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 长辈版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郎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社会公益事业及重点民生领域> 基本医疗卫生>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索引号:
11341722MB0W399912/202311-00051
组配分类: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发布机构: 县卫健委(县中医药局) 主题分类: 卫生、体育
名称: 郎溪县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工作规划(2023-2025) 文号:
成文日期: 2023-11-26 发布日期: 2023-11-26
索引号:
11341722MB0W399912/202311-00051
组配分类: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发布机构: 县卫健委(县中医药局)
主题分类: 卫生、体育
名称: 郎溪县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工作规划(2023-2025)
文号:
成文日期: 2023-11-26
发布日期: 2023-11-26
郎溪县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工作规划(2023-2025)
发布时间:2023-11-26 09:21 来源:县卫健委(县中医药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为加强我县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工作,有效减轻各类突发事件对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危害,保障社会和谐稳定与经济平稳发展,促进健康郎溪建设,根据宣城市《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工作规划(2023-2025)》,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基础和面临形势

(一)近年来我县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工作成效

“十三五”以来,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我县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一是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总结固化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等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经验做法,健全完善“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县、镇两级组织指挥体系,建立各部门间信息沟通和应急处置联动机制。二是预案体系进一步完善。修订完善《郎溪县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等预案,县级卫生健康部门和医疗机构均制定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预案。各类应急预案、工作规范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增强。三是救援能力进一步提升。持续优化医疗资源布局,纵深推进城市医联体和县域医共体工作,平战结合分级分类诊疗救治机制不断完善。全面加强二级及以上医院重症医学科、呼吸科、麻醉等专业学科建设和重症床位改造建设,设立急救分站4个,更新维护120指挥调度系统,全县院前急救能力不断强化。5年来,有效开展一系列洪涝灾害、自然灾害、事故灾难、交通事故等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新冠病毒感染医疗救治也取得显著成效,有效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得到县委县政府的充分肯定。这些为“十四五”期间推动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工作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近年来,我县各类事故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偶有发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终要求把伤病员救治放在首要位置,对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当前,我县紧急医学救援能力和水平尚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突发事件应对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一是紧急医学救援基础较弱,装备保障和远程投送能力不强,紧急医学救援网络体系不完善。二是紧急医学救援管理及机制有待加强,灾难紧急医学救援组织和主要灾难紧急医学救援动员体系尚不完善,缺乏统一的应急指挥系统和信息平台。三是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物资与设备储备不足。四是各级队伍缺乏培训,实战能力有待检验,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学科建设滞后,基层紧急医学救援能力亟待加强。因此,“十四五”期间,我县要着力加强紧急医学救援网络、能力和机制建设,推动紧急医学救援能力与健康郎溪建设相匹配,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保障公众健康安全、服务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为目标,以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为根本,以提高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能力建设和健全完善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体制机制为重点,着力弥补薄弱环节,解决突出问题,加快构建科学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体系。

(二)基本原则

政府负责,多方协同。落实各级政府责任,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完善多部门协同的紧急医学救援协调联动机制。广泛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和公众积极参与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工作。

平急结合,上下联动。全面加强县、镇两级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能力建设和突发事件应对准备工作,夯实基础,高效准备,积在平时,用在急时,切实提升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能力和水平。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增强各级各类院前急救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紧急医学救援能力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重点强化专业化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和机构的能力建设,进一步巩固优化救援队伍联动机制,构建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网络。做到专兼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快速反应,有效处置。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及时、准确掌握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相关信息,第一时间开展应急响应。建设机动性强、保障有力的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加强与院前医疗急救体系的协同,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能够迅速出动、及时到达,有力、有效地开展紧急医学救援。

夯实基础,突出重点。强化紧急医学救援专业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培训演练、物资储备等基础性工作。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统筹规划和扎实推进紧急性医学救援能力建设。

三、发展规划目标

(一)总体目标:到2025年末,建立健全紧急医学救援管理机制,全面提升现场紧急医学救援处置能力和收治能力,进一步推进医疗救援信息化指挥、批量伤员救治、突发中毒事件医学救援、基层突发事件快速医疗应急处置、紧急医学救援培训、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工作。依托救治能力较强的综合医院,积极对接市级紧急医学救援中心,协同其他县(市、区)医疗机构共同组成覆盖广泛、行动迅速的紧急医学救援网络。基本建立统一指挥、布局合理、反应灵敏、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分级、分层、分类的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体系,有效满足县、镇各层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多种类的突发事件应对需要。

(二)主要指标:

1.医疗应急指挥体系不断完善。建立县、镇一体联动、部门高效协同的医疗应急指挥体系,医疗应急所涉及各部门、各机构、各环节职责明确、无缝对接,确保指令清晰、系统有序、条快畅达、执行有力。医疗应急机制进一步健全,分层分类、高效实用的医疗应急预案体系和应急响应机制进一步完善,推进重大疫情和突发事件医疗救援力量调动与支援机制建设。根据省统一部署,推动省、市、县三级医疗应急指挥调度信息平台我县建设任务的落实。

2.紧急医学救援网络进一步健全。根据全县地理和人口分布特点,针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四大类突发事件,依托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等医疗卫生机构加强紧急医学救援能力建设,提升全县整体医疗应急处置能力。

3.紧急医学救援队伍能力有效提升。根据市级要求,我县新组建1支重大疫情医疗应急队伍。同时,以辖区医疗机构为依托,建设一支基层背囊化医疗应急小分队。对现有县级队伍设备装备逐步进行更新配备。

4.紧急医学救援社会素养进一步提升。在全县开展紧急医学救援知识和技能普及活动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进家庭,以县、镇为单位覆盖达75%以上。

四、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加强紧急医学救援管理指挥体系建设

1.健全组织管理机构。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县级卫健行政部门及县级疾控机构、院前急救机构、卫生监督机构、二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要设立独立或指定相关科室负责卫生应急管理和协调工作,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机构要成立卫生应急管理组织或指定专人负责卫生应急工作。各地各医疗卫生单位要配齐卫生应急工作专(兼)职管理人员,明确岗位职责和权限,形成权责清晰、运转高效的组织构架。

2.健全完善突发事件医疗救援快速联动机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完善工作制度,明确工作内容。

3.加强卫生应急预案管理和规范化建设,及时制(修)订各级各类应急预案,加强应急预案之间的衔接。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并注重向基层单位及重点部位延伸,加强应急预案的宣传培训和演练评估工作。

4.加强信息报告与监测预警。在省统一部署下,加快推进涵盖市、县两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及120指挥中心、二级以上医院、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指挥系统和监测预警响应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市县两级互联互通,确保应急值守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和处置等信息上下通达顺畅。强化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信息报告与反馈机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警分析研判通报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早处置,切实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反应速度和处置能力。

项目一

项目名称

覆盖范围

主要内容

重大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监测预警系统项目建设

全县

建设覆盖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信息平台,增强我县疾病预防控制与应急处置综合能力。


(二)加强紧急医学救援救治体系建设

5.构建重大疫情救治体系。推动全县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融入以宣城市人民医院(公共卫生应急医院)作为区域性传染病救治中心为支撑、全县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感染病区为基础的全市传染病医疗救治体系。

项目二

项目名称

覆盖范围

主要内容

重大疫情救治项目建设

全县

全县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建设相对独立的传染病病区和可转换病区,二级以上医院建设规范化发热门诊。


6.完善院前医疗急救体系。按照《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急救中心建设标准》我县依托4所二级医院设置急救分站。按照城市地区服务半径5公里、农村地区服务半径10-20公里的标准,健全覆盖县、镇(街道)两级院前急救网络,打造城市15分钟,农村30分钟急救圈。

项目三

项目名称

覆盖范围

主要内容

院前急救网络建设

全县

依托镇中心卫生院建立农村急救点2个。在人流密集场所逐步配备10台AED。


(三)加强紧急医学救援卫生应急队伍能力建设

8.健全完善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充实完善紧急医学救援、突发中毒事件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心理救援与危机干预等市及卫生应急队伍。我县新组建1支重大疫情医疗应急队伍,并结合本地实际,建立重症抢救、烧烫伤等小分队各1支。探索建立针对不同应急任务的卫生应急队伍抽组模式。

9.加强紧急医学救援队伍规范管理和运维保障。完善卫生应急队伍日常管理和应急调用机制,制定完善各级卫生应急队伍装备标准,积极争取各级财政支持,重点加强极端条件下卫生应急队伍专业装备和后勤保障配置,逐步实现卫生应急队伍装备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提高极端条件下的快速反应、应急救援和生存保障能力。推动我县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工作预案和技术方案体系健全完善,移动救护设备齐全。加强重症医学、急诊医学等专科医师培训,强化高水平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制定卫生应急培训和演练的计划,进一步加强卫生应急队伍专业化和规范化培训,定期开展全链条、全要素的应急演练。

项目四

项目名称

覆盖范围

主要内容

 

 

 

市级第二周期的重点专科及五大中心建设

 

 

全县

将感染性疾病、重症医学、呼吸、麻醉、医学影像等学科作为重点建设内容,建设市级医疗卫生重点专科、培育特色专科4个,提升重大传染病救治能力和水平。同时,加快我县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五大中心建设。


(四)加强基层紧急医学救援能力建设

10.依托我县各级医疗机构,建立一支20人的背囊化基层医疗应急小分队,可根据突发事件类型、级别进行模块化编组,拥有依托救护车的中短途快速反应能力和不依赖机动车的短途突击能力,拥有一定程度的独立野外自我保障能力,满足各类较大及以下突发事件现场处置和重大突发事件先期处置需求。

项目五

项目名称

覆盖范围

主要内容

 

 

基层医疗应急小分队建设

 

 

全县

建立一支20人基层医疗应急小分队,小分队由紧急医学救援、卫生防疫、中毒处置、心理救援等若干个基本作战单元组成,满足各类较大及以下突发事件现场处置和重大突发事件先期处置需求。


11.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各地各有关单位要结合“万人学急救”及“防灾减灾日”等活动,与教体、民政、人社、红十字会等部门协作,充分发挥村(社区)公共卫生委员会作用,在全县大力开展紧急医学救援知识和技能普及活动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进家庭,实现辖区内覆盖达75%以上。

(五)健全完善卫生应急物资储备调用机制

12.按照统一规划、分级储备、品量适当、功能实用、现场便携的储备原则,根据省级卫生应急基本物资储备目录,结合我县实际,修订完善县级储备目录。在全县依托医疗卫生机构分级分类分区域建立集中规范的卫生应急基本物资储备库(点),储备物资主要包括:医疗急救包、便携式抢救器材设备、消杀药品器械、移动卫星音视频通讯设备、后勤保障物资设备等。配合发改、经信部门建立健全市级应急物资和装备储备工作机制,建立应急物资和装备的储备、调用、更新、维护等管理工作制度。

五、政策和保障措

(一)落实政府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加强对紧急医学救援的组织领导,明确紧急医学救援的责任主体,落实“四方责任”,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明确相关部门及机构的职责分工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完善紧急医学救援联动机制,共同推动我县紧急医学救援事业快速发展。

(二)科学制定规划,推进工作落实。以本规划为指导,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补短板、强弱项,科学制定本地紧急医学救援规划、实施计划和工作方案。要加强工作统筹和责任落实,推进规划目标任务的实现。要健全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机制,完善资金投入和保障机制,积极谋划和实施一批紧急医学救援建设项目,以项目引领推动规划落实。

(三)强化考核评估,确保规划成效。建立健全规划落实、监督、考核和评估制度,完善监督考核、奖惩激励机制,加强对规划实施进展情况和成效的跟踪评估。县卫生健康委员会将不定期组织督查,着力提升全县紧急医学救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