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社会征集】关于公开征求《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5-03-10 09:16
来源:县农业农村局
浏览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为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根据《中共宣城市委、宣城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结合宣城实际,郎溪县农业农村局牵头起草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欢迎提出宝贵建议和意见。
一、电子邮箱。公众可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发送至邮箱:lxnw111@163.com,并在邮件注明《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
二、信函方式。请将意见寄至郎溪县农业农村局,并在信封右上角注明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字样。邮寄地址:华润苏果写字楼13楼农业农村局,邮政编码:242100。
三、征集时间。2025年3月10日至2025年4月10日。
联系人:盛振波;联系电话:7015655。
起草说明
一、起草背景及过程
根据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委一号文件,结合市委一号文件(征求意见稿),我办拟定《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于2月28日发有关县直部门征求意见和建议,根据各单位反馈意见修改完善,形成此稿。
二、主要内容
包括6部分26条,可以概括为“三个持续、三个提升”。
“三个持续”即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深化农村改革。
一是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确保粮食播种面积不少于74万亩,产量27万吨以上,优质专用水稻面积达43万亩。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稳定在2500头左右,水产品总产量2.8万吨以上,力争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4万亩。强化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找回耕地1.58万亩以上,分类推进撂荒地复垦利用。完成2024年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谋划推进2025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完善农业种质资源保护点建设。提升农业科技和装备水平。开展农业科技攻关,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8%。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9%以上。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接续实施港口湾水库灌区(郎溪县)工程、水阳江中游(郎溪段)防洪治理工程等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完善粮食生产支持保护。落实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和稻谷补贴政策,稳定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
二是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升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效能。完善覆盖农村人口的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做到应纳尽纳、应扶尽扶。注重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强化对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收入人口的开发式帮扶。深入开展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脱贫人口就业规模稳定在5666人以上,加强社会救助兜底保障。纵深推进消费帮扶行动。落实“四个不摘”政策,持续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完善“五大帮扶”机制。健全脱贫攻坚投入形成资产的长效管理机制。保持中央及省级财政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例不低于60%。按照“四个一批”要求,分类推进帮扶产业提质增效。全面清查脱贫攻坚国家投入形成资产,建立统一的登记管理台账。做好资金使用、项目建设、资产形成、确权移交、管护运营、收益分配、盘活处置等全过程监管,推动经营性资产保值增效、公益性资产持续发挥作用。
三是持续深化农村改革。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整县推进土地二轮延包工作,完成年内到期的7万余农户延包任务。管好用好农村资源资产。做好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不允许城镇居民到农村购买农房、宅基地,不允许退休干部到农村占地建房。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优先保障农业农村领域一般公共预算投入。全面推进“农业保险+一揽子金融产品”改革,健全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支持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完善乡村人才培育和发展机制。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2200人次,培训高素质农民150人,培育乡村产业振兴“头雁”3名,认定乡村工匠名师35名。统筹推进农村各项重点改革。落实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各项政策。
“三个提升”即提升乡村富民产业发展、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一是提升乡村富民产业发展。加快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坚持以工业化思维抓农业,强化绿色食品产业“双招双引”。争创国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增规模农业企业12户以上。力争十大绿色食品产业产值达130亿元以上。争创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2个。推进乡村产业融合。做好“土特产”文章,新认证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农产品5个。推动“郎溪黄金芽”“郎溪大米”等区域公共品牌建设。争创省级“皖美休闲旅游乡村”。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达6亿元。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林下经济、民宿经济。加快发展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促进农民就近就业增收。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省市平均、高于城镇居民。
二是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加强城乡规划建设统筹。完成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新建3个左右精品示范村、5个左右省级中心村。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改造提升农村户厕500户,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42.5%,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以上。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9.9%。新建改建农村公路37.7公里。推进“快递进村”工程,运营客货邮合作线路8条以上、建设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点82个以上。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房抗震改造86户。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度。实施十字中学改造提升项目。整合资源打造十字镇县域医疗次中心,85%以上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国家服务能力标准。建设农村幸福院6个。
三是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展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头雁争先”行动,实施后备力量“春笋成材”计划。落实基层减负。全面建立乡镇(街道)履行职责事项清单,推动责权一致、责能一致。推进农村基层网格化治理“多格合一”。 倡导文明乡风。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完成“送戏进万村”96场,持续打造“四季村晚”等群众文化活动。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持续整治高额彩礼、人情攀比、大操大办、厚葬薄养、散埋乱葬等突出问题。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汲取“六尺巷工作法”经验智慧,用好“握手言和工作法”等有效方式,强化农村矛盾纠纷排查化解。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本《方案》将提交县委常委会研究讨论,通过后以县委名义下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