突出平台建设。强化功能配套、产业集聚和农技应用,巩固建平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成果。继续开展水稻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建设,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增长;加快省级茶叶进出口产业基地创建;新发展市级产业特色村12个。突出主体培育。坚持适度规模经营,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将精致农业理念融入家庭农场发展,每个乡镇遴选2-3个点,引导支持向休闲农庄、精品庄园方向发展,力争新增家庭农场1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0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8户。突出品牌发展。实行农产品产地准出管理,强化农资市场监管和动植物疫病防控,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力争新增“三品一标”8个、畜禽标准化小区3个、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个、省级蔬菜标准园1个、无性系良种茶园3000亩,创建省级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三)推动现代服务业扩容提速。开展“现代服务业推进年”活动,增强服务业的支撑作用。把“电商换市”作为调整商贸产业结构的重要抓手,出台扶持政策,打造特色品牌,确保电子商务产业园早日运营,力争创成省级电子商务发展示范县。完善物流项目布局规划,加快皖江工贸城、定埠港物流园等项目规划建设,引进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引导现有物流企业“退城入园”。以“两业融合”为目标,着力发展工业设计、科技研发、管理咨询、中介代理等与制造环节紧密关联的服务产业。支持城市商业综合体、专业市场等高端商品流通业态发展,力争入驻商贸企业100户,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10户以上。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平稳发展。充分发挥“中国休闲小城”品牌效应,认真落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培育休闲体验、生态运动、健康养老等新业态;加快伍员山国际度假区等重大旅游项目建设,确保“观天下”景区4A级创成授牌,新增国家和省星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省优秀旅游乡镇各1个,建设一批有山水依托、乡土记忆和地域特色的名镇名村,争创全省旅游强县。

三、坚持项目立县,扩大有效投入,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一)加速推进项目建设。排定100个县级重点项目,完善“双向承诺”、“五个一”、“双百”活动等推进机制,强化分级分层调度和项目推进服务绩效考核,突出攻坚工业项目建设,督促龙源风电、南方卫材、万方经编等亿元以上项目早日实质性动工,推进金象坩埚、普力德特种设备、香林达二期等项目尽快建成投产。持续推进“2112”重点交通工程建设,力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8亿元,扬绩高速郎溪段、城区高速连接线路基工程完工;建平大道二期通车、三期四期有序推进;芜申运河定埠港基本建成;新客运站投入使用;建平大道与江苏S239连接线、G318十字段一级公路改建工程启动建设;配合做好商合杭高铁开工各项工作,加速融入南京都市圈和长江经济带。

(二)精准开展招商引资。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要务,以更大力度集聚吸纳国内外先进生产要素。坚持“走出去”招商和以商招商,探索市场化招商机制,全力突破“中”字头、“国”字号大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围绕主导产业“生态链”,深度挖掘长三角、珠三角产业转移资源,积极拓展北京中关村和境外招商,精准引进“建链、补链、延链、强链”项目。围绕优化产业结构,依托国家级建平现代农业示范区、城市商业综合体和人文生态资源,加强农产品深加工、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项目招商。围绕沪宣合作,探索园区、公司、协会来郎共建园区。力争新开工项目100个以上,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个、5亿元以上项目5个,实际到位内资100亿元、外资8000万美元。

(三)谋划跟进争取项目。立足于前瞻性、可行性和实效性,紧密结合宏观形势和郎溪现状,深入调研谋划,重点在发展指标、工作举措和项目安排上,与上级有关规划做好衔接,高质量编制形成我县今后五年发展纲要及各专项规划。围绕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主导产业、生态环保、能源和新能源等重点领域,精心谋划一批重大项目,争取更多项目列入国家、省、市“十三五”规划,实现“保68”目标。

四、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强化功能配套,打造生态宜居环境

(一)增强城市集聚效应。按照“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的要求,强力实施“21933”工程。着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开展县城规划建设管理六项行动,推进“多规合一”,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体系。巩固省级文明县城和市级文明县创建成果,启动省级文明县创建;注重“人本化”管理,健全“数字城管”指挥体系,提升网格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争取城市低碳绿色出行试点。着力加快老城区改造。以棚户区改造为重点,加快D类危房鉴定置换,建成桑园南路,有序启动县医院地块等老城区改造。着力完善新城区配套。遵循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建设发展规律,以完善功能、提升品位为重点,完成凤居路等19个项目建设,启动城区消防站等33个项目规划建设,不断改善人居环境,集聚人气商机。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理念,探索城镇资产经营有效途径,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建设,激发城市发展活力。

(二)完善基础设施条件。完成钟桥河第一联合圩农田防护工程和飞毕联合供水项目建设,继续推进中小河流综合整治及水系连通试点县项目,开工建设吴桥排涝二站和乌塘、吼儿桥抗旱站,争取实施钟桥水库项目。全力做好防汛抗旱各项工作。争取110千伏建平变早日开工,确保完成年度农网升级和低电压台区改造任务。力争启动宣广高速十字收费站枢纽工程;继续实施县乡道升级改造和村级公路网化工程。积极开展美好乡村建设,确保省第二批6个中心村通过验收,第三批中心村基本建成,30个重点自然村整治完成。深入开展“三线四边”环境综合治理,全面落实农村清洁工程“两全两化”要求,推动“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

(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完成技术评估整改工作,确保国家级生态县争创成功。贯彻落实新《环保法》,全面清理、取缔涉污无证照经营企业,对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把水环境综合治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按照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五水共治”要求,开展取水许可清理整顿;确保县第二污水处理厂和十字、梅渚污水处理厂早日运行;加大建筑扬尘、汽车尾气等大气污染防治力度,强化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加快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强力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强制性审核和粘土砖生产企业关闭。大力实施森林增长工程,完成植树造林1.6万亩,新增绿化15万平方米,改造提升绿化10万平方米,建成城市绿道10公里,创成省级森林城镇2个、森林村庄3个,力争通过省级森林城市创建验收,让郎溪的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

五、尽心竭力改善民生,优化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和谐安宁

(一)实施民生工程惠民。以发展成果普惠共享为目标,坚持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的原则,实施好省定各项民生工程,织牢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安全网”。强化城乡低保动态管理,完善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和补差水平自然增长机制。推进城乡医疗救助和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扩面提标,推动各类社会保险全覆盖。加强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工作。鼓励发展居家养老等社会化养老服务。继续扩大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让更多困难群众实现“安居梦”。

(二)健全公共服务利民。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建设和薄弱学校改造,确保第三小学实现秋季招生。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化建设,确保新中医院尽快投入使用。积极创建省级、国家级科普示范县。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力争创省级卫生县城。深化“村为主”工作机制,强化流动人口服务均等化和利益导向政策落实。抓好国防动员、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和优抚安置工作,有序推进省级双拥模范县创建。支持总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残联、文联、红十字会等人民团体开展工作,做好外事侨务、民族宗教、老龄委、老干部和关心下一代工作。

(三)加快文化升华乐民。实施“大文化郎溪”创新发展战略,加快乡镇综合文化站提标和农民文化乐园、村级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继续开展各类送文化下乡活动,打通文化惠民的“最后一公里”,争创首批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立健全文化产业发展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文化产业,推进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完成“中华诗词之乡”创建。编制鸦山古道恢复性建设规划。继续推进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和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开展道德模范评选和“郎溪好人馆”建设,实行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制度,构建覆盖全县的征信系统,倡导文明新风,提升公民素质,增强新时期郎溪精神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四)创新社会治理安民。推进社会治理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和社区信息化建设,规范建立各类调解组织,健全完善网络舆论引导机制,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努力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强化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时段的安全监管,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坚持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加强农民工工资清欠和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做好扶贫工作和农民负担、农村“三资”清理监管。推进社区矫正人员和安置帮教对象管理服务长效化。深入开展“六五”普法和“法治郎溪”、“平安郎溪”建设,进一步提升社会公众的安全感。

六、强化法治理念,践行勤廉双优,不断提升执政能力

(一)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严格落实县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开展机关集中学法,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职的能力。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健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和风险评估机制,完善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高度重视司法监督、审计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促进公正文明执法。

(二)倾心为民,建设服务政府。深化“一平台两中心”建设,健全政务服务网络,优化服务流程,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标准化,逐步建立具有郎溪特色的为民服务全程代理标准体系,努力打造“效率郎溪”。坚持问题导向,问计于民,健全公众诉求回应体系,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好电视问政、网络问政、县长热线等政民互动载体,多渠道听民声、访民情、解民忧,以实实在在的举措服务基层、服务群众,赢得点赞。

(三)公开透明,建设阳光政府。编制出台政府“权力清单”,确需设置的行政审批事项,一律向社会公开,严格依法审批。贯彻执行新《预算法》,建立完善全口径预算管理体系,全面推进预算公开。结合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同步编制出台“责任清单”,明确各部门监管和服务职责,把权力套上责任的“紧箍咒”。启动编制企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严格落实清单以外领域的投资项目备案制,不断激发市场活力。落实“涉企收费清单”,建立公开、透明、完善的收费监管体系,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四)勇于担当,建设实干政府。大力践行“三严三实”要求,深入开展民主评议县直机关和基层站所长活动,坚决破除当“太平官”、做“老好人”的思想,强力整治“为官不为”、“为官乱为”,不断增强干部职工的担当意识和争先意识。大力弘扬苦干实干精神,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强化成本核算和集约发展理念,实事求是地安排项目、推进发展;学习借鉴先发地区发展经验,创新理念,破难解困。完善常态化政务督查机制,对重点工作实行过程控制、节点管理、紧盯不放,做到激励与监督并举、问责与问效同行。

(五)勤政廉政,建设廉洁政府。按照县委“党建工作提升年”活动部署,巩固扩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县“三十条规定”,持续深入纠正“四风”和“小四风”,使作风建设永不停步。强化制度约束和权力内控,完善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想腐的保障机制,带头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让阳光照到权力运行的每一个角落。牢固树立过“苦日子”的思想,厉行勤俭节约,严禁铺张浪费,继续削减“三公经费”,以简朴执政来取信于民、造福人民。

 

各位代表,展望新的一年,郎溪发展希望与困难同在、机遇和挑战并存。让我们紧密团结起来,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同心同德、砥砺进取、扎实工作,以新状态适应新常态,以新作为谋求新发展,为谱写郎溪“二次创业”的新篇章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