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涛城镇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县委“一一一二五”工作思路和“8864”工作目标,坚持抓党建,促发展,惠民生,防风险,控疫情,保稳定,全面掀起“学溧阳、比广德、兴郎溪”工作热潮,全镇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一)始终坚持把党的建设作为第一责任,致力于夯基石、促治理,党员群众素质在教育管理中不断提高
一是基层党建工作全面加强。扎实开展“组织争先进,党员争先锋”活动。精细化党员管理,严格执行党员量化积分制和红黄榜管理。今年以来发展党员13名。开展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两个覆盖”提质“百日攻坚”行动,开展郎溪县“非公企业党组织发挥实质作用制度支撑与路径研究”攻坚项目工作,成立郎溪县宝利铸造党支部,扩大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率。扎实开展选派工作“六项行动”,确保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融得进、干得好”。二是思想政治引领持续深入。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重大决策部署,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决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自觉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召开党委(扩大)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0次。充分利用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等载体开展“举旗帜、送理论”宣讲活动,广泛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历次全会精神,持续开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宣讲,将新理论新思想送到千家万户,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今年以来,中央及省级主流媒体刊发新闻稿件70篇(条),其中新华社客户端上稿6篇,安徽日报8篇。三是党建促进治理稳步提升。制定《涛城镇“党建+‘三治’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年”活动方案》。选取黄墅村、合溪村、管村村作为试点村,扎实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大力推进“多网合一”,推深做实“组织争先进,党员争先锋”活动,结合“镇干部包村包组、村干部包组包户”工作机制,梅村村开展试点工作,不断推进“多网合一”,构建新型乡村治理体系,持续营造安全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推动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迈上新台阶。
(二)始终坚持把经济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致力于抓招引、优环境,经济综合实力在融合发展中平稳增长
一是主要经济指标平稳增长。2022年预计全年实现财政收入1500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7.5亿元;战新产业实现产值2亿元;高新产业实现产值2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4亿元,完成进出口总额1400万美元;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耗下降5%;完成社会批零收入3214万元;规模服务业完成营收3500万元。全镇完成电商网销额6200万元;新增注册电商主体3家。二是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完成签约项目2个,开工项目1个,竣工项目1个,投产项目2个,在谈项目7个,谋划上报重点项目30个。总投资1.3亿元宝利铸造高端模具全流程制造技改项目已竣工投产;总投资1.3亿元的专项债茶产业园项目主体工程在建;总投资2.7亿元大佛山养心谷3A景区二期项目游客接待中心工程完成基础开挖;总投资1.76亿元的白茅岭农场危旧房改造工程及长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主体工程基本完工;飞泓金属公司天然气管道项目建成通气;美迪花三期项目建成投产;气象园雷达工程建成完工。三是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深入贯彻省委“一改二为五做到”要求,为企业提供更高效、更主动地代办服务。帮助兴宙医药推进药品级生产线技改项目建设;指导宝利铸造进行“三同时”验收工作;协助天和祥大药房申报“老字号”称号;帮助菁港商贸完成企业注册及电商申报工作;促进美迪花和红星村达成花卉大棚项目合作。建立健全党政领导沟通联系企业机制,切实把对企业的关心落到实处,千方百计为企业纾困解难。安徽大佛山养心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荣获2021年度高质量发展优秀企业奖,涛城镇政府荣获高质量发展优秀单位奖。
(三)始终坚持把乡村振兴作为第一重点,致力于谋项目、壮实力
坚持把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发展主线,培植村级经济和农民增收的新增长点。一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坚持“四个不摘”强化监测帮扶。开展防返贫排查工作,发现村级问题5条,户上问题52条,现已全部整改完毕。开展涛城镇2022年度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工作,新增监测对象9户23人,落实帮扶措施58条。二是突出产业升级。积极引导农户因地制宜种植茶叶、花卉苗木、再生稻、烟叶,加大再生稻种植奖补力度,再生稻种植5000亩。推进管村高标准基本烟田建设,高标准打造千亩烟叶基地。大力发展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形成1-2个具有一定规模特色的电商直播基地;积极推进美迪花世界和大佛山养心谷文旅融合发展,做大做强美丽经济。三是做强村级集体经济。积极谋划乡村振兴项目库82个,总资金约为6.48亿元。申报1个粮食烘干中心,预计补助资金30万元。谋划申报庆丰村2022年村集体茶园浑水堰片低产茶园改造等3个扶持壮大村集体项目,总投资150万元,争取到第一、第二批村产业项目2个,总投入450万元。整合乡村振兴衔接补助资金等项目资金712万元,启动实施到村产业项目和四好农村路建设项目,推动收入成果普惠共享。力争实现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以上强村三分之一以上,30万元以上全覆盖。
(四)始终坚持把生态文明作为第一使命,致力于强基础、树新貌,镇村两级面貌在改造提升中焕然一新
一是美丽乡村展现新颜值。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庆丰石杨家省级中心村完成验收。涛城鱼塘中心村已完成省级中心村规划初稿。获批重点自然村整治项目6个共120万元,提升村组道路、沟渠、健身广场等基础设施条件。围绕“五清一改”,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结合村庄规划试点工作,高标准打造庆丰乡村振兴示范村。集凤路大中修工程完成招投标工作。完成市政道路凤河路设计,谋划上阳路连通工程,积极拉开框架,不断增强集镇人口、产业等要素承载力。持续推进红星村整村推进140座改厕任务,扎实开展农村户厕问题排查整改“回头看”工作。二是环境整治取得新成效。完成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规划,处理1起擅自改变林地用途案。现场制止违法占地3起,非法采矿2起,有效制止违法占地和非法采矿行为。针对集镇背街小巷、老旧小区道路、沟渠等基础设施落后、环境卫生脏乱差的重点区域,新增垃圾分类亭27座,完成4个重点区域环境整治提升。持续巩固沪皖大道示范廊道创建成果,实施“微改造精提升”景观节点改造,完成涛城分场、黄墅前村5个景观节点打造。持续开展“两高一场”、国省道、新老郎川河沿线环境整治,共清理沿线生活垃圾290余吨,拆除破败看护棚5处,制止乱搭建2处。三是文明创建跑出新速度。新建文化广场乡村大舞台1处850平米,改造路灯69盏。长乐西路沿线整治提升工程已完成初步设计。依托生态美超市带动广大群众参与文明创建积极性。举办“迎国庆、庆丰收”乡村邻里节、“尚文明·乐志愿”首届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等活动,汇聚志愿服务力量,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截至10月底,全镇志愿者注册3687人,志愿服务时长80159小时。
(五)始终坚持把社会事业作为第一保障,致力于办实事、保稳定,人民生活水平在共建共享中持续改善
一是真心为民办实事。截至10月底,新增低保21户25人、新增特困16人、临时救助57人11.5万元、医疗救助2人1.9万元。完成社会工作站、敬老院适老化改造选址和启动建设工作。长乐小金山公墓改扩建工程的启动前期准备工作。完成6个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标准化阵地建设工作,实现“五有”全覆盖;完成邱宗志烈士墓修缮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近80万元完成镇基层武装阵地设计、图审、勘探等前期工作,目前已开工建设。扎实开展暖民心行动,截止目前,集镇农贸市场整治提升工程已开工建设,镇中心学校寄宿制办学及课后托管服务稳步推进,新增1个停车场和停车位550个,镇老年助餐点投入运行,老年大学正式开班,选取涛城社区作为“三公里”就业圈试点建设,开展各类就业技能培训累计487人次,组织开展第二届礼运涛城广场舞交流活动,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二是疫情防控稳落实。根据(第九版)防疫政策要求,开展政策培训。密切关注国内疫情变化特别是高、中风险区域的更新,持续加强人员摸排和管控,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坚决筑牢疫情防控安全底线。今年以来,共摸排登记重点地区返涛人员3698人次,组织开展区域性全员核酸检测18轮,采样17.432万人次。三是平安建设增实效。深入开展工贸行业、道路交通、城镇燃气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整治,加强对辖区所有在建工程的监管。今年以来,整改隐患54处。扎实开展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共排查录入自建房13402栋,排查发现隐患12处,目前已整改10户。扎实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年活动,严格落实镇、村干部进村入户矛盾纠纷排查走访要求,结合疫情防控、文明创建、自建房排查等工作,坚持“多网合一”共走访19700户。截止10月底排查矛盾纠纷215件,调处214件,除1件未调处完成,其余全调处完成。推动“历史遗留问题”化解1起,自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1项。全面落实“党建+‘三治’”等目标任务,构建新型乡村治理体系,建立“网上警民议事厅”微信工作群9个,吸纳党员、村民群众、村“两委”干部及志愿者4905人入群参与议事,畅通渠道、快速响应、优化服务,实现足不出户零距离咨询解决问题。今年以来,开展各类宣传850次,解决群众困难6起,防止电信诈骗1起,不断增强群众自我防护意识,持续营造安全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六)始终坚持把清正廉洁作为第一操守,致力于常警示、降风险,党风廉政建设在便民惠民中得到肯定
一是筑牢思想防线。学习党内法规、中央、省、市、县纪委有关会议精神和纪委监委通报的典型案例,不断提升党员干部拒腐防变、廉洁奉公意识。组织镇村党员干部观看优秀廉洁文化影视作品,累计观看120人次。召开“廉洁从政,担当履职”专题交流研讨;组织镇村干部签订廉洁承诺书;各村(社区)、各站(所)开展廉政风险点自查;持续深化“两违规”问题专项整治。二是规范小微权力。扎实开展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服务平台应用推广工作,积极宣传推广运用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服务平台。坚持边建设边完善,逐步形成投诉、接办、审核、答复、评价的闭环业务流程,实现问题反映一键办理,打通服务群众和群众监督的“最后一公里”。截至10月底,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涛城镇累计公示信息1394条,注册人数3877人;受理群众投诉件2件,满意度100%。三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全力支持镇纪委履行监督职责,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向一线、向群众身边“三个延伸”。今年以来,镇纪委主动深挖线索,目前共立案4件,结案4件;第一种形态处置共16人,其中谈话提醒12人,警示谈话2人,函询了结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