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 长辈版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郎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重大决策跟踪反馈和执行效果评估
索引号:
113417220032517000/202309-00073
组配分类: 重大决策跟踪反馈和执行效果评估
发布机构: 郎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外事办) 主题分类: 公安、安全、司法
名称: 【执行效果评估】关于《郎溪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规范性文件实施后的评估报告 文号:
成文日期: 2023-09-14 发布日期: 2023-09-14
索引号:
113417220032517000/202309-00073
组配分类: 重大决策跟踪反馈和执行效果评估
发布机构: 郎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外事办)
主题分类: 公安、安全、司法
名称: 【执行效果评估】关于《郎溪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规范性文件实施后的评估报告
文号:
成文日期: 2023-09-14
发布日期: 2023-09-14
【执行效果评估】关于《郎溪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规范性文件实施后的评估报告
发布时间:2023-09-14 08:29 来源:郎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外事办) 浏览次数: 字体:[ ]

原《郎溪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办法因制定时间较早,标准要求相对较旧,特别是随农村供水工程生产、运营等管理水平不断推进,实施管理已逐步不适用于当前环境,郎溪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郎政办秘2021172号,以下简称“《办法》”)业2021102517届县政府第64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并于20211230日公布。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县水利局坚强领导下,通过各成员单位的通力协作和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较好地保障了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根据要求现对该《办法》实施情况评估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评价及特定意义

本办法在于解决农村居民和农村中小学师生饮水安全为主要目标的各类供水工程,推进全县农村供水工程规范化管理,提高农村供水工程生产、运营等管理水平,确保安全稳定优质供水,具体表现在:

(一)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管理责任落到了实处

该《办法》规定了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行业主管部门县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行业管理和指导;明确了行业监管部门责任、主体责任单位。同时规定县财政、卫、环保、发改(物价)、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电力、审计、公安等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认真做好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保障工作;各项工作

(二)建立了长效管理体制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以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为目标,以提供优质供水服务为宗旨,《办法》规定了应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运行科学的管理体制。

(三)保障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护

《办法》规定,坚持实行政府引导,鼓励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投资建设、管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四)规范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和用水管理

为提高农村人居生活质量,改善农村饮用水条件,满足农村饮水安全需要《办法》规定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价格实行政府定价,其价格由供水成本(包括制水成本和输水成本)、费用、税金、利润构成。成本和费用按国家财政主管部门颁发的《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等有关规定核定;同时明确分散或单村运行的供水工程水价的确定方式

(五)确保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安全

《办法》规定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要求、水质检测和水源地保护范围内的禁止事项。

(六)强化了法律责任

《办法》规定,根据行为的性质、情节和危害后果,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工作中的违法行为,也规定了相应的责任。

二、实施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如上所述,《办法》实施确有成效。但是在执行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现将主要问题报告如下

(一)水源保护工作滞后。农村饮用水水源需进行划定水源保护区并设置相关设施,在实地调研中发现部分水源存在未安装警示标志或警示标识破损等现象。

(二)缺少备用水源。各水源地在正常年份有足够的水量,偶遇极端天气,如今年长旱、大旱年份,水源及备用水源不足现象凸显。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网络,借力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水政执法及河长制巡查等活动,加大饮水安全的宣传,明确饮水安全的指标,既不降低要求也不吊高胃口,让群众增加饮水安全意识的同时,又能让群众充分认识饮水安全的标准。

(二)加大农村饮水安全投入力度。结合《郎溪县农村居民供水安全保障规划》和《郎溪县“十四五”农村供水保障规划》,认真研究国家政策投资导向,拓展各类投资渠道, 努力争取更多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加快补齐硬件设施短板,确保贫困人口饮水安全。

(三)持续开展巡查督查管理工作。由县水利局牵头,会同其他责任部门,强化属地管理职责,加强水厂运行管理和水质检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强化对供水单位教育监督管理,优化供水服务环境,创新服务手段,不断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