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安排
县发改委
(2023年10月)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工作开展情况
1.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2023年,我委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县委各项决策部署,锚定“追赶江浙、争先江淮”目标任务,拉高标杆、真抓实干,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预计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其中,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2%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新开工制造业投资增长60%;民间投资增长12%。上半年,全省59个县(市)经济运行赛马综合排名列第5位,取得历史性突破。
2.狠抓项目建设推进
项目谋划。1-9月,全县谋划各类重点项目127个,总投资588.19亿元,其中基础设施项目95个,总投资493.45亿元。其中,工业项目32个、总投资94.74亿元;乡村振兴项目29个、总投资31.55亿元;城市基础设施项目18个、总投资103.08亿元;社会事业项目12个、总投资5.44亿元;交通项目10个、总投资251.55亿元;水利项目15个、总投资63.24亿元;文旅项目7个、总投资8.96亿元;生态建设项目4个、总投资29.62亿元。项目推进。①省级重点项目。1-9月,省重点项目预计完成投资87.77亿元,投资完成率80.75%;新开工项目51个(其中第三批申报省重点项目7个已开工),开工率85%;竣工项目22个,竣工率110%;储备项目已开工6个,储备转化率19.81%。②市级重点项目。1-9月,市级重点项目预计完成投资121.09亿元,投资完成率116.96%;已开工项目79个,开工率219.44%;已竣工项目59个,竣工率184.38%;上报市级储备重点项目163个,完成率130.4%。③县级重点项目。2023年我县重新排定县级重点项目312个,年度计划投资223.7亿元,其中续建项目171个,拟开工项目141个,拟竣工项目155个。1-9月,全县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7.5亿元、投资完成率43.59%;新开工项目118个、开工率83.69%;新纳统项目150个、总投资179亿元;新竣工项目98个、竣工率63.23%。
3.区域融合步伐加快
①产业共推方面。8月份以来,先后在无锡、苏州、上海、常州、南京举办招商合作推介会5场,现场签约项目18个、总投资82.56亿元。与白茅岭农场协同推进“茶林果”产业发展,皖垦集团和光明集团合作蛋鸡产业链项目有序,2家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进入创建名单。②交通共联方面。开通芜湖港、镇江港、郑蒲港3条在运航线,累计往返105个航次,完成吞吐量5131标箱;商合杭高铁自开通以来,日发班次14列,可直达杭州、南京、宁波、温州等11个城市,日均发送旅客约500人次。开发区东区绿色智能制造产业园路网配套项目、G50沪渝高速广德至宣城段改扩建工程、溧宁高速郎溪经开区互通工程、G235改扩建一期工程(凤飞路)、云台路(金桥中路—复兴路)等 11 条道路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郎溪通用机场选址报告修改完善重新申报至民航部门。③文旅共融方面。与长兴县签订《郎溪县长兴县文旅一体化融合发展合作协议》。成立苏皖“五山”(汤山、横山、游子山、康龙山、大佛山)旅游联盟,建立资源共享、五山联动、线路互推、客源互送、信息互通、市场互融、合作共赢平台。召开2023环太湖文化旅游生态圈暨长三角产业合作区(一地六县)文化旅游执法“沿边执法”联合行动筹备探讨会,积极构建文化市场的执法联动、案卷联评等工作机制。④生态共保方面。以联席会议、联合执法等方式与溧阳深入合作,协同推进洙漕河流域跨区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梅溧河殷桥国控断面稳定达标。《溧阳市-郎溪县-广德市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机制》获首届苏皖合作示范区和“一地六县”合作区制度创新最佳案例奖。⑤民生共享方面。开通全省首条长三角旅游公交专线(郎溪—溧阳天目湖)。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分别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等建立医联体合作关系,杭州师范大学临床医学院附属郎溪分院正式挂牌。持续推深做实“跨省通办”,三批次103项“跨省通办”高频次政务服务事项正式上线运行。
4.新兴产业崛起成势
一是汽车产业方面。“郎溪县新能源汽车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挂牌,成立4个专项工作组,将汽车零部件作为“1+2+2”产业体系主导产业,大力推动集群式发展。以托新汽车内饰件、动力源新能源三电系统、友良轮毂轻量化等企业为代表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截至目前拥有汽车零部件企业10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81家,预计2023年,汽车零部件产业实现规上工业产值达49.7亿元。二是新能源产业方面。预计2023年,已转报屋顶分布式光伏至市发改委备案共36个,备案装机容量共45.12兆瓦。①光伏方面。截至2023年9月底,全县光伏总装机容量154.8兆瓦,其中集中式光伏60兆瓦、工商业分布式光伏89.38兆瓦、户用光伏5.42兆瓦。2023年1-9月,光伏总发电量10928.29万千瓦时,其中集中式光伏4613.31万千瓦时、工商业分布式光伏5827.86万千瓦时、户用光伏487.12万千瓦时。②生物质能方面。截至2023年9月底,生物质热电联产并网39兆瓦,2023年1-9月,生物质发电9947.18万千瓦时、生产蒸汽53.99万吨。③抽水蓄能方面。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工作已经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启动实施。拟选址在凌管镇伍员山,上库位于伍员山溧阳抽水蓄能电站附近,下库结合矿坑开挖形成装机容量约 100 万千瓦,目前正在开展项目前期工作,选取第三方专业公司编制抽水蓄能电站规划选址报告。
5.审批流程持续优化
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通过政务服务系统编制证明事项的办理形式、申请材料、受理条件等要素,编制并公示事项目录清单、承诺书范本和办事指引,规范告知承诺制线上线下审批流程。对常州赢世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年产120台数控刮削滚光机生产项目、汇丰机械项目、安徽能帆储能科技有限公司400MW/800MWh共享储能电站等项目,开展全程跟踪服务,及时向上对接协调,帮助完成项目立项工作。项目备案、核准、审批全流程网上办理,持续开展建设项目联合审批工作,对承诺时限、申报材料、办理环节进行再梳理、再精简,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提升行政审批质效。预计2023年,共办理审批、核准、备案事项310余个。
6.能源“双控”有序推进
一是突出重点行业,鼓励节能降耗。鸿泰钢铁投资建设电弧炉等主体设备优化升级产能置换改造项目,技改前电弧炉炼钢工序吨钢能耗为62.86千克标准煤,新型电弧炉投产后,炼钢工序吨钢能耗降低2.36千克标准煤,按照年产量100万吨计算,技改后电弧炉炼钢工序可节能2360吨标准煤。南方水泥投资建设水泥熟料生产线技改项目,吨熟料电耗由55.52kWh/t降低至47.12kWh/t、综合煤耗由115.9kgce/t降低至107.34kgce/t、按满负荷生产核算,年节电630万千瓦时,年节煤8085吨,吨熟料电耗降低15.12%,吨熟料煤耗降低7.39%。二是强化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定期召开能耗专班会议,围绕市下达我县单位GDP能耗降低目标任务,制定年度计划和任务,制发《关于切实做好2023年度能耗强度控制工作的通知》,将指标任务细化量化,逐项分解落实到各镇、园区、各重点用能企业。每月通报规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情况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情况,对超计划用能企业下发《工作提示单》,要求其立即采取措施降低能耗。
7.粮储工作平稳开展
一是开展2023年度春季粮油安全生产大检查。全面贯彻落实“一规定两守则”,严防严控重特大粮油储存和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开展安全大检查,确保粮食库存无事故。在粮食收购期间,对县域内涉粮企业进行安全生产大检查,认真做好粮食系统安全生产工作,做到粮安人安。二是完成2023年度县级储备粮出库工作。郎溪杰灵粮业有限公司根据《县级储备粮管理办法》(郎政办秘〔2022〕81号)的规定,轮出2021年县级储备粮中晚籼稻2000吨,2022年9月5日,县政府常务会议研定同意增加2000吨县级储备粮(分别于2023、2024年各增加轮入1000吨),预计2023年12月底完成3000吨中晚籼稻轮入。三是开展2023年郎溪县政策性粮食库存检查。根据市粮储局《关于印发2023年宣城市政策性粮油库存检查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宣粮储联〔2023〕15号)通知要求,县粮储先后开展了县局自查和市级普查工作。先后检查了郎溪杰灵粮业有限公司县级储备粮7000吨。
8.价格管理成效显著
一是严格遵照规定程序、标准、方法开展价格认定工作。坚持《价格认定廉政风险防范及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保证了价格认定结论的合法与公正。预计2023年,共出具价格认定结论书65份,标的额约85万元。其中为公安机关办理价格认定结论书64份,为农业农村局办理价格认定结论书1份。为稳定社会治安、严厉打击职务犯罪、改善本县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二是建立价格监测点管理制度。定期对各级监测点监测人员进行指导,确保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加大分析预测力度,及时形成月度综合分析预测材料并及时上报省、市发改委和有关部门,为上级部门及相关领导决策提供依据,预计2023年,共上报价格监测月度分析28篇,价格监测数据信息1604条。着力启动“惠民菜篮子”运行工作,完成春节、清明、五一和中秋国庆期间惠民让利活动,让利金额约2万元。
9.各项工作协调推进
一是积极组织人防工作。根据省、市人防办要求,完成50人的人防合成救援专业队的点验、演练,积极推动国防动员宣教工作,开展人防宣传进社区、进学校等活动,发放宣传资料和宣传单页人防知识读本等各类材料千余份。完成“9·18”防空试鸣工作,并通过4G单兵将郎溪县新奥燃气有限公司防空应急抢险演练视频上传至市国动办,圆满承办“黄浦·宣城国动——2023活动”。完成80余个项目的人防审批工作。二是扎实开展水库移民。做好水库移民扶持人口年度复核工作,按“增人不增,减人必减”的政策核减水库移民人口103人,核减后享受移民直补扶持人口10346人,按照户有卡、村有表、乡有册、县存档的工作要求,做到不重、不漏、不错,按时发放移民直补资金620.76万元。切实抓好库区移民后扶项目管理,预计2023年,争取后期扶持项目资金1953万元,实施后扶项目35个;争取三峡移民工作后续资金290万元,实施三峡项目3个。受益面达12个镇、街道,28个行政村。三是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印发《郎溪县2023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围绕8个大类,23项工作任务,采取会议调度和现场调度相结合方式,督促各成员单位落实信用建设各项任务。建立“双公示”信息归集“日监测、周反馈、月通报”机制,委托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对开展数据瞒报、迟报、错报等突出问题专项整治。预计2023年,信用平台共归集双公示数据78075条,其中行政处罚5428条,行政许可72647条。积极开展信用修复工作,印发《关于做好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工作通知》,自今年以来共协助企业完成99次行政处罚信用修复。预计2023年,我县授权协议扫描件整改完成3959份,占比11.3%。今年以来,共归集证明事项告知承诺、行政审批告知承诺、信用修复承诺等各类承诺书1289份。四是有序推进军民融合。加强军民融合相关规章制度建设,拟定《2023年郎溪县军民融合发展工作要点》。严格按照军民融合工作保密管理,在公文、会议项目、宣传等方面严格保密管理,规范各类军民融合有关活动。
(二)存在的问题
1.高质量发展基础不够牢
经济总量与“一地六县”其他区域相比差距较大,发展质量和水平还有待提升。就2022年来看,我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4.8亿元,宜兴、溧阳、长兴、安吉分别是郎溪的10.4倍、6.6倍、4倍、2.7倍。汽车零部件和高端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发展依靠招商引资来支撑,缺乏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和项目,吸引协作配套企业的能级不高。
2.投资结构有待优化
1-8月份,工业投资占比达67.8%,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达60%,服务业投资占比继续下降,投资结构需进一步优化;房地产投资持续低位运行,同比下降45.0%,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3.2个百分点,
3.区域合作推进不深入
高层级协调推进机制暂缺,目前,“三省一市”围绕“一地六县”合作尚未形成多方互动、统筹联动、高效协调的推进机制,沪苏浙皖合作的方向、目标、重点各异,项目推进、政策制定、要素供给、民生保障等方面也较难统一,难以形成一个各扬所长、各取所需、兼顾各方的发展机制,一体化合作共识也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所承担市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任务完成情况
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考核指标列全市第3位;固定资产投资考核指标列全市第5位;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考核指标列全市第6位;粮食安全考核指标列全市第1位;单位GDP能耗降低率考核指标列全市第6位;服务业增加值考核指标列全市第4位。
三、2024年工作思路、预期及重点工作安排
(一)加强经济运行分析
把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贯穿于经济工作的各领域和全过程。围绕全年目标任务,全面梳理摸排,主动对接沟通,精准分解落实;立足省市考核办法,超前分析研究,找准短板弱项,及时补缺补差;强化经济运行监测,掌握指标动态,研判发展趋势,加强预测预警;坚持经济运行调度,按月排定目标,科学分解任务,严格通报约谈;确保全年经济运行位列全省第一方阵,奋力夺取经济社会发展“全年胜”。
(二)深化区域开放合作
一是抓合作平台。加快长三角(宣城)产业合作区郎溪片区建设,打造省际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示范样板。逐步完善郎溪经开区东区绿色智能制造产业园基础配套设施,积极培育和引进汽车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二是攻合作项目。加快皖南光明蓝莓产业基地、皖垦和光明合作蛋鸡养殖全产业链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一地六县”(白茅岭)综合协调合作交流研讨中心项目建设;围绕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加快推进我县万亩茶园、万亩苗木、万亩蓝莓等基地建设;发挥我县农业资源优势,争取与上海光明集团合作建设优质蔬菜和优质粮油生产基地。三是推互联互通。加快推进宁杭高铁二通道、长高高速、杭合高速建设,协调推动G50沪渝高速长兴段、G233白茅岭至广德段、杭合高速泗安西连接线、S239溧阳段连接线建设,加快定埠港二期、郎溪通用机场建设。
(三)强力推进项目建设
一是积极谋划项目储备。紧扣“1+2+2”主导产业,结合未来发展所需和现实短板弱项,瞄准宏观政策导向和支持方向,围绕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加快项目发现和生成,深度谋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确保2024年年度计划投资额达250亿元以上,其中新开工工业项目年度计划投资额达80亿元以上。二是提速项目建设进度。围绕“百日攻坚”行动方案,认真梳理存在的短板弱项,寻求突破,解决问题,全力攻坚冲刺。要安排专人紧盯远景能源智慧产业基地、林洪重工、福勤重工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建设进程,继续紧抓重点项目的前期工作,加快茶香鸡产业园、上通电缆、十字印染产业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前期办理手续进度,力争项目早日开工。三是摸排项目开工纳统。会同营商中心对园区重点项目新开工、新投产情况进行现场核查指导,确保各园区报送项目符合开工、投产标准,继续提前梳理次月拟开工、拟纳统项目清单,按照项目清单目标,倒排工期、紧跟进度、加速建设,确保项目尽快形成更多实物量,帮助推进项目申报入库,确保做到应报尽报、应纳尽纳、应统尽统。
(四)壮大新兴产业发展
一是汽车产业方面。围绕省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工作要求,以郎溪县“十四五”工业发展规划为引领,落实工业突破五年行动计划和产业链链长制,着力强链、补链、延链,聚力打造特色化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依托金属表面处理中心这一优势资源,结合“三区三线”调整,规划建设总面积800亩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以吸引汽车一级供应商企业、总成零部件项目以及产业链补链延链项目等为目标,着力提高产业链的韧性和竞争力。重点招引关键零部件包括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控、电机、车身电子控制系统和车网通信系统设备等。二是新能源产业方面。推进清洁能源发展,对新招引入园项目,无论是新建项目还是嫁接项目,要求在投资协议和厂房建设管理中明确需加装屋面分布式光伏,并限定完成时间。全力推进光伏和风电项目建设,按照排定的建设计划,加快审批、设计、建设全过程速度,确保按时序进度完成并网任务。
(五)提升行政审批质效
围绕郎溪县提升营商环境打造“徽常满意”服务品牌三年行动方案,找差距,补短板,制定切实可行的推进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实落细。持续跟进包容普惠创新考核细则变化,切实把牵头工作、配合工作抓牢抓实,形成整体推进工作落实的强大合力。严格贯彻落实宣城市创优营商环境提升行动方案,常态化开展为企服务,为企解忧,切实提升企业满意度。
(六)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一是不断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加强对县内各区域规上工业企业能耗“双控”,逐月排定各区域规上企业能耗预算目标,在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前提下,督促引导企业采取节能技术改造、合理轮停检修等方式切实降低能耗。进一步加强能源统计报表填报指导,开展高能耗企业的走访会商,引导企业通过节能诊断等方式降低能耗。对超计划用能的60家企业,县节能办下达《工作提示单》,并会同县科技经信局、供电公司、属地管理部门采取有效调控措施,按月调度,确保完成全年能耗强度降低目标任务。二是推进节能技术改造。对21家重点用能企业开展“一企一策”节能降碳诊断,全面摸清重点用能企业节能改造底数,明确改造技术路线,以重点用能企业为抓手,运用高新技术,加快对传统工业核心技术、工艺、设备的改造升级,减少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七)持续做好各项工作
一是持续深化开展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切实增强做好深化专项整治工作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对发现问题坚决按时、按点、按要求完成整改。对于尚未完成的整改任务,继续狠抓整改责任落实,按照整改方案做深、做细、做实;对于已经完成的整改工作,适时组织“回头看”,不断巩固深化整改成果。二是做好价格预警、监测工作。继续落实减负降本政策措施,推进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合理疏导非居民天然气销售价格,建立上下游价格联动机制,保障我县天然气安全稳定供应;进一步做好我县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备案工作;继续做好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价格临时补贴。
四、请求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的重大项目
1.长三角重点合作项目:“一地六县”(白茅岭)综合协调合作交流研讨中心项目、定埠综合码头二期、郎溪经开区东区绿色智能制造产业园路网配套项目。
2.城市品质提升重点项目:郎溪县城乡供水一体化(一期)建设项目、县域停车场新能源充电桩建设项目。
3.综合交通重点项目:溧宁高速郎溪经开区互通工程、S604皖南交旅融合(飞毕路美丽公路)项目、G235改扩建一期工程(凤飞路)。
4.水利基础设施重点项目:荡南湖泵站工程、凌笪镇独山水库扩容工程项目。
5.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大佛山养心谷二期项目、凌笪镇下吴村酒店及文旅投资和运营管理项目
6.教育医疗重点项目:郎溪县中医院肿瘤中心和医养结合及中医治未病中心项目、第三幼儿园新建(天子湖路)、郎溪县第四人民医院精神障碍患者康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