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41722003252027H/202306-00023 |
组配分类: | 姚村社区 |
发布机构: | 姚村镇政府 | 主题分类: | 其他 |
名称: | 2023年度姚村镇姚村社区第一季度村务公开 | 文号: | 无 |
成文日期: | 2023-06-08 | 发布日期: | 2023-06-08 |
索引号: | 11341722003252027H/202306-00023 |
组配分类: | 姚村社区 |
发布机构: | 姚村镇政府 |
主题分类: | 其他 |
名称: | 2023年度姚村镇姚村社区第一季度村务公开 |
文号: | 无 |
成文日期: | 2023-06-08 |
发布日期: | 2023-06-08 |
2023年度姚村镇姚村社区
村
务
公
开
(第一期)
村监督委员会主任签字(盖章):
党组织书记签字(盖章):
居委会主任签字(盖章):
一、政务政策宣传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新发展阶段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总体部署,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十三五”时期,现代农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粮食年产量连续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农民人均收入较2010年翻一番多。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全面完成,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村改革向纵深推进,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农村即将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为党和国家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发挥了“压舱石”作用。实践证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驰而不息重农强农的战略决策完全正确,党的“三农”政策得到亿万农民衷心拥护。 “十四五”时期,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重点难点在“三农”,迫切需要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弱项,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潜力后劲在“三农”,迫切需要扩大农村需求,畅通城乡经济循环;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基础支撑在“三农”,迫切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党中央认为,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依然极端重要,须臾不可放松,务必抓紧抓实。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统筹发展和安全,落实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充分发挥农业产品供给、生态屏障、文化传承等功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撑。 (二)目标任务。2023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粮食播种面积保持稳定、产量达到1.3万亿斤以上,生猪产业平稳发展,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增长继续快于城镇居民,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启动实施,脱贫攻坚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平稳过渡,乡村建设行动全面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农村改革重点任务深入推进,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到2025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迈上新台阶,农村生活设施便利化初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农业基础更加稳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更加有力,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明显优化,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明显提升,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取得积极进展,化肥农药使用量持续减少,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乡村建设行动取得明显成效,乡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乡村发展活力充分激发,乡村文明程度得到新提升,农村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高。 |
(二)、收入部分 1、经营收入:(10000元) 2、发包及上交收入:(无)。 3、其他收入:存款利息收入:730.76元。 4、一事一议资金收入:(无)。 5、专项应付款收入:(无)。 6、接受的捐赠等其他款项收入:无。 7、土地征收征用:(无) 8、财产物资变卖收入:(无)。 9、长短期投资的收回: 10、拨入应付款项:(无)。 11、扶贫项目资金:(无)。 (三)、支出部分 1、经营支出:(无)。 2、管理费用:(无)。 3、其他支出:(无)。 4、社会福利支出:(无)。 5、一事一议资金:(无)。 6、专项应付款使用:(无)。 7、固定资产构建:(无)。 8、扶贫项目资金拨付:(无)。 |
||||||||||||||||||||||||||||||||||||||||||||||||||||||||||||||||||||||||||||||||||||||||||||||||||||||||||||||||||||||||||||||||||||||||||||||||||||||||||||||||||||||||||||||||||||||||||||||||||||||||||||||||||||||||||||||||||||||||||||||||||||||||||||||||||||||||||||||||||||||||||||||||||||||||||||||||||||||||||||||||||||||||||||||||||||||||||||||||||||||||||||||||||||||||||||||||||||||||||||||||||||||||||||||||||||||||||||||||||||||||||||||||||||||||||||||||||||||||||||||||||||||||||||||||||||||||||||||||||||||||||||||||||||||||||||||||||||||||||||||||||||||||||||||||||||||||||||||||||||||||||||||||||||||||||||||||||||||||
|
一、姚村社区农村服务组织网络建设 村为民服务中心政务中心平台;村级网格化建设平台。 二、姚村社区农村专业经济服务(无) 三、姚村社区农村社会服务 (1)农村医疗救助(无) (2)五保集中供养15人;分散供养16人。(附清册) (3)残疾人:重度残疾人补贴发放10人;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40人。(附清册) (4)医疗救助:(无) (5)抚恤(优抚):8人。 (6)农村低保:低保户数75户,人数95人。(附清册) (7)60周岁以上退役士兵老年补贴:15人(附清册) (8)社会救济:1人 (9)城镇低保:21户24人 四、姚村社区农村平安稳定服务 (1)防洪: (2)防火、治安巡逻:本季度对全村18个自然村进行了25次防火、治安巡逻。 (3)外来人口管理:2人。 (4)人民调解:6起。 (5)防溺水巡逻:本季度对全村18个自然村进行了26次巡逻。 五、姚村社区农村公益事业服务 (1)公共卫生及环境整治:全村各自然村全天候清理。 |
|
四、村级事务
一、村委会任期规划、任期目标和年度工作计划: 1、加强村“两委”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两委”干部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 2、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3、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民主决策 4、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促进农村和谐稳定 5、实施农村清洁工程,确保卫生环境整洁美观 6、积极做好民生工程,认真落实政府惠民政策 7、计划生育工作 8、为民办实事:一是贫困户动态调整;二是为民申请低保决议。 二、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的决定及实施情况: 1、2022年项目库申报民主评议; 2、为民申请低保决议; 三、民主评议村干部情况;
四、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情况:无。 五、农村集体土地征收征用及补偿情况(无) 六、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 七、农村集体资产、“四荒地”处置情况(无) 八、林权制度改革情况(无) 九、农村税费改革和各项惠农补贴政策落实情况 (1)全社区75户农村低保户共计95人三季度低保资金已打卡发放; (2)全社区434人二季度库区移民资金已打卡发放; (3)全社区102位高龄津贴已打卡发放; 十、计划生育及奖惩情况:新增17人,共奖补131人; 十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情况(未开展) 十二、救灾救济款物发放和低保等社会救助情况 十四、村民建议及意见反馈(无) |
主办单位:郎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3418210040
联系电话:0563-7031842 E-mail:langxixxb@163.com
版权所有:郎溪县人民政府 皖ICP备07502513号-1 皖公网安备
34182102000001号 本站已支持IPv6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