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制定背景
为纾解农户“贷款难”“贷款慢”“贷款贵”问题,推动金融服务前移到乡村、产业、农户,实现金融服务与政务服务、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乡村振兴深度融合。
二、特定意义和总体考虑
信用村建设是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推动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选派“金融村官”、实施“党建+信用村”建设等举措,不断扩大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覆盖面,把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助力乡村振兴加速跑。
三、研判和起草过程
本方案由镇组织办牵头起草初稿,在征求新华村镇银行涛城支行、郎溪农商行涛城支行、党政综合办公室、文明创建办、农业农村发展办公室、为民服务中心、财政所、乡村振兴等部门、各分管领导及主要领导意见后,经过多轮修改完善,最终形成了《关于印发<涛城镇推行“党建+信用”开展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
四、工作目标
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等要求,开展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助推涛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五、主要任务
(一)精心部署推进。召开镇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动员部署会议,安排落实各项任务。
(二)加强宣传引导。深入宣传开展“党建+信用”工作的重要意义、目标要求、惠民举措,适时总结提炼经验做法,挖掘典型案例,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三)认真组织培训。适时开展业务实务培训,重点培训入户数据采集、系统平台使用、乡风文明评议、乡村产业发展、普惠金融服务等内容。
(四)推行选点先行。黄墅村、合溪村、管村村开展建设。各村可选择一个村民小组或自然村作为样本点、观摩点,及时总结数据归集、采集、乡风文明评议、信用评定等有效经验。
(五)开展乡风文明评议。制定评议清单,全面覆盖农户道德品质、乡风文明情况等,改进评议方式,加强评议监督,每年集中组织开展1次乡风文明评议工作。
(六)组织入户信息采集。采取网格化方式开展入户信息采集,全面完成农村主体信息建档工作。
(七)开展信用等级评定。对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评价,要按照信息建档、系统初评、村内公示等步骤开展;对行政村的评价,要按照自主申报、初审复核、社会公示等步骤开展。
(八)惠民利民措施。一是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村集体经济组织等支持力度,提高农村普惠金融水平,发展线上信用贷款、批量担保、特色保险等业务。二是支持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积极推动引导涉农相关项目招标、创业扶持、差异化监管等政策资源支持信用主体发展,支持信用村夯实农业产业基础、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三是拓展结果运用场景。拓展政务服务、教育、医疗、交通、通信、文化、旅游、购物、智慧农业等领域结果运用场景。
六、创新举措
(一)为信用主体“精准画像”。制定正负面清单,从孝敬老人、家庭教育、兄弟姐妹关系、邻里关系、热心公益事业、支持村“两委”工作、移风易俗、摈弃陋习恶习等8个方面开展乡风文明评议,同时设定“一票否决”项,从而精准建立数据库。
(二)为文明乡风“注入活水”。通过动态调整,并在贷款额度、利率、期限、服务等方面给予区别对待。通过加强信用奖惩力度,弘扬“守信获益、失信受限”的诚信文化,助力打造文明乡风。
(三)为乡村振兴“积蓄动能”。加强研判信用结果,将信用结果与乡村振兴金融资源优先支持、基层社会治理资源优先保障、乡村产业发展资源优先供给、基层党建资源优先倾斜等结合,充分激活信用“正外部效应”。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工作的镇党委主体责任、农村基层党组织直接责任,主要负责同志要顶格推动、顶格协调、顶格调度。
(二)加强政策支持。建立健全数据管理、守信激励、失信约束、风险防控等制度机制。要集聚乡村振兴金融资源、基层社会治理资源、乡村产业发展资源、基层党建资源等优先支持信用村。
(三)加强宣传引导。广泛开展信用知识宣传,深入挖掘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工作中涌现的诚信典型案例,培育全社会的信用意识,营造守信光荣、诚信至上的良好社会风尚。
(四)加强监测评估。加强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工作动态监测,定期通报工作进展,建立健全工作评价机制。
八、下一步工作考虑
(一)加强试点推进的经验总结。坚持先行先试,不断吸取试点村民组采集过程中的经验,做好采集流程优化,为全面开展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二)数据采集同步进行。全面开展信息采集,动员党小组长、村民组长以及“五老人员”思想工作,积极配合采集员开展信息采集工作,为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凝聚强大合力。月底前全面完成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采集工作。
(三)全面铺开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不断总结今年三个试点村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的经验,计划明年全面铺开全镇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工作。
解读机关:涛城镇人民政府党政综合办公室
解读人:陈琪
联系方式:0563-7506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