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业农村局
(2023年12月)
今年以来,县农业农村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及中央、省市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体目标,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大力推进“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有效促进了全县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现将2023年以来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3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情况
2023年预计全县粮食总产27.73万吨,较上年稳中略升;茶叶总产量0.9吨,综合产值16.5亿;肉类总产26136.828吨,同比增长6.3%;禽蛋产量13467吨,同比增长2.68%;水产品总产量2.8万吨;预计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9%左右。
一年来,县农业农村局突出抓了以下重点工作:
(一)加快三产融合,农业产业不断壮大。狠抓粮食安全,全面落实粮食生产各项措施,粮食面积及产量总体稳中有升,荣获“安徽省粮食生产先进集体”称号。持续优化农业生产方式,积极推进水稻绿色高质高效行动,落实再生稻种植面积2.3万亩。大力实施茶产业提升工程,建成包含节水灌溉设施配套的无性系良种茶园1500亩左右,2023年7月全省生态化、标准化、宜机化示范茶园建设培训班在我县举办。加大“郎溪黄茶”品牌宣传推介,组织参加合肥、杭州、呼和浩特、青岛等地茶博会。推进稻渔综合种养面积11.2万亩。持续开展兽医社会化服务工作,预计2023年全县生猪饲养量16.66万头,其中出栏11.86万头,存栏4.8万头,全年能繁母猪饲养量稳定在2500头以上;实施农产品加工“五个一批”工程,全县农产品加工产值115.8亿元。截至目前,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家,其中省级6家。庆林生态特色农业观光园有限公司和南鑫蛋鸡养殖专业合作社获评2023年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华茂家禽养殖有限公司和安徽静界姚村生态农业旅游有限公司入选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示范创建名单。泰清茶蕴谷成功创建省级休闲农业与示范园区。组织各镇开展特色种养业到户奖补项目申报,共有1045户脱贫户及边缘易致贫户申报,奖补资金168.0893万元均已完成打卡发放。
(二)强化技术设备,农业质效不断显现。科技强农方面:完成高素质农民培训150名年度任务。完成种质资源收集7份,野生菱原生境保护点建设与完善项目总资金45万元,实施方案已通过市局审批,目前正开工建设。本年度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面积86万亩,2023年在示范场安排新品种适应性试验16个,新品种展示6个,建立100亩工厂化育秧机插优质稻示范区159个,50亩再生稻示范区127个,再生稻品种展示14个,各项试验示范取得良好成效;建立水稻苗情监测点13个,小麦苗情监测点6个,持续推进我县水稻种植产业转型升级。机械强农方面:2023年预计全县农机总动力44.75万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84.6%。完成2个育秧中心、2个粮食烘干中心建设项目建设任务。建成12个集中育秧设施项目。承担了全省水稻有序机抛秧试点2个(100亩),经测产达到高产效果。完成200名农机手培训和8名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培训任务。郎溪县鑫荣茶机制造有限公司研发的茶叶多功能剔选机投入市场。我县仓储保鲜设施任务数量8个,库容任务总量760m³,目前已全部完工。
(三)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乡村颜值持续改善。围绕落实省、市制定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要点,深入学习“千万工程”先进做法经验,扎实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2022年度4个省级中心村全部建设完成,2023年度3个省级中心村和4个市级中心村建设进度达75%。根据《2023年郎溪县农村厕所改造及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办〔2023〕29号)工作安排,2023年我县农村改厕任务数为1000户,目前已全部建设完成;完成2023年100个美丽宜居自然村庄建设及2个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建设。87个“生态美超市”实现全覆盖,“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持续推进,持续督导各镇(街道)按照“八有”的建设标准,建设好、运营好农村改厕管护服务站,并将建设成效纳入县对镇考核内容。2023年4月,我县12个行政村获评全省第一批美丽宜居村庄。2022年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个,总投资4500万元,建设规模2万亩已全面完成;2023年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3个,总投资6750万元,建设规模2.7万亩。2023年3月全省农田建设管理工作一季度现场调度推进会在我县召开。对各镇(街道)上报的523个塘坝,逐一开展外业复核及内业检查,最终意见正在整理中。
(四)突出绿色安全,生态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组织开展种子市场巡查、春季农资打假专项行动和夏日百日行动等专项整治行动。出动执法人员760人次,检查农资经营单位(户)502家次,检查品种310批次,荣获“全国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示范单位”。切实开展统防统治工作。注销逾期未检、登记满12年或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变拖114台;注销经机主申请或到期报废其他拖拉机、收割机184台。认真梳理确认辖区内变拖淘汰“清零”时间表。实现全县在册管理变拖“清零”。全面落实种、养殖生产者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发放农产品质量安全告知书350份,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185份,发放安全用药明白纸等宣传材料1500余份,媒体宣传4次,今年我县通过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复核。开展“三品一标”认证,6个产品已完成绿色产品认证,5个绿色食品认证待批。扎实推进长江经济带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出台《<2023年中央财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实施方案》,项目已启动建设。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4%,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为90.32%。制定印发了《郎溪县2023年度主要农作物施肥指导意见》《2023年郎溪县植保植检工作要点》《2023年郎溪县农药减量化行动实施方案》,稳步推进全县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认真落实加拿大一枝黄花春季、秋季防除防控要求。
(五)深化农村改革,农村发展持续迸发活力。持续深化“四靠”模式,制定出台《郎溪县2023年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施方案》,年度整合各级扶持资金共1200万元,扶持29个村实施到村产业项目20个【含抱团发展项目5个】。预计经营性收入超100万元的村达20个以上,超50万元的强村占比达60%,村均超60万元;新和村入选第一批全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村级典型案例,全省唯一。大力推进农业生产“大托管”省级试点,我县2023年承担“大托管”试点面积10万亩。2023年完成水稻“大托管”面积9.71万亩。开展2023年秋种“大托管”摸底,预计秋种实施“大托管”(小麦、油菜)约2.9万亩。全县经市监部门注册家庭农场总数214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监测后稳定在565家,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428家。
(六)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干群作风建设显著提升。研究制定《2023年度县农业农村局党建工作要点》,围绕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等六个方面,将2023年度党建工作任务项目化清单化制定党建工作要点19条。聚焦理想信念,狠抓思想教育,制定主题教育工作方案,成立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制定党组、党支部和党员学习计划,严格按照学习计划开展集中学习、自学和专题研讨。今年共开展中心组集中学习15次,专题研讨4次,常态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组织党员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深入学习党的光荣历史、辉煌成就,弘扬党的优良传统等,累积参与党员120余人。坚持每季度召开1-2次党风廉政专题会议,每月安排专题学习,及时传达学习和宣讲中纪委、省、市、县纪委监委的会议精神和要求。今年以来共召开党风廉政专题会议4次,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学习10次,开展“强信心、敢创新、促振兴”专题研讨1次,围绕“六重六轻”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查摆问题10个,目前均已整改完成。加强节假日前廉政提醒,实现警示提醒常态化,做好作风建设自查自纠。认真回应群众诉求,回复政民互动2条、12345服务热线45条,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充分发挥党员示范带头作用,组织在职党员到居住村(社区)报到,亮明身份、亮出服务承诺。紧紧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决战年”行动,与平港社区结对联点共建,在包保网格区域开展文明创建、法治宣传等工作,累积参与800余人次。
二、2024年工作安排
1.总体思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精神以及中央、省市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部署,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扎实推进乡村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农业农村改革等工作,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入推进“十百千”工程,聚焦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建设彰显徽风皖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提供强大动力。
2.主要目标与重点工作安排
2023年全年粮食总产稳中有增,渔业发展持续上升,水产品总产量2.9万吨;保持全县能繁母猪存栏量稳定在2500头左右;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力争全年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3家以上,全县农产品加工产值达125亿元。推进2023年3个省级中心村和4个市级中心村项目建设,做好2024年农村厕所改造、省市中心村及精品示范村建设。力争2024年村均经营收益达45万元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乡村产业,提升现代农业新质效。狠抓粮食安全,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强化田间管理,力争2024年全年粮食总产稳中有增。积极引导规模养殖场适度发展,确保能繁母猪存栏量稳定在2500头左右。深入做好“土特产”文章,做大做优茶叶、特色水产、再生稻、花卉苗木等特色农业。新增茶叶0.1万亩、蓝莓0.1万亩。推进涛城镇茶产业文创园建成运营,加速推进高标准良种茶园建设。持续打造“郎溪黄茶”“瑞草魁”“郎溪大米”等区域公共品牌。强化农业“双招双引”,坚持外招引内培育,全力推进富硒稻种植基地、京东云(郎溪)乡村振兴示范园等项目实施,力争早建成、早投产、早收益。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延伸上下游产业链,进一步提升农业附加值,力争全年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3家以上,全县农产品加工产值达125亿元。加强“省级长三角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建设,创建2个省级长三角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提升基地产品苏浙沪市场占有率和销售额。争取培育1家省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园区和1个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力争2024年全县休闲旅游综合营业收入达15.8亿元。
(二)聚焦乡村建设,构筑宜居宜业新画卷。按照村庄分类提升型、稳定性等类型,优化乡村发展布局。深入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落实“十百千”工作计划,启动2023年度精品示范村建设任务,做好2024年度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申报和方案编制工作。2023年计划改造全县500户农村厕所;完成2023年度3个省级和4个市级中心村建设任务,开工建设2024年度4个省级中心村和2个市级中心村;重点整治150个自然村,打造1个美丽乡村示范片区;继续推进对已建成的中心村、“生态美超市”运行和管护工作;进一步完善改厕长效管护机制。着力推进2023年2.7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2024年计划新建高标农田2万亩、改造提升1万亩;计划完成塘坝扩挖502口,进一步优化农田灌溉,提升农田效益。
(三)聚焦绿色生态,助推品质效益新提升。加快推进长江经济带农业面源治理项目、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项目实施。加大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和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力度,力争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6%以上、养殖场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全县畜禽粪污利用率保持在83%以上。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力争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58%以上。继续抓好“三品一标”农产品的申报认证和“三品一标”监管工作。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持续推进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承诺达标合格证亮证行动和推广应用智慧监管平台工作。继续开展巡查执法工作,结合各类执法专项行动通过日常执法和联合执法等形式,对发现农业违法违规问题及时制止,严肃查处,防范化解农业领域各类风险。
(四)聚焦科技装备,夯实农业发展新支撑。2024年计划完成高素质农民培训150名;持续开展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落实野菱种质资源原生境保护点工程建设任务;积极示范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新品种、新技术,持续开展优质水稻新品种、再生稻等试验示范,建设优质专用水稻单品种种植示范点5个。继续申报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项目。积极推广大型复式智能高效机械,加强农机装备研制,鼓励企业积极申报农机购置补贴目录,研制特色农机产品1个。拟建育秧中心1个、集中育秧设施项目建设2个。培训农机合作社理事长8名、农机手200名。力争2024年全县农机总动力46.2万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85.7%。
(五)聚焦农村改革,拓宽富民增收新渠道。持续深化农村重点改革。全面启动2轮土地承包到期延长30年试点工作,确保试点村试点工作有序推进。继续扩大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改革试点面积,提高全程托管水平。会同县自规局做好房地一体化和承包地纳入不动产管理相关工作。深入推进农村闲置农房、闲置宅基地盘活试点,形成一批可推广的农村闲置农房的盘活案例。助力发展新型集体经济。争取各级资金继续扶持村集体发展产业项目,做好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监管和规范管理,力争2024年村均经营收益达45万元以上,年度改革分红村稳定在50%左右,切实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持续培育壮大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加大农业技能培训,建立利益帮扶机制,带动农民经营性收入。力争完成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新增15家、合作社示范社2家、产业化联合体1家。
(六)聚焦组织保障,实现乡村振兴新突破。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根据中央、省市县关于“三农”工作要求,牵头抓好全县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各项工作的综合协调、谋划统筹、督促检查等,有序推进县委农办各项工作。进一步强化工作调度,根据中央、省市县委一号文件精神,严格对照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细化分解落实工作任务,严格“月分析、季调度、年考核”工作机制,定期调度推进,确保高质量完成各项目标任务。进一步强化宣传引导,靶向瞄准乡村振兴工作亮点,把镜头聚焦乡村,让乡村振兴典型当主角、上媒体,营造合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