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溪县人社局2022年度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3-04-01 10:07
来源:县人社局
浏览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郎溪县人社局2022年度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今年来,县人社局继续以县委、县政府“一一一二五”工作思路为指导,立足部门职能积极打好“三大战役”主动仗,坚持服务县域经济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不断推进全县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各项目标任务进展顺利,被推荐为“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先进集体”。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就业创业工作成效明显。一是扎实开展“暖民心行动”。实施就业促进行动,在中港社区等5个城市社区全面展开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建设,摸排社区周边2075家经营实体,发布职位数3687个,悬挂宣传横幅、张贴宣传海报300余幅,印制发放操作指南、宣传标识等宣传资料1.5万余份。开展“新徽菜·名徽厨”行动,组织徽菜师傅技能培训382人,完成目标任务的382%。为8家餐饮企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78万元。二是努力促进重点人群就业。全县新增城镇就业人数8910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089万元,带动就业1000余人。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开发青年就业见习岗位593个,上岗250人。开发高校毕业生短期就业见习岗位196个,上岗58人。围绕社区困难群体,登记失业并提供就业援助118人,在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开发并吸纳公益性岗位176人,在各镇(街道)、村(社区)开发临时性专项岗位132个。开展退役军人就业服务月活动,采集退役军人就业意愿和需求180人,组织专场招聘会5场,提供岗位622个,达成就业意向19人。三是不断提升为企用工服务能力。印发《郎溪县2022年春节期间“稳就业促发展”系列活动实施方案》。建立人社服务用工包保责任制,人社服务专员走访企业300人次。开发完善郎溪“用工服务一点通”微信小程序。常态化开展各类招聘活动,在各镇、郎溪经济开发区举办专场招聘会、岗位进村推介会等“2+N”招聘活动276场,累计参加企业4644家,参加求职者4万余人,达成就业意向14200余人。不断拓展招聘平台,举办“郎溪县第七届网络招聘会”、直播带岗招聘会等招聘活动35场,提供岗位6200余个,浏览量4.9万人次,直播间访问人数20万人次。依托安徽公共招聘网、郎溪招聘网等媒体免费为企业发布招聘信息及个人求职信息4.5万条。组织腾旋科技等4家企业赴皖北临泉县开展劳务对接工作。四是加大产业工人招引回流力度。利用全县人力资源数据库向外出务工人员推送匹配企业岗位信息13万余条。全年共帮助300余家园区企业解决用工5700余人。印制发放《致全县在外务工人员的一封信》2万份,营造“稳岗留工促工业强县,返乡就业建美丽郎溪”的良好氛围。各镇(街道)全年招引回流3179人,完成年度任务106%。认真落实《郎溪县促进务工人员进企业就业奖励暂行办法》,共审核发放1070人次63.54万元。五是积极开展技能提升专项行动。着眼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全年共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7649人,涉及企业30余家。其中完成企业新录用员工岗前技能培训1808人;企业岗位技能提升培训2773人;完成普通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3068人。郎溪县中等专业学校通过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技能培训等方式分别与县开发区腾旋科技等8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培养近200余人。六是落实脱贫劳动力稳岗就业政策。全县稳定村级辅助性公益岗位425人,累计招募就业(居家)帮扶基地29个,认定就业帮扶驿站6个、就业帮扶车间2个,可提供就业岗位1200余个,吸纳脱贫劳动力130余人,累计发放各类就业补助约107.8万元。
(二)社会保险工作稳步推进。一是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全县机关事业养老、企业职工养老、工伤、失业保险的参保人数分别达1.03万人、7.67万人、2.99万人、2.69万人。各项社保基金收入10.86亿元(其中征缴收入4.76亿元),基金支出12.02亿元。全县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月平均养老金1769.77元,机关事业养老保险退休人员月平均工资为4942.83元。二是社保惠企政策成效不断落实。认真贯彻落实阶段性降费措施,全年累计为企业减免社保费1940万元,为符合条件的994户企业免报直发返还失业保险费561.38万元,惠及企业员工1.99万人,为符合条件的18家自主申报大型企业及劳务派遣企业返还失业保险费75.78万元,惠及企业职工2200人。开展社保经办机构经办风险管理、社保基金专项稽核追缴等活动,查处违规领取待遇26人,追缴金额6.6万元。三是城乡居保质量提升工作有序推进。全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共参保13.23万人,待遇领取 5.01万人,累计发放养老金8376.33万元。共为四类人员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保费人数5317人,共计代缴保费111.95万元。“老字号”群体累计代发生活补助2.71万人次,共计661.75万元。失地农民生活补助发放990人次,共计85.41万元。
(三)人事人才工作进展顺利。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完成新涛光电科技、柏维力省级博士后工作站奖励工作和动力源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自评工作。开展2021年初级职称评审的电子数据“平台”报送、审核和入库工作,其中工程24人,教育153人、农业7人。积极推进全国职称评审信息互联互通和全省职称信息化建设,完成1992-1999年历史数据的采集工作。开展事业单位管理岗位等级晋升工作,已完成十级管理岗位晋升九级职员130人,配合县委组织部完成九级晋升八级职员64人。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培养,指导县技工学校、动力源科技、万方织染等社会评价服务机构开展自主评价,全年新增技能人才6068人,其中技师23人,高级工2455人,中级工1247人,初级工2343人。新认定县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家。做好2022年郎溪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工作,共招聘人员156名。配合县教体局做好公开招聘教师工作,共招聘教师69名。配合公安局、卫健委等部门做好辅警和社会化用人公开招聘等相关工作。
(四)劳动关系持续和谐稳定。认真开展“根治欠薪冬季攻坚行动”。走访在建工程项目22个、企业88家,排查欠薪隐患7个。春节期间,会同县住建局、县重点工程管理中心约谈7家房地产项目负责人,协调解决农民工工资1000余万元。开展春节前欠薪隐患“回头看”活动,走访项目工地12个,排查欠薪隐患3个,督促工资补发26万余元。全年共受理农民工工资拖欠投诉、举报457起,协调解决农民工工资1500余万元,涉及人数1200余人。开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规范化管理执法月活动,会同住建、交通、水利、重点工程、国投公司等行业主管部门,共督查在建工程项目18个,新建工程3个。全面完成企业网上书面审查工作,参加书面年审企业355家,推荐34家企业为县级诚信单位、5家企业为市级诚信单位。加强劳动关系协调员队伍建设,组织90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参加劳动关系协调员培训,并完成全部学员职业技能等级评价工作。积极推进电子劳动合同签订工作,超额完成市下达我县1200份电子劳动合同签订目标任务。积极做好劳动争议案件调处工作,全年共立案受理劳动争议案件174起,涉及劳动者174人,结案172起,结案率达98.85%,案内调解91起。另案外调解解决劳动争议154起,不予受理案件47起,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成功率达74.69%。工伤受理787件,工伤办结733件。
(五)基层基础工作再上台阶。一是不断夯实基层组织建设。严格规范“三会一课”、党员领导干部参加双重组织生活、党员活动日、民主评议党员等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局党总支按月制定《理论学习计划安排表》,统筹安排学习活动。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组织党员干部积极开展“进社区、进网格、进路段、进居户”活动3000人次。组织党员干部参加疫情卡口值班500人次,配合社区开展核酸检测、入户宣传300人次。二是努力提升为民服务水平。继续推进“人社服务快办行动”和“互联网+社保”便民服务建设,全县发放社会保障卡23.58万张,其中三代卡12.56万张,有序推进居民服务“一卡通”工作。设立人社服务综合窗口5个、专窗3个,实现10个企业群众眼里的“一件事”打包办,23项高频服务事项办理提速50%以上。三是着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党员领导干部“一岗双责”,贯彻落实省委“一改两为五做到”,印发《郎溪县人社局干部作风建设年实施方案》,落实挂牌上岗,建立人社政务服务“好差评”机制,加强全局人员作风建设。通过设立“四风”问题举报箱、公布投诉举报电话、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方式畅通监督渠道。积极参与县直机关百名科长“五看五比五赛”活动,不断锤炼人社干部“忠诚尽职、知行合一、实干担当、廉政守纪、争先进位”五大作风。
二、存在问题
一是就业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随着信息化进程发展,企业普遍面临转型升级,对工人整体素质要求较高,部分文化水平较低的工人个人技术水平难以满足企业用工需求。二是受疫情和全国经济影响,维护企业和员工之间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压力较大。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2023年,县人社局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继续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各项工作部署,结合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目标任务,坚持服务县域经济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加大就业创业工作力度。通过援企、稳岗、扩就业、失业救助并举稳就业保民生。继续推进“暖民心行动”,常态化开展“2+N”招聘活动,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重点人群就业,扎实推进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建设。积极做好企业用工服务,建立企业用工动态监测机制,进一步完善郎溪县“用工服务一点通”场景应用。继续加大产业工人招引回流力度。大力推行终身职业培训,全面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
二是提升社会保险服务水平。健全多层次的社会保险体系,稳步提高社会保险待遇水平。不断加强社会保险政策宣传,增强社保基金风险防控和支撑能力,进一步保障基金安全。积极推进长三角地区社保服务互联互通,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协作。深入推进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的居民“一卡通”建设,提升综合便民服务能力。
三是畅通人才引进培养渠道。鼓励县内企业与发达地区企业建立结对关系,开展人才项目合作,以博士后工作站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为载体,积极引进副高以上职称、研究生以上学历高层次人才及技师以上高技能人才来郎服务。
四是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建立健全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和欠薪失信行为联动惩戒机制,开展劳动监察执法跨区域协作。进一步加强政策宣传,完善劳动关系预警机制,积极探索长三角地区劳动人事调解仲裁合作机制,推动跨区域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高质量发展。
五是不断提升行风建设水平。继续推进“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切实将践行初心使命、改进工作作风、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作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的重要抓手。深入推进“人社服务快办行动”,逐项制定标准化办事指南和操作规程,缩短行政审批事项承诺办结时间和审批环节,进一步优化窗口设置,不断完善综合柜员制,积极推广业务线上办理和自助服务,全面提升人社政务服务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