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镇制定《十字镇经济社会发展2023年度计划》,现就主要内容解读如下:
一、决策制定背景和依据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承上启下之年,更是全镇上下推进“工业强镇”的攻坚之年,目标任务十分繁重,迫切需要进一步振奋精神、抖擞干劲、排难而上、奋勇争先,争当全县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特制定《十字镇经济社会发展2023年度计划 》。
二、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省委“一改两为五做到、踔厉奋发五提升”、市委“追赶江浙,争先江淮”要求,紧紧围绕全县“一一一二五”工作思路,紧扣“南部产业重镇、产城融合新区、绿色生态新城”发展定位,深入开展“学比兴”活动,坚决打好“工业发展突破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决战年、乡村振兴攻坚年、社会治理提升年、作风建设深化年”五大战役,突出十字园区建设主战场,大力推进“五大攻坚行动”,推动乡村振兴、文明创建、民生改善、社会治理齐头并进,开创十字镇镇、场、园一体发展新局面。
三、研判和起草过程
本方案由政府秘书牵头起草初稿,在征求相关站所负责人、各分管领导及主要领导意见后,经过多轮修改完善,最终形成了《十字镇经济社会发展2023年度计划 》。
四、工作目标
力争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5家,总数达百家、产值达百亿元、税收超3亿元。园区产值超亿元企业增长到23家,税收超千万元企业达10家,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以上,纺织类企业亩均税收力争实现30%增长。
五、主要任务
(一)更加突出“一个主题”——“工业强镇、产城融合”,让经济的油门轰起来
1、招大引强。修订完善“十字镇双招双引十条意见”,充实重点企业家招商顾问力量和招商小分队力量,强化专业招商和以商招商,盯装备制造、纺织新材料、绿色食品等领域。
2、项目提速。快马加鞭推进与十字铺茶场合作发展,尽快完成茶场区域村庄规划编制,积极争取支持优化用地手续办理,尽可能缩短用地报批时限;尽早完成茶场12、13队等区域征迁。实施400亩项目用地平整工作,及时架设延伸供电线路;继续落实党政领导、网格员联系项目和“周调度会”推进机制,确保项目早落地、早建设、早见效。
3、挖潜提质。进一步梳理低效闲置用地现状,与开创集团密切对接,成立专班,协同做好低效闲置工业用地的收储盘活,力争盘活800亩,全力支持企业增产增税;严格落实纺织企业“四个一批”措施,加快纺织产业提质增效、提档升级。
4、为企服务。全面落实“一改两为五做到”要求,持久将“马上办”和“溪致入微”服务理念植根在干部心中,优化网格化干部包保制度,第一时间解决企业诉求问题。进一步发挥好十字商会作用,常年动态发布招工信息,适时组织招聘活动,全年落实本镇回乡就业及引进就业。重点关注帮扶培育500万元以上税源企业发展壮大,稳步推进柏维力上市进程、帮扶立宇食品扩产增效、协助海达门控总部搬迁、服务理昂发电三期项目推进,助力万方织染、聚杰微纤等数字化、智能化提升改造。及时保障各类要素供给和优惠政策兑现,推动更多企业增产增税。
5、功能提升。加速补齐园区基础配套短板,实现原经都产业园道路沥青摊铺全覆盖,重点打造经都大道——经都7路——经都18路主干道环线;完善十字园区产城融合服务中心规划设计。启动专项债标准化厂房一期项目规划设计;积极对接县开创集团和乡投集团,争取相关项目获批,早日实施园区道路绿化提升、景观明渠建设、供水管网维修、长溪河整治及生态修复等工程,加快推进经都大道东段等3条道路完善相关手续,早日开工建设。推动柏维力、聚杰微纤、海达门控等10家企业打造示范美丽工厂,提升园区环境整体形象。
(二)紧紧抓住“两大提升”——“文明创建、乡村振兴”,让支撑的基础强起来
1、文明创建全域提升。常态化开展农贸市场、沿街店面、建筑工地及镇域重点区域集中整治,会同茶场谋划拆除茶海路沿线破乱店招、临时搭建及老旧构筑物;巩固“G235文明创建示范廊道”创建成果,进一步提升施吴村创建水平,以G235国道新海线为重点,努力提升商合杭、G50宣广高速、G40溧宁高速、G318国道和十字镇域公路国省县道“路净、景美、秩序优”的美丽形象。编制形成镇区(园区)城市更新规划和控制性规划,以科学规划引领产镇融合建设发展。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围绕“多彩长溪河、幸福十字镇”,争取推进长溪河沿线景观整治提升;争取启动集镇地块开发,争取进一步规划建设体育公园,适时适处进行停车场、绿化美化等节点打造,丰富集镇功能配套。编制形成镇区(园区)城市更新规划和控制性规划,以科学规划引领产镇融合建设发展。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围绕“多彩长溪河、幸福十字镇”,争取推进长溪河沿线景观整治提升;争取启动集镇地块开发,争取进一步规划建设体育公园,适时适处进行停车场、绿化美化等节点打造,丰富集镇功能配套。
2、乡村振兴巩固提升。全力推进“115”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和“美丽花木·天际茶海”示范片区建设,聚焦花木和茶产业,进一步优化补充项目库,实行月调度;加快李村村香山农旅游客接待中心和施吴村蓝莓基地项目建设,大力推进总投资2500万元的农村道路连通工程建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力争2023年8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超60万元,其中2个村突破100万元。做好脱贫人口动态监测,优化网格员管理,覆盖全部农村人口、脱贫人口等。精准做好重点信息监测,抓好自我排查工作。针对各级督查反馈问题,抓好问题整改。规范扶贫资产及衔接资产后续管理,防止资产闲置浪费,持续发挥资产使用效益。大力推动科技强农,持续推进科技特派员、基层农技人员包村联户服务,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育;大力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培养一批引领型、成长型农业企业;发展智慧农业,推进种植业、畜牧业等生产过程数字化转型升级;深入推进机械强农,提升水稻、油菜机械化种植和收获水平,加快灌排、植保、秸秆处理等环节装备和技术应用。明确多干多奖导向,完成土地整治、补充耕地及相关整改任务。
(三)不断夯实“三项基础”——“环保安全、民生社会、基层治理”,让民生的温度暖起来。
1、毫不放松环保安全。落实好环境专项监督长制度,常态化开展扬子鳄保护区巡查管护,聘请专业第三方运维公司对各村(社区)污水处理设施进行运维,持续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压实企业主体责任;联合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园区企业开展全覆盖式把脉问诊,重点加强园区企业环保和安全隐患排查整改,严防安全环保事故发生;完成镇消防站和消防队伍建设,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2、繁荣发展民生事业。支持镇村医卫公共服务建设,科学实施新冠疫情“乙类乙管”方案。全力保障重点工程实施,全面完成G50改扩建和港口湾水利工程征迁;助推城乡供水一体化一期项目建设,完成“引天济龙”管道铺设,切实保障居民饮用水安全;加快塘坝清淤扩建,有效应对旱情;用心用情用力落实好“十大暖民心行动”,巩固快乐健身和文明菜市亮点;完成敬老院“适老化”改造,探索“公建民营”模式。运用好“四好”教育基金和“乒乓育苗”基金,打造特色教育、素质教育品牌,真正把各项民生实事落实在群众的心坎上。
3、创新加强基层治理。坚持党建引领“三治”融合,压实镇村两级信访工作机制,大力推进包村包组、“干部夜访”、“民情夜谈”等经常性入户走访制度,发挥好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等作用,建立“1(综治中心)+N(网格)”联防联动治理模式,打造“暖心蒲公英”群防群治工作品牌,实战化运作综治中心,完善基层网格化管理,推动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大整治,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四)切实强化“四个意识”——“学习意识、执行意识、服务意识、表率意识”,让干事的氛围浓起来
1、强化学习意识,坚持思想引领。领导班子率先垂范,全面系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把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体现到实际行动上,更加坚定“四个自信”。坚持学中干、干中学,在实践中提升,在群众中进步,提高思想境界,精通政策业务,消除本领恐慌,努力锻造与承担职责相匹配的能力水平。
2、强化执行意识,树立效能导向。强化“分秒等不起、时刻坐不住、处处慢不得”意识,做到“号令”一出,镇直站所和各村社区就去坚决执行、快速执行。
3、强化服务意识,牢记人民至上。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依法接受镇人大监督和各方监督,办好人大代表建议,持之以恒改进工作作风,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始终把企业需求与我们的服务紧密结合起来,打造马上就办、“溪”致入微的服务品牌;始终把群众的“表情包”作为我们工作的“风向标”,既要办好人民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更要做好人民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
4、强化表率意识,做到勤廉双优。班子成员带头做起,牢记“严”的主基调,切实履行“一岗双责”,认真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相关纪律规定,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加强政府采购、工程项目、公共资源交易等领域监管,规范村级财务管理,严厉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微腐败”行为;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支出,集中力量办大事,引领广大镇村干部立足岗位、清正履职、务实苦干,以我们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六、创新举措
强化“分秒等不起、时刻坐不住、处处慢不得”意识,做到“号令”一出,镇直站所和各村社区就去坚决执行、快速执行。聚焦重点工作和目标任务,只为干成想办法、不为不干找理由,深入一线、紧盯不放,把应尽之职干的有声有色、争先进位。决不能满足于“安排了、布置了”,之后“不管了”;决不能“把说了当做了,把做了当做成了”。
七、保障措施
细化分解年度发展计划任务目标,各分管领导按分管领域领取任务,统筹推进。
八、下一步工作
新使命呼唤实干担当,新征程不容丝毫懈怠。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振奋精神、抖擞干劲、奋勇争先,以开局是决战、起步就冲刺的昂扬状态,踏着春天的脚步快出发,奋力谱写“十字花开”的崭新篇章!
解读部门:十字镇人民政府
解 读 人:吴 爽
联系方式:0563—788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