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县农业农村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2024-05-24 08:37
来源:县农业农村局
浏览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2024年,全县农业农村部门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农村工作会议部署,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以“两确保、三提升、两强化”为目标,打赢打好“乡村振兴主动战”,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全县“ 三农”工作再上新台阶,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上走在全市前列。
一、实施稳定粮油生产行动。确保全县粮食面积74.4万亩、产量 27.9万吨;营造油茶林0.24万亩。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落实落细省“千亿斤江淮粮仓”规划,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坚持稳面积,推行多熟制粮油生产,扩大稻茬麦、油菜种植规模,推广发展再生稻,实现面积和单产稳步提升。实施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在主产乡镇建立粮食集成技术精耕细作示范点,打造一批攻关田、百亩方。实施好优质粮食工程,优质专用水稻种植面积超95%。落实国家粮食补贴政策、收购政策。继续实施主粮完全成本保险在主产区全覆盖,支持扩大粮食作物补充性商业险覆盖范围,做好水稻作物种植收益保险试点。积极推进水稻绿色高质高效行动,落实再生稻种植面积2.3万亩。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2万-3万亩。完成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任务。
二、实施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行动。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3.6万亩。优化生猪产能,强化调控基地建设,能繁母猪存栏量达2500头以上。落实“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稳定发展家禽产业。推广“小龙虾+水稻+甲鱼”“水稻+蛙”等适合我县发展的稻渔综合种养新技术、新模式。以“郎溪黄茶”“瑞草魁”为引领做优茶产业,围绕“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畜头肉尾”,做好全链条增值大文章。多举措推进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稳步增长。加强食用农产品产地质量安全控制和产品检测,提升“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食品安全监管能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化监管。
三、实施农业产业提档行动。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推动茶叶、大米等优势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提质增效。加强省级长三角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建设,创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2个,提升基地产品苏浙沪市场占有率和销售额。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力争2024年全县休闲旅游综合营业收入达15.8亿元。做好上海农交会、合肥农交会、小岗大会组织参展等工作。深化农产品加工业跨越提升行动,力争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持续优化农业招商机制,主攻长三角区域,强化驻外招商、产业链招商和基金招商。做优做强“南丰黄酒”“瑞草魁”“郎溪黄金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力争全年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0家以上,全县农产品加工产值达125亿元,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长8%以上。
四、实施农业绿色发展行动。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加快推进长江经济带农业面源治理项目实施。加大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和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力度,力争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6%以上、养殖场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全县畜禽粪污利用率保持在83%以上。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力争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58%以上。继续抓好“三品一标”农产品的申报认证和“三品一标”监管工作。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持续推进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承诺达标合格证亮证行动和推广应用智慧监管平台工作。继续开展巡查执法工作,结合各类执法专项行动,通过日常执法和联合执法等形式,对发现农业违法违规问题及时制止,严肃查处,防范化解农业领域各类风险。
五、实施推进“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行动。全力推进“十百千”工程,坚持差异化打造,特质化发展、整体性提升,以行政村为单位或跨区域连片,谋划储备一批精品示范村和中心村建设项目。建设省级和美乡村中心村3个、市级中心村2个、美丽乡村示范片区1个、省级精品示范村2个、自主建设县级精品示范村。推进建设150个美丽宜居自然村庄。持续推进“生态美超市”常态运营。改造提升农村户厕500户,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村厕所长效管护机制。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以上。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完成4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34%。以精品示范村创建、省级中心村建设调度为抓手,协调推进农村路、电、水、网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文化、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建设。
六、实施乡村治理提质行动。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书记季度座谈会制度,常态化召开乡镇(街道)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座谈会。加强乡村法治教育和法律服务,持续开展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建设,到2024年底实现90%的行政村有学法用法示范户。积极推广应用推广清单制、积分制等有效办法。推“振风超市”等积分制模式,发挥“一约四会”作用,弘扬时代新风,强化村规民约激励约束功能,持续推进高额彩礼、大操大办、散埋乱葬等突出问题综合治理。持续开展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庆祝活动,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等。传承优秀农耕文化。开展农村道路交通、燃气、消防、渔船、生态能源等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治理攻坚。
七、实施农业科技创新行动。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完善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库建设。开展稻茬麦绿色高产、水稻绿色生产、水产绿色健康养殖等技术协作攻关。集成推广种子包衣、种肥同播、水稻机插机抛秧、小麦抗湿机条播、油菜机收减损、陆基圈养桶绿色高效水产养殖等技术。支持“三化”示范茶园建设。加大乡村本土人才培养,有序引导城市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下乡服务,全面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完成高素质农民培育任务150人左右。强化农业科技人才和农村高技能人才培养使用。建设水稻育秧中心1个、粮食烘干中心2个、省级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1个、全面完成集中育秧设施项目建设任务。扩大工厂化集中育秧育苗规模,推行精细化栽培。建设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1个。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8%以上。推动农业生产智能化、数字化提升,新增省级数字农业工厂1个,持续推进“未来农场”建设。
八、实施深化农村改革行动。稳妥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健全各级农村产权交易和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力争土地流转率达68%,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合法土地权益。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0家以上,家庭农场发展到2200个以上,农民合作社稳定在590个左右。加快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主体达450个以上。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提供生产、劳务等居间服务。提升农村“三变”改革质量,加强农村“三资”监管,完成年度57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审计。学习浙江经验,推动镇村设立强村公司,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确保经营性收益50万元以上村占比达70%以上,开展股份分红的村达45%以上。切实做好宅基地审批管理,多路径探索盘活闲置宅基地、闲置住宅模式。加快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
全县农业农村部门要切实加强党对“ 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发扬“ 四下基层”优良传统,维护好农民群众根本利益,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农民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要狠抓能力作风建设,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以更强的责任担当狠抓工作落实,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优异成绩向建国七十五周年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