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布会主题:苏皖合作示范区发展成果新闻发布会
二、发布单位:县发改委
三、发布会时间:2021年10月22日下午2:45
四、发布会地点:县政务中心二楼第二会议室
五、新闻发布会主要内容:通报苏皖合作示范区发展成果
发布人:郎溪县常务副县长王勇
七、邀请参加媒体: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新华网、人民网、央广网、新华日报、南京日报、安徽日报、安徽广播电视台、安徽经济报以及郎溪相关媒体
八、新闻发布会议程:一是通报苏皖合作示范区发展成果报告;二是媒体提问环节。

苏皖合作示范区发展成果新闻发布会
(2021年10月22日)
2014年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强调“江苏要更好辐射和带动安徽发展”。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鞭策着苏皖两地先行先试、勇闯勇试,2015年由地方政府自主发起,首次提出建设苏皖合作示范区,并逐步上升到苏皖省级层面,直至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及成为全国首个以县为单位、以生态为底色、以共建共享为目标的跨省合作区。5年来,三地党委政府持续深化示范区建设,取得了阶段性工作成果。特别是苏皖合作示范区发展规划颁布实施以来,发展成效显著,规划实施情况良好,趟出了一条省际毗邻地区合作发展的新路子。下面,我就工作成果向大家作一介绍:
一是经济发展迈出新步伐。2020年示范区地区生产总值达16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85444.7元,较2015年分别增长53%、56%;财政收入达438.72亿元,较2015年增长67%。示范区内部经济发展差距逐步缩小,溧阳市经济总量迈进千亿,广德市和郎溪县“十三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2.3%、7.6%。工业经济顺势崛起,2020年规上工业企业数1004家、规上工业总产值2413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553亿元,较2015年分别增加12.9%、19.4%、32.2%。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五年平均增速达25.5%,产值占比稳步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和发展潜力显著增强,溧阳跃升至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第25位、中国工业百强县(市)第24位、中国未来投资潜力百佳县(市)第5位;广德市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绿色发展、投资潜力、创新 “四个百强”,跨入全国县级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名;郎溪县获中国民营经济最佳投资县、最具投资营商环境价值县、安徽省科学发展先进县等称号。
二是产业比重实现新突破。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比由2015年的9.8:52.9:37.3调整为2020年的7.6:50.4:42,服务业贡献率进一步提升。对内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提升,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贸易额分别达550亿元、21.45亿美元,较2015年增长58%、43%。产业层级不断提高,溧阳市形成以七大百亿项目领衔的先进制造业四大支柱产业,获评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广德市重点培育打造电子电路、汽车及零部件、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四个百亿”产业集群,建成全国唯一的电子电路产业发展示范基地,获评中国电商示范百佳县;郎溪县纺织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被列入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郎溪经济开发区顺利进入国家级培育期,被评为省绿色发展试点园区。社渚镇被授予“中国青虾第一镇”称号,天目湖镇上榜“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郎溪县宏云制茶被评为省级首批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广德市获批中央财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县、安徽“特色产业(黄金芽)+金融+科技”发展试点县。
三是旅游发展拓展新业态。2015-2020年示范区旅游总收入、旅游人次从186亿元、2086万人增至256亿元、2234万人,旅游总收入增加21.4%,打造一批农业休闲、观光旅游、文化体验、健康养生和商业购物等互补型、差异化旅游产品。溧阳市以“三山两湖一团城”为重点的全域旅游格局初步形成,创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溧阳1号公路”获评江苏省首批旅游风景道、全国美丽乡村路和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郎溪县大佛山养心谷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五星级精品园区,石佛山—天子湖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广德市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获评中国最美县城、长三角最佳文旅融合城市等称号。
四是交通建设迎来新机遇。示范区外联内畅的交通格局已然形成,外部大通道方面,商合杭高铁、郎溪南站及广德南站建成运行,芜广铁路和宣杭铁路完成电气化改造工程,宁杭高铁二通道列入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更加有力推动示范区东向发展战略落地生根。聚焦补齐“末梢路”、畅通“循环路”、拓展“产业路”,溧宁高速正式开工建设,宁杭高速溧阳东互通、曹山互通先后建成投运,360省道溧阳段、广宁高速、建平大道建成通车,溧阳、郎溪、广德三地主城区交通网络更加畅通,更加便捷搭乘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快车”。
五是生态共治取得新进步。聚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日渐向好,2020年示范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6%,森林覆盖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41.9%、14.7平方米,较2015年分别提高2%、2.03%。深入贯彻水、土壤、大气“十条”,PM2.5、PM10指标和优良天数比例实现“两降一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7.5%,考核断面水质实现100%达标。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19年示范区单位GDP能耗排放0.56吨煤/万元,万元GDP用水量62 m³,较2015年分别下降27%、35%。环境改善工程加速推进,溧阳市完成区域治污一体化工程,农村污水治理实现行政村全覆盖;郎溪县新老郎川河水质改善和南漪湖等重点流域水环境治理持续推进,郎溪经济开发区成功获批2020年度省级循环化改造试点;广德市累计关停整治矿山33家,取缔关闭“散乱污”700余家,一批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六是民生福祉达到新高度。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升,2020年示范区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平均达3.5万元,较2015年提高近40%。社会保障能力持续增强,2020年示范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占比达13.9%,城镇登记失业率降至2.46%,较2015年降低0.5%,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到727元/人。养老服务设施持续完善,2020年示范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覆盖率达99.3%,较2015年提高24%;就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约17万人,郎溪县开展技能培训突破万人次,广德东亭乡高峰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创成省级示范园;医疗卫生服务条件不断改善,2020年医疗机构床位数和医生数分别达8776个、4200人,较2015年分别提高66.6%、18.8%;教育领域合作持续推进,优势教育资源得到辐射和延伸,2020年示范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教育支出占比达18%,较2015年提高0.3%。“名师工作室”、“名校长”、“名教师”送培活动等项目持续推进,建立两省六校教学研讨会机制,先后推动成立“胥河情”“竹海情”教育联盟。
答记者问
1、(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问:苏皖合作示范区建立以来,是如何保障示范区工作高效开展的?三地之间有没有日常沟通协调的相关机制?
溧阳答:示范区构建了“决策层—协调层—执行层”三级运作机制,畅通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沟通渠道。决策层由三地党政主要领导组成,工作平台为每年召开一次的三地党政主要领导联席会议,负责明确合作重大事项,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瓶颈问题。协调层由三地政府常务副市(县)长牵头,每年召开联席会议,落实三地主要领导会谈工作部署,协调推进区域重大合作事项。执行层包括联席会议办公室和重点合作专题组,不定期开展沟通协作,落实推进联席会议决策。在三级运作机制下,围绕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空间规划等领域,搭建政府、民众、企业等多主体参与的合作平台,平等协商各项合作事项,以备忘录、计划表等形式落实具体事项,责任明确、路径清晰、实施高效。
2、(新华网)问:请问一下在苏皖合作示范区成立以来,三地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做了哪些努力?
广德答:两省三地充分认识到道路交通联通是开展跨界合作的关键设施保障,积极争取上位规划保障,重要外部通道如宁杭高铁二通道、杭合高速分别列入《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和《安徽省高速网修编(2020—2035年)》,纳入省级乃至长三角层面的专项规划统筹范围。同时江苏、安徽两省交通运输厅对省际重要道路予以大力支持,并就长高高速南京至广德段等达成道路衔接协议。在全力保障外部骨干路网建设的同时,对省界道路衔接互通予以高度关注,相继建设和衔接了安徽265省道、江苏239省道与安徽203省道等,通过一批“断头路”、“瓶颈路”的道路衔接和技术等级对接,促进了跨界地区要素畅通流动。通过分享溧阳“1号公路”成功经验,郎溪、广德积极复制推广,稳步推进广德竹乡画廊风景道、郎溪沪皖大道文明创建示范廊道等项目,着力培育三地美丽乡村公路的生态、旅游、文化和富民功能,突出打造“特色致富路”、全面打造“平安放心路”、积极打造“美丽乡村路”、致力打造“美好生活路”,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保障。
3、(新华日报)问:生态绿色是当下发展的主旋律,那么在生态环境联保共治方面,示范区有哪些主要措施?
郎溪答:溧郎广三地毗邻流域相同,下游溧阳天目湖和上游广德、郎溪跨界合作寻求水环境共同治理方案。示范区成立以来,生态合作领域持续拓展,水体生态补偿呈现由点及线的基本特征,从2016年溧阳天目湖和广德庙西村启动上下游“点对点”水体生态补偿开始,发展到2017年溧阳与郎溪开展梅溧河跨界流域保护、2020年溧阳市天目湖镇与郎溪县凌笪镇共同探索洙槽河生态治理,水环境跨界合作在空间覆盖面不断扩大的同时,合作领域从水体断面监测与补偿向水体功能完善方向拓展,并且从水环境合作向矿区矿山联合整治延伸,加快推进新杭、邱村、誓节、凌笪、涛城矿山系统生态修复,水土气多领域全方位联动治理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4、(南京日报)问:苏皖合作示范区三地之间地缘相近、人缘相亲,那么在公共服务方面,示范区有哪些方便两省三地老百姓的好做法、好政策?
溧阳答:溧郎广三地空间毗邻,一直以来都是搬不走的“好邻居”,共同的自然地理环境造就了相近相亲的地域文化和历史悠久的民间交流,是苏皖跨界地区长期以来的地域特征。因此,围绕民生诉求,在示范区开展基本公共服务合作共建共享,顺势而为,基础扎实,自然自发。建立了两省六校教学研讨会机制、教育协商机制、血防联防合作制度、傩文化展演交流机制、人力资源信息共享机制等一系列常态工作机制,签订了《苏皖合作示范区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战略合作协议》并联合印发实施方案,在市县可操作、可实施范围内进行了最大程度的民生对接与共享。自规划实施以来,民生服务各项重大项目有序推进、顺利实施,示范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硬件设施差距不断缩小,优质公共资源加快辐射和延伸,均衡发展态势明显,老百姓对示范区的地域认同感与合作获得感持续增强。
5、(安徽日报)问:苏皖合作示范区是全国首个以县级为单位的合作区,请问在产业融合方面,示范区内部取得了哪些成果?
广德答:苏皖合作示范区规划实施以来,始终坚持深化产业园区合作共建,郎溪县梅渚先导区和溧阳市社渚先导区签订《高质量推进苏皖合作示范区先导区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并草拟了《苏皖合作示范区(社渚—梅渚先导区)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产业示范园建设工作方案》,双方在疫情防控、平安建设、项目合作、生态环保、交通互联、文旅融合等多方面进行深度合作;目前,先导区生态绿色通道已建成通车,定埠港二期及临港产业园项目已经开工建设;溧阳市社渚先导区突出高端装备、汽车零部件、机械加工产业的龙头企业招引,园区框架基本成型,安置小区、主次干道、雨污水管网、生态廊道等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广德市积极打造邱村先导区,已落户企业60余家,汽车检测特色小镇通过安徽省政府审批,国家机动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启动运营。
6、(安徽广播电视台)问:苏皖合作示范区成立以来,三地在政务服务和社会治理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郎溪答:示范区成立以来,三地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溧阳市打响“溧即办”政务服务品牌,全面实现“3550”改革目标。郎溪县常态化开展“一张网”建设,实现“一网、一门、一次”和7×24小时不打烊服务,被《人民日报》《环球时报》社评为最具投资营商价值县,荣获2019年省投资环境十佳县。广德市创成全国政务服务标准化示范点,村级“股改”全面完成,81个试点村(社区)实施“三变”改革,获评国家级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县、全省首批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县。基层治理改革成效凸显,溧阳市“百姓议事堂”入选中国十大社会治理创新奖、长三角基层依法治理十大优秀案例。郎溪县“党建+三治”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初步形成,城区社区警务网格化管理、乡镇社区警务机制改革和农村派出所参与交通警务机制改革有效推进。广德市创成全国无障碍环境县,获评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东亭乡、颂祥村分别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