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发改委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安排
一、2021年工作总结
(一)2021年主要经济指标预期完成情况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委围绕重点指标真抓实干。前三季度,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4.05亿元,增长12.8%,其中一产增加值增长7.9%,二产增加值增长13.8%,三产增加值增长12.2%;1-10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4%;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30.27%。主要经济指标保持稳步增长,我们将紧盯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引领,以“一地六县”建设为“一号工程”,全力推动“三区一基地”建设,扎实苦干、砥砺前行。
预计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30%;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2%。
(二)狠抓项目建设推进,注重项目谋划争取
项目谋划。高质量谋划“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343个,总投资2230亿元。其中,基础设施项目52个、总投资474.6亿元;科创产业项目104个、总投资930.2亿元;生态环境项目69个、总投资361.4亿元;公共服务项目118个、总投资463.6亿元。项目推进。一是省重点项目。2021年申报纳入省级重点项目122个,年度计划投资87.75亿元,计划开工项目31个,计划竣工项目12个。1-10月份,完成投资109.22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24%,新开工项目36个、开工率116.13%,竣工项目17个、竣工率141.67%。二是市亿元重点项目。2021年安排市级重点项目147个,年度计划投资70亿元,计划开工项目37个,计划竣工项目20个。1-10月份,完成投资102.6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47%,新开工项目58个、开工率157%,竣工项目35个、竣工率175%。三是项目推进攻坚行动重点项目。全县101个重点攻坚项目,行动期间计划完成投资55.34亿元。截止10月底,新开工项目38个,竣工(或部分竣工)项目24个,投产(或部分投产)项目9个,完成投资25.52亿元。
(三)坚持开放合作,“一地六县”加快建设
一是工作方向更加明晰。设立苏皖合作示范区郎溪片区管委会和党工委,印发《全力推进苏皖合作示范区和“一地六县”合作区建设实施方案》《关于全力保障苏皖合作示范区和“一地六县”合作区建设的意见》,全县上下积极抢抓苏皖合作示范区和“一地六县”合作区建设重大战略机遇,不断放大政策红利,激发昂扬斗志。二是区域合作成效初显。多边合作上,成功举办了苏皖合作示范区2021年度联席会议暨定埠港集装箱航线首发仪式,《苏皖合作示范区关于共同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战略框架协议》《溧阳市—郎溪县—广德市跨界区域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工作制度》《苏皖合作示范区(社渚—梅渚先导区)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产业示范园合作协议》《溧阳市-郎溪县文旅一体化融合发展合作协议》等5项协议完成签约;牵头完成并报送《苏皖合作示范区发展成效评估课题研究》;与溧阳、广德共同签订《高质量推进苏皖合作示范区建设协议》。基础设施上。G4012溧宁高速江苏段加快建设,计划2022年底建成;定埠港二期及临港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4个集装箱泊位已完工并投入使用;苏皖合作示范区和“一地六县”合作区郎溪片区展示中心已建成投入使用;G50沪渝高速宣城至广德段改扩建勘察设计已挂网招标;宁杭高铁二通道列入《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杭合高速、长高高速分别纳入《安徽省2020到2035年高速公路规划修编》;G318公路改扩建已完成路基建设;郎溪通用机场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已完成电磁环境测试报告编制;沪皖大道主体工程全部完工,道路绿化工程正在加快推进。生态环保上,围绕创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力抓好上级环保督察反馈和“1+N”突出问题全面整改、清仓见底。郎溪开发区东西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项目通水运营。与溧阳在天目湖流域生态环境联保共治方面进行探索和合作,凌笪镇和天目湖镇签订《天目湖流域苏皖区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备忘录》。公共服务上,签订苏皖合作示范区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战略合作协议和溧郎广三地人力资源合作协议,6月15日,郎溪首张“跨省通办”营业执照成功发放;溧郎广三地基层医疗机构交流会将于年底举办。
(四)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
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通过政务服务系统编制证明事项的办理形式、申请材料、受理条件等要素,编制并公示事项目录清单、承诺书范本和办事指引,规范告知承诺制线上线下审批流程。依据《关于村庄建设项目施行简易审批的指导意见》(发改农经〔2021〕1337号)精神,制定《郎溪县村庄建设项目简易审批实施办法》,对于按照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小型村庄建设项目施行简易审批,合并办理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等审批环节,直接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进一步推动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优化审批程序,简化报批内容,改进审批方式,提高审批时效,节省报批成本,加快项目推进实施。贯彻落实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推动非禁即入。对郎溪县钟桥水库工程、鸿泰钢铁有限公司220kv输变电工程、G235望牛墩至十字镇段道路改建工程、S338白茅岭至湖滨段道路改建工程等项目,开展全程跟踪服务,及时向上对接协调,帮助完成项目立项工作。项目备案、核准、审批全流程网上办理,持续开展建设项目联合审批工作,对承诺时限、申报材料、办理环节进行再梳理、再精简,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提升行政审批质效。至2021年10月底共办理审批、核准、备案事项186个,办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27个,协助企业至市发改委申报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11个。
(五)能源“双控”有序推进,节能工作扎实开展
2021年1-10月郎溪县规上工业企业煤炭消费量6万吨,综合能源消费量29.4万吨标准煤。一是成立专班,明确任务。由县发改委、县统计局、县科技经信局、县生态环境分局组成的能耗专班,围绕2021年度市下达我县单位GDP能耗降低3.8%,制定年度计划和任务,研究能源消费现状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强化煤炭消费减量替代,推动节能技改。通过开展节能技改、电能替代、煤改气等方式实现清洁能源替代。三是加强对重点能耗企业动态监控调度。对我县南方水泥、鸿泰钢铁等重点用能企业实行动态监控,掌握每月能耗数据。同时,关注耗能增速较快企业。四是积极落实节能措施。抓好节能宣传,通过各种宣传手段营造节能氛围,提升节能环保意识,倡导节能型消费。
(六)粮储工作平稳开展
一是开展2021年度春季粮油安全生产大检查。全面贯彻落实“一规定两守则”,严防严控重特大粮油储存和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开展安全大检查,确保粮食库存无事故。在粮食收购期间,对县域内涉粮企业进行安全生产大检查,认真做好粮食系统安全生产工作,做到粮安人安。二是完成了2021年度县级储备粮出库工作。郎溪县杰灵省级粮食储备库根据《县级储备粮管理办法》的规定,轮出2018年县级储备粮中晚籼稻2000吨,于2021年12月底前2000吨中晚籼稻轮入。三是开展2021年郎溪县政策性粮食库存检查。根据省粮储局《关于印发2021年全省政策性粮食库存专项检查表格和质量检查方案的通知》(皖粮治〔2021〕1号)和市粮储局《关于印发2021年宣城市政策性粮食库存专项检查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宣粮储〔2021〕71号)要求,县粮储局于10月10日开始,先后开展了县局自查和市级普查工作。先后检查了郎溪县杰灵省级粮食储备库十字库、梅渚库、凌笪库、涛城库共计4个库点,总计储粮16695.627吨,包含省级储备粮4000吨、县级储备粮5000吨,最低收购价粮食7695.627吨。
(七)价格管理成效显著
一是严格遵照规定程序、标准、方法开展价格认定工作。坚持《价格认定廉政风险防范及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保证了价格认定结论的合法与公正。2021年1-11月共出具价格认定结论书69份(截止11月11日),标的额约75万元。其中为公安机关办理价格认定结论书68份,为检察院办理价格认定结论书1 份。为稳定社会治安、严厉打击职务犯罪、改善本县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二是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加强市场价格监测。坚持“主产区原粮购销价格监测”旬报表的统计和上报工作。每周上报“郎溪县生猪和猪肉价格情况周报表”,及时发布猪肉市场保供信息,加强对生猪及其产品的监督管理。每月按时对主城区大型超市和农贸市场粮油、肉类、水产品、蔬菜等农副产品市场价格进行监测。加强了农业生产资料(化肥、种子)、成品油、建材等重要商品的价格监测。三是建立价格监测点管理制度。对我县“四级”共10个价格监测点建立价格监测点管理制度,并定期对各级监测点监测人员进行指导,确保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加大分析预测力度,及时形成月度综合分析预测材料并及时上报省、市发改委和有关部门,为上级部门及相关领导决策提供依据,2021年1-10月共上报价格监测月度分析23篇,价格监测数据信息1580条。
(八)积极做好统筹兼顾,各项工作协调推进
一是开展军民融合工作。加强军民融合相关规章制度建设,拟定《2021年郎溪县军民融合发展工作要点》。严格按照军民融合工作保密管理,在公文、会议项目、宣传等方面严格保密管理,规范各类军民融合有关活动。开展军民融合有关清查工作,全面梳理我县军民融合领域社会组织及中介服务机构情况、军民融合领域产业园、示范园、开发区、特色小镇建设情况、军民融合领域各类媒体(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统计情况、军民融合领域各类展会研讨会论坛、军民融合新闻宣传和信息发布专项并形成表格上报至市委军民融合办。二是扎实开展水库移民。做好水库移民扶持人口年度复核工作,按“增人不增,减人必减”的政策核减水库移民人口206人,核减后享受移民直补扶持人口10511人,按照户有卡、村有表、乡有册、县存档的工作要求,做到不重、不漏、不错,按时发放移民直补资金630.66万元。切实抓好库区移民后扶项目管理,争取后期扶持项目资金1538万元,实施后扶项目33个;争取三峡移民工作后续资金292万元,实施三峡项目6个。受益面达9个乡镇31个行政村。三是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印发《郎溪县2021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围绕8个大类,35项工作任务,采取会议调度和现场调度相结合方式,督促各成员单位落实信用建设各项任务。每月统计各县直单位信用平台数据上报情况,持续推进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信息录入工作,截止目前,信用平台共归集双公示数据15619条,基础信用信息数据12634条。推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开展信用修复工作。截止10月底,共修复行政处罚信息107条,其目标修复完成率100%。广泛开展诚信宣传。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及新媒体全方位开展信用宣传教育活动,营造全社会诚信舆论宣传氛围。鼓励各成员单位开展诚信建设宣传活动,向信用平台推送信用建设工作动态、经验做法、工作成效等高质量原创宣传稿件,将诚信建设工作动态及时报送至县创建办。积极开展信用典型案例征集活动。根据省、市信用办要求,印发《关于开展信用应用场景、信用建设典型案例、信用承诺书案例以及信用漫画和微视频征集活动的通知》,深度挖掘各部门信用建设工作亮点,总结经验做法,形成典型案例,加强“信用郎溪”建设优秀成果宣传、推广和推荐。四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制定帮扶计划,有效推进十字镇十字村、毕桥镇大义社区5项水库移民后扶项目实施,运用乡村振兴政策指导实践。科学开发光伏公益岗位并做好动态调整;强化日常运维管护,提升光伏扶贫电站发电效率,稳定光伏发电收益;切实做好收益分配工作,有效激发内生动力。
二、2022年工作安排
(一)加强经济运行分析,坚持统筹调度
一是突出目标考核导向功能。围绕全年目标任务,分析研究省市考核办法,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针对短板弱项及时补缺补差。二是突出重点指标监测分析。强化经济运行监测,分析研判经济运行走势,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数据预测预警。三是突出经济运行调度通报。严格落实任务、责任、措施清单,按月调度通报、按季考核约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努力实现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在全市争先进位。
(二)积极参与“一地六县 ”,全面提速融入长三角
一是聚焦产业发展增动能。优化“一区一园一港”空间布局,依托溧阳主导产业升级和规模扩张需求,围绕汽车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在先导区打造郎溪经开区东区绿色智能制造产业园;依托十字工业园,大力推进现有纺织产业提质增效,积极导入新兴产业集聚发展;依托定埠港,推进定埠港二期建设和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建设,加快建设临港产业园。依托华菱精工、广利川新材料及林洪重工等企业,强化配套服务功能,培育发展新型绿色装配建材等新兴产业。在先导区开展与溧阳市及天目湖景区文旅产业等高对接,谋划建设伍员山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加快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二是聚焦生态环境强基础。积极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优化苏皖合作示范区内联防联治共保机制,互换共享环保资源和信息,对苏皖交界非法排污企业进行联合排查,推进区域环境联合执法,持续开展联合执法行动;推进洙漕河上游环境污染协同治理,实施河流梯级湿地修复、河流旁侧湿地净化、河口湿地恢复、沉水植物保育工程;实施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机制,改善梅溧河跨界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加快垃圾处理项目建设。三是聚焦基础设施补短板。推进宁杭高铁二通道、宣镇铁路、长高高速、杭合高速、G50宣广高速改扩建、郎溪通用机场前期工作;加快沪皖大道、G318公路改扩建、溧宁高速郎溪经开区互通、“金三角”区域景观通道工程建设;协同推进溧宁高速项目;启动实施钟桥河水库、水阳江中游防洪治理工程(郎溪段)、老郎川河防洪工程、钟桥河右岸防洪工程项目。四是聚焦公共服务惠民生。建立卫生发展交流合作平台,积极组织或参与基层医疗机构观摩交流;健全区域重大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联防联控和应急救援机制;推动教育文化合作和资源共享,推动“胥河情”“竹海情”联盟常态化开展学校管理、教学教研、校园文化交流活动,积极组织教学交流研讨活动;推进就业和人才渠道互通、信息共享,常态化开展人力资源交流,联合开展就业招聘活动。
(三)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持续扩大有效投资
项目推进方面。一是拼抢项目招引。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战略机遇,擦亮苏皖合作示范区和“一地六县”合作区招牌,聚焦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主动出击、精准招商,全力引进关键项目、配套项目。优化招商方式,在巩固拓展驻点招商基础上,积极探索委托招商、商协会招商、合作平台招商等方式,力争招引更多更好项目签约落地。二是强化要素保障。加快成片开发方案编制报批工作,聚焦土地等要素制约难点问题,加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加快清理盘活低效闲置用地,争取更多的土地计划指标。同时,积极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用工、用电、资金等要素保障工作。三是加快项目推进。强化组织领导、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按照“六个一”“四督四保”推进机制,实行县级领导牵头包保联系重点项目制度,常态化开展项目现场调度,定期举行重点项目集中开竣工仪式,加强指挥调度、协调服务、督查督办和考核奖惩,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项目谋划方面。一是围绕中央预算内投资重点方向谋划保障性安居工程、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服务业发展等项目。二是围绕交通、能源、农林水利、生态环保、民生服务、冷链物流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等领域谋划专项债券项目。三是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谋划重大交通水利基础设施、新兴产业项目和创新平台、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等项目。四是围绕新基建谋划5G基建、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数据中心、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能能源设施等项目。五是围绕新型城镇化谋划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公共停车场、供排水供气管网、城镇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养老托育设施、市民文化艺术中心、游客服务中心等项目。六是围绕产业集聚谋划一批延链、补链、强链项目。
(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审批服务质量
一是围绕郎溪县提升营商环境打造“徽常满意”服务品牌三年行动方案,找差距,补短板,制定切实可行的推进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实落细。加快推进“放管服”改革,缕清思路、再梳理再优化再提升;切实把牵头工作、配合工作抓牢抓实,形成整体推进工作落实的强大合力。常态化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主动靠前服务,强化信息支撑,推进政务服务便民化,精准服务实体经济。二是强化重点企业运行监测。加强与重点企业沟通联系,掌握企业经营动向和运行状态,充分运用当前财税、金融、用工等各类政策措施,在要素供给和政策服务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缓解企业经营困难。强化部门协调联动。加大对服务业增加值核算指标体系研究,强化任务意识,分解职责,夯实行业部门统计基础工作。
(五)坚持节能减排目标,积极落实节能措施
一是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各级领导同志重要批示精神,以及中办、国办通知要求,全面梳理排查在建项目,稳妥推进拟建项目,深入挖掘存量项目节能减排潜力,坚决遏制“两高”项目发展,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二是不断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充分发挥县能源消费工作专班(2019年10月设立,由县发改委、县统计局、县科技经信局、县供电公司分管负责同志及专业人员组成)作用,根据省市下达的“十四五”能耗双控目标,定期会商分析,加强预判预警,深入挖掘节能潜力,严格实施节能审查制度,从源头把控新上项目的能耗水平,强化节能监察,坚决完成“十四五”能耗双控目标。三是严格用能管控目标责任制。根据省、市、县节能减排工作有关要求,积极做好用能管控和督查工作,实行日通报、周调度工作机制,重点调度“两高”重点企业、重点耗能企业能源消费情况。四是加强全社会节能工作宣传。各行业主管部门主动承担工作职责,加大宣传力度,确保机关、商业、公共设施用电量下降。
(六)持续做好粮食工作,不断完善价格管理
一是鼓励引导市场化收购。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完善稻谷补贴政策,鼓励引导民营粮食企业积极入市收购,推动由政策性收购为主向政府引导下的市场化收购为主的转变。充分发挥县农发行收购贷款供应主渠道作用,加大对粮食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解决好市场化收购融资难的问题。二是加大建库力度。根据本地区粮食生产能力以及市场经营需要,由政府统筹调度,保障建设项目用地需求,争取落实配套资金,合理规划建设粮食仓储设施,力争在近两年内规划新建一批高标准仓储建设项目。三是加大与粮食主销区的对接力度,巩固深化产销合作关系,引导销区在我县建立异地储备。鼓励规模以上的粮食加工业、经纪人开展产后服务,通过整合粮食流通领域的现有资源,建立专业化的经营性粮食产后服务机构,有偿为种粮农民提供产后服务,为农民排忧解难,减少浪费,增加收入,提 高粮食产后的专业水平。四是做好价格预警、监测工作。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价格监测预警和应急监测工作,努力做好重要商品市场价格监测工作和节假日的市场监测,加大价格信息工作力度。推进农副产品平价商店建设,做好猪肉、粮油、蔬菜等重要生活必需品保供稳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