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溪古称建平,建县于北宋端拱元年(公元988年)。地处安徽省东南边陲,皖、苏、浙三省交界处,素有“三省通衢”之称,区位优越。全县总人口36万,面积1104.8平方公里,境内8万亩连片茶园,22万亩水域,水产、水生蔬菜种类丰富,因南漪湖水深流缓,淤泥厚、水质肥、富含硒,而以南漪湖水产为最。勤劳智慧的郎溪人民就地取材,经年累月烹饪出许多特色菜肴,今取其中上佳者“十荤”、“六素”,名曰“建平十六鲜”。
一、唇齿留香记“十荤”
1.南漪湖大闸蟹
《广德州志(皖建平)》云:“蟹,出南湖溪泽之间,有小者,亦佳,但黄肉少耳”。南漪湖所产螃蟹,体大、黄多,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是宴席上的珍品,在南京、上海、无锡、苏州等长三角地区畅销并广受好评。螃蟹性寒,配以蒜、姜、黄酒等调料佐食,温寒相抵,鲜香美味,口感极佳。
2.南漪湖青虾
青虾又称河虾,系淡水虾类,广泛分布于郎溪的湖泊、水库和池塘之中,品优质高者以南漪湖所产为最。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无论清炒还是盐水,亦或是辅以茶叶,制作黄魁虾仁,均受消费者青睐。
3.南漪湖梅白
梅白,是南漪湖特产,其肉质白而细嫩,味美而不腥,被视为上等佳肴。此鱼形态修长,洁白细鳞,堪称鱼类中的“大美女”。相传,明洪武二年梅雨季,建平县洪水泛滥,刘伯温前来了解灾情,遇白鱼溯湖而上,便吩咐手下将其清蒸后分食,众人皆叹美味无比,“梅白”之名由此而来。
4. 南漪湖毛刀鱼
毛刀鱼,多栖居于长江中下游,南漪湖内产量众多。相传,当年秦桧携夫人王氏逃离经过南漪湖时不慎落水,王氏死后变为毛刀鱼。渔民捕到身形细长嘴似尖刀的毛刀鱼,就想起了看似温柔却心肠歹毒的王氏,便将毛刀鱼倒在锅里用油炸着吃,以泄心中的愤恨,没曾想炸过的毛刀鱼不仅色泽诱人,外酥里嫩,鲜美醉人。后来这道味道鲜香的油炸毛刀鱼就流传了下来,成为是郎溪一道特有的风味小吃。
5.南漪湖沙鳖
郎溪水系富足,沙鳖为一方特产,尤以南漪湖养殖沙鳖闻名远近。其兼具鸡、鹿、牛、羊、猪肉之鲜味,肉质肥润,色青近黛,脱骨得肉,是高级滋补品。宣城文人梅尧臣曾赞誉“雪天牛尾狸,沙地马蹄鳖”。
6.天子湖鱼头王
姚村天子湖水质极佳、水产丰富,天子湖鱼头便产自其中。古时,天子湖畔有对恩爱的小夫妻,妻子体谅丈夫辛苦,总是变着花样做出各种美食给他品尝。有次,妻子用新鲜的鱼头和着山间的蘑菇野菜炖汤,竟然异常鲜美。附近的媳妇、婆婆都争相效仿,久而久之,天子湖鱼头汤便成为姚村山里巧手农妇的拿手好菜。
7.石佛山黄精鸡汤
黄精,又名鸡头黄精、老虎姜、鸡爪参,产自姚村山野。相传,姚村有对夫妻杀鸡煲汤时,忽遇村邻家失火。二人立即帮忙救火,待火扑灭后才发现,因救火匆忙,误将黄精当作生姜放入锅中烹饪。二人试尝时,发现鸡汤奇鲜无比,味道独特。此后,这种做法便流传开来。
8.茶香小梅鸭
南漪湖边老百姓口中的梅鸭不是梅雨季节的梅,而是媒人的“媒”。养鸭人说的真实故事,他每年养鸭,都能多出好几百只,南漪湖生态好,产小梅鸭,这些小梅鸭多为野鸭和家养的鸭子杂交而出,小梅鸭经常来蹭吃,久而久之,养鸭人和小梅鸭处出了感情,养鸭人慢慢接纳了它们。后将这些鸭子取名“媒”鸭。
9.建平老鹅
老鹅警觉性高,古建平时人们习惯养其看家护院。清雍正年间,建平知县卫廷璞主持编撰《建平县志》,成稿付俸之日,县衙教谕、训导等下属向其讨要封赏。因卫廷璞为官清正,拿不出可供封赏的银两,情急之下,便将其看家的老鹅宰杀后烹饪犒劳大家。不想老鹅肉鲜美无比,众人皆赞此为天下美味。于是,建平老鹅这道菜就此流传下来。
10. 浓油赤酱红烧肉
郎溪水域面广,各类水草丰盛,附近农户便以此来喂养“吃着湖鲜长大的猪”。此猪肉质中有淡淡清香,取其三层五花,经红烧浓油赤酱,有一股烧烤肉香及焦糖香,且肥而不腻。正所谓“此味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见几回”。
二、质嫩爽口化“六素”
1.姚村双石
以养殖石鸡、石耳为主材料,汤汁鲜香浓郁,清淡爽口,开胃宜人。传说,七仙女私自下凡与董永结为夫妻,玉皇大帝派下千里眼、顺风耳化为石耳遍布人间,四处寻找七仙女。朴实善良的百姓们为了帮助七仙女藏匿踪迹,便将石耳采摘回家,晾晒风干,与石鸡炖煮,成就了一道山珍美味。
2.姚村小野笋
“竹笋处处有,姚村花样多”。说的就是山乡姚村人,将小野笋采摘后,变戏法般弄出花样繁多的吃法。朴质如草芥的姚村小野笋,在他们数百年的侍弄中,绽放出一朵朵“烧、爆、烹、焖、煮、腌、炖、渍、烩、炝”的美食奇葩,万花吐芳般蜚声八方。
3.梅渚素鸡
梅渚素鸡,细嫩爽口、韧性十足、层次分明,号称“舌尖上的宣纸”。它以大豆为原料制作,技艺考究,以豆花凝结,压出水分,用浆布反复层叠,再卷成长筒,上笼蒸煮;冷却后,斜刀切片,香油炸透,沸水泡发,再与香料下锅同煮,三开入盆,佐料点缀,形似鸡腿、鸡香扑鼻。
4.白首黄童(雁来蕈烧豆腐)
雁来蕈外表朴素,口味却是菌类中的王者,被历代美食家奉为珍馐。相传在元朝皇家的“春盘面”里,就是以它作为佐料的。宋代陈仁玉所著的世界第一部专门研究食用菌类的《菌谱》里对雁来蕈就着重笔墨夸赞了一笔,认为它“凡物松出无不可爱”。北宋大家苏东坡也曾嗜食此菌,连夸“绝佳”。2014年随着《舌尖上的中国》播出而声名大噪。雁来蕈一年生长二次,农历二月燕子筑巢时所生长的称之为“燕来蕈”。等到金风送爽,秋意渐浓,大雁南下时所生长的称之为“雁来蕈”。迄今为止,还没有找到人工栽培雁来蕈的方法,想吃到它也只有保持耐心等着一年两个赏味期的到来,因此更显出它的可贵。这道菜肴从色泽上看,豆腐白雁来蕈黄,老老少少,同时也寓意多世同堂。
5.椒红茶绿(辣椒绿茶粑粑)
传统江南小吃,郎溪人尤为喜爱。因郎溪水域面广,水气较重,为驱赶湿气,聪明的郎溪人将辣椒与新鲜的绿茶嫩叶、糯米等原材料混和在一起,用小火煎成饼状,吃完后唇齿余香、回味无穷。
6.莲莲有喜(莲子炒莲藕片)
莲子的营养价值很高,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莲之味甘,气温而性涩,清芳之气,得稼穑之味,乃脾之果也。”莲藕,又名莲菜,微甜而脆,十分爽口,可生食也可做菜,且药用价值相当高,是老幼妇孺、体弱多病者上好的食品和滋补佳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