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 长辈版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郎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政策解读> 部门解读
索引号:
003251796/201910-00091
组配分类: 部门解读
发布机构: 县政府办公室(县外事办)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主要领导署名文章】对标先进 接轨苏南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奋力实现新的跨越(彭禧元) 文号:
成文日期: 2019-08-16 发布日期: 2019-08-16
咨询机构: 咨询电话:
索引号:
003251796/201910-00091
组配分类: 部门解读
发布机构: 县政府办公室(县外事办)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主要领导署名文章】对标先进 接轨苏南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奋力实现新的跨越(彭禧元)
文号:
成文日期: 2019-08-16
发布日期: 2019-08-16
【主要领导署名文章】对标先进 接轨苏南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奋力实现新的跨越(彭禧元)
发布时间:2019-08-16 00:00 来源:县政府办公室(县外事办) 浏览次数: 字体:[ ]
 

对标先进    接轨苏南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奋力实现新的跨越

 

中共郎溪县委书记  彭禧元

 

 在县委十三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上,县委提出了“对标先进,接轨苏南”的工作思路,要求全县上下紧抓战略机遇,切实转变作风,狠抓工作落实,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展现郎溪作为、作出郎溪贡献,实现新的跨越。

 一、坚定信心、凝聚共识,对标先进不动摇

 “对标先进,接轨苏南”是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的重要抓手。随着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以及省市行动计划的制定,郎溪面临着极其难得的发展机遇。“对标先进,接轨苏南”,是县委对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的正确贯彻;结合县情实际制定实施的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更是对中央规划纲要和省市行动计划的有力落实。“对标先进,接轨苏南”是推动郎溪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县委确立的“生态立县、工业强县、人才兴县、创新活县”发展战略,是对本世纪初县委作出的“工业强县、改革治县、开放富县、两治兴县”这一部署安排的延伸和发展,在此基础上,县委提出了“对标先进,接轨苏南”的工作思路,明确了争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建设城东新区、创建省级文明示范县等一系列工作目标,以及“思想再解放、改革再出发、对标沪苏浙、发展高质量”和“工作争上游,作风创一流”等一系列具体要求,形成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工作体系,实践证明,这是符合郎溪发展实际的,必须坚定不移抓好贯彻落实。“对标先进,接轨苏南”是缩小区域差距的务实举措。紧邻苏南的区位优势,让郎溪跻身与溧阳、宜兴、安吉、长兴等先进县市为伍的行列,但与这些先进地区相比,郎溪仍有不小的差距。要改变这种被动状况,就必须解放思想、前瞻眼光、提升站位、放大格局,以苏南地区等先进典型为目标参照,高点定位、高标进取,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奋力绘就郎溪高质量发展新的蓝图。

 二、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推动发展再升温

 一要坚持工业强县,持续保持项目攻坚态势。始终坚持工业强县不动摇,以重大项目为抓手,打造特色鲜明的优势产业集群,加快把产业的特色竞争力做出来。以有效增量引领发展。持续深化产业链招商,围绕县域特色优势产业,突出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编制项目信息库,借“一体化”之势,高质量承接产业转移,强化承接项目筛选,把好项目准入关、投资强度关和环境评价关,全面“建链补链强链”,拉长产业链条,扩大优势产能。以结构优化提升质态。积极响应省市行动计划,进一步优化产业、生态的空间战略布局,推进特色产业提升。认真落实《关于促进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郎溪县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办法(试行)》,强化“个性化”服务、“主动式”帮扶,推进骨干企业队伍壮大。立足产业需求,大力发展与实体经济相配套的科技服务、工业设计、综合物流等2.5产业,推进现代服务业提质。以落实成效夯实基础。深入实施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坚定不移按照既定计划,把握好重大项目的“开工”关、“建设”关、“达效”关,全力加快重大项目建设进度,保质保量按时推进,确保完成省、市、县重点项目推进目标任务。

 二要突出五大领域,继续抓好发展重要支撑。推进工业园区加快升级。围绕争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目标,加快“一区四园一港”资源优化配置,深化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园区配套功能,力争早日进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培育目录。推进交通设施加速提升。加快推动商合杭高铁连接线等重点项目建设,认真谋划推进宣广高速十字互通改造工程、宁杭高速二通道、宁杭高铁二通道、郎溪白茅岭通用机场等重大项目。充分发挥交通项目综合功能,打造郎溪旅游公路品牌,着力推动“运游一体化”发展。推进城市品质高端发展。坚持强功能、补短板、提品质,稳妥有序推进城市基础配套功能完善;高点定位规划建设城东新区,深化重点项目全程跟踪服务;推进全民健身中心等民生项目建设,解决好老旧小区改造、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等热点问题。推进文旅产业加快融合。突出江南文化、徽州文化等历史文化元素,加快文旅资源挖掘和基础设施建设,塑造郎溪文旅品牌;办好特色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深化与长三角地区的文旅合作机制,形成以生态旅游、健康养生、绿色食品等为主导的生态经济产业体系。推进乡村振兴星火燎原。扎实做好年度脱贫攻坚工作;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深入推进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县创建;推进省、市级美丽乡村建设,实施农村宜居环境“五清一改”行动,持续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完善乡村治理体系。

 三要做好三项保障,全面营造最优发展生态。做好环境保障。深入落实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系列文件,进一步减轻实体经济负担,逐一清理影响市场主体发展的“门槛因素”,构建长三角一体化的市场体系,打造一流市场环境;积极开展创优营商环境提升行动,开发建设县级并联审批系统,推进网上平台建设,打造专业化“互联网+政务服务”人才队伍,打造一流政务环境;扎实做好扬子鳄自然保护区问题整改和南漪湖水污染治理,统筹推进水气土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深入落实河长制、林长制,加强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打造一流生态环境。做好要素保障。全力争取建设用地指标,确保重点项目和重大民生工程用地需求,积极推进招商推介出让地块上市交易工作。抓住融入G60科创走廊的契机,力争引进更多高层次人才;加大人才服务保障,放大“百强优秀企业家高级研修班”“郎溪工匠”评选影响力。建立企业研发机构培育库,加快推动创新平台载体建设;以现有创新载体为依托,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深化科技成果对接和协同创新。加强与沪苏浙地区金融领域务实合作,不断丰富金融业态;大力推进金融创新业务,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认真落实企业上市培育计划,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做好民生保障。深化省级文明示范县创建;分层推进教育综合领域改革,加快教体重点工程建设;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着力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坚持重拳出击、除恶务尽,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健全长效机制;实施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深化“平安郎溪”“法治郎溪”建设。

 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加倍努力促落实

 一要守初心,强化贯彻落实行动自觉。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认真践行“两个维护”。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牢牢抓住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和领导权。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不断强化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

 二要担使命,提供坚强组织保障。统筹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大力实施“一抓六动双覆盖”工程,深入推进基层党建品牌创建;巩固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集中组建”和规范化建设“百日攻坚”行动成果。探索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模式,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加大对基层一线工作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的发现储备、墩苗培养。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教育引导干部把干净和担当、勤政和廉政统一起来,树牢优政意识,不做政治麻木、办事糊涂的昏官,不做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懒官,不做推诿扯皮、不思进取的庸官,不做以权谋私、蜕化变质的贪官。

 三要找差距,坚决整治作风顽疾。组织开展好“以案示警、以案为戒、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工作,坚决破除工作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严格落实“两个责任”,严肃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切实把规矩严起来、把风气正起来、把政治生态净化起来。充分发挥巡察“利剑”作用,及时堵塞滋生问题的制度漏洞,坚持和运用好廉情监测分析报告制度,进一步提高党风廉政建设的预见性和针对性。

 四要抓落实,树立鲜明工作导向。要在解放思想中提升创新力,“不说不好办,只说怎么办”,营造“敢想、善争、会做”的浓厚氛围。要在强化担当中提升执行力,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要在提速增效中提升服务力,牢记“事不隔天,文不过夜”,认真践行“马上就办、真抓实干”,持续创优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