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41722003252027H/202205-00011 |
组配分类: | 应急预案 |
发布机构: | 姚村镇政府 | 主题分类: | 民政、扶贫、救灾 |
名称: | 【事故灾害类】姚村镇山洪灾害防御、防汛、防台风预案 | 文号: | 无 |
成文日期: | 2022-05-12 | 发布日期: | 2022-05-12 |
索引号: | 11341722003252027H/202205-00011 |
组配分类: | 应急预案 |
发布机构: | 姚村镇政府 |
主题分类: | 民政、扶贫、救灾 |
名称: | 【事故灾害类】姚村镇山洪灾害防御、防汛、防台风预案 |
文号: | 无 |
成文日期: | 2022-05-12 |
发布日期: | 2022-05-12 |
姚村镇山洪灾害防御、防汛、防台风预案
1 总则
1.1 目的
山洪灾害、台风是指由于降雨、台风在山丘区引发的洪水灾害及由此诱发的泥石流、滑坡等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灾害。为有效防御山洪、台风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避免群死群伤事件的发生,特编制姚村镇山洪灾害防御、防汛、防台风预案。
1.2 编制依据
本预案制定依据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办法》、《安徽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等。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镇范围内山洪、台风灾害及其引发的山塘及水库垮坝、河堤决口等次生衍生灾害。
1.4 工作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首要目标。
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工作方针。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分级责任制、分部门责任制、岗位责任制、技术责任制和值班责任制。
2 概况
2.1 自然状况
2.1.1 地理位置
我镇位于郎溪县西南部,东经118°59′41″-119°08′08″、北伟30°48′44″-30°58′37″。北与十字镇接壤,东南与广德县交界,西与宣州区为邻。
2.1.2 地形地貌土壤植被
姚村镇面积105平方公里,是全县唯一山区镇,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一般高度海拔约100米左右,最高峰老树尖海拔501.7米。主要以山地、丘陵为主,境内土壤主要沙性土壤为主。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具有代表性的植被类型,全镇森林覆盖率为76.63%。
2.1.3 气象水文
姚村镇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降雨量为1450毫米,梅雨季节平均降水量200-350毫米,约占全年雨量四分之一,夏雨集中,一般夏季降水500-600毫米,约占全年雨量40%,最大一日降雨量为338毫米(时间为2016年)。暴雨类型一般有锋面气旋雨和台风雨等。全年各月均有出现,年均出现暴雨次数2次。3~6月以锋面气旋雨为主,7~9月受台风影响,暴雨历时短,强度大。
区域内主要河流(10平方公里以上)有永丰河、夏桥河、姚村河,其中永丰河发源于姚村镇鸦山境内,经鸦山古道几条道路沿线河流合流为永丰河,集雨面积近15平方公里。夏桥河,发源于上游四青村、青苔岭、佛子岭,经流枫林川阳支流和路途村河道等支流,合流为夏桥河,集雨面积近11平方公里。姚村河发源于上游广德誓节镇、姚村镇小高山等,经陈梅村、东门村等多条支流合流为姚村河,集雨面积近12平方公里。
流域内河槽调蓄能力低,常常因暴雨导致山洪突发。洪水过程陡涨陡落,峰高体瘦,洪峰出现一般在最大降雨后2小时。洪水最早出现在三月份,大洪水大部分出现在五至七月。
2.2 社会经济
我镇辖区内有6个行政村1个社区2个造纸厂。其中潘村村有12个村民小组,共有392户,1468人;红旗村有20个村民小组,共有821户3034人,妙泉村有17个村民小组,共有844户3020人;四青村有5个村民小组,共有255户985人;下桥村有21个村民小组,共有819户3152人;天子湖村有17个村民小组,共有650户2460人;姚村社区有18个村民小组,共计2024户4511人。全镇确权耕地面积12739亩,以种植林、粮为主要经济来源。工业企业主要有兴盛矿业公司和竹拉丝企业等,2016年国民生产总值为23125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12034元。
2.3 水利工程
我镇境内水利工程有:山塘261座,其中重点山塘12座,河堤32公里。
2.4 山洪灾害防御现状
2.4.1 历史山洪灾害
由于受强台风降雨的影响,2016年6月20日,我镇遭到了特大暴雨,24小时内,降雨量达338毫米。因暴雨降雨量大,来势猛,时间长,致使山洪暴发、河水猛涨。据调查统计,全乡6个村1个社区均不同程度受灾,受灾人口达15745人,因洪水和山体滑坡造成农林作物受灾面积达2913公顷,倒塌房屋134间,冲毁桥梁26座,河道垮塌835处,塘坝损毁64座,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687万元。妙泉、下桥、姚村社区、潘村受灾最严重。
2.4.2 当前山洪灾害防御、防汛、防台风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基于山洪、台风灾害的突发性和不确定性,从我们近几年来进行山洪、台风灾害防御工作来看,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特殊的地理位置,防灾信息传递困难。区域内山高坡陡,群众居住分散,有的村小组通讯信号不稳定,通信较差。且大多数公路与通信通电线路均靠近山沟溪河边,每次遇山洪灾害发生,公路被冲毁中断、通信及输电杆线被冲倒毁坏,对信息传递造成相当大的困难。
二是防御工程措施较少、非工程措施薄弱,防御工作难度大。经实地调查,我镇区域内真正能防御山洪灾害的工程措施比较少,即使有防护堤,在山洪灾害发生时河堤防洪能力相当差,不能抵御洪水侵袭,同时,有些河道由于没有建筑挡砂坝,排洪渠等水利工程设施,致使每次发生山洪灾害时,只能听天由命,任山洪泛滥成灾。非工程措施相当薄弱,我镇区域内仅有4处自动雨量观测站点,即妙泉、潘村、下桥、红旗水库管理处。
三是我镇区域内水土流失严重,是导致山洪灾害的重要原因所在。其主要原因是80、90年代森林超量砍伐,加之不少群众乱砍滥伐、毁林造地使山林植被受到严重破坏,导致大量水土流失,造成河道淤塞严重,河床抬高,河道行洪不畅。
3 山洪、台风灾害区域划分
3.1 划分原则
山洪、台风灾害划分为危险区和安全区两个区域,危险区是指受山洪、台风灾害威胁的区域,一旦发生山洪暴发、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情况,将直接造成区内人员伤亡以及房屋、设施的破坏。危险区一般处于河谷、沟口、河滩、陂坡下、低洼处和不稳定的山体下。安全区是指不受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威胁,地质结构相对比较稳定,可安全居住和从事生产活动的区域,安全区是危险区人员的避灾场所。安全区一般应选在地势较高、平坦或坡度平缓的地方,避开河道、河口、陡坡、低洼地带。
3.2 危险区
根据我镇山洪、台风灾害可能发生的程度和范围的调查,基本情况如下:居住在山洪暴发危险区的居民主要分布在,永丰河两岸,居住居民68户235人,桥梁有6座,农田有560亩。姚村河两岸,居住居民128户398人,有桥梁 7座,农田812亩。下桥河两岸,居住居民63户211人,有桥梁5座,农田1015亩。红旗村友谊河沿岸居民32户101人,有桥梁3座,农田865亩。
4 组织指挥系统
4.1 组织指挥机构
为切实贯彻中央、省、市、县的有关防汛文件精神,减轻洪涝、台风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组织和领导山洪、台风灾害防御工作,成立了姚村镇防汛防台风指挥所,领导和组织全镇山洪、台风灾害防御工作。山洪、台风灾害防御实行统一领导,各村、各部门单位协作配合的原则,共同做好防山洪、防台风和抢险救灾工作。其办事机构设在镇经发办,设办公室主任一名,由水利负责人担任。
镇长任指挥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指挥部下设信息监测、转移、调度、保障4个工作小组和1个应急抢险队。各行政村成立以村主任为责任人的山洪、台风灾害防御工作组。同时,各村成立以基干民兵为主体的应急抢险队(每队15-20人)。每个村、组均要落实降雨和水位、工程险情、泥石流、滑坡监测人员,确定一名或几名信息员,并造花名册报送镇防办及县防办备查。信息员向相应工作组报送有关情况。
姚村镇防汛指挥所组成人员
|
姓 名 |
职务 |
电话 |
指挥长 |
陈敬亭 |
镇党委书记 |
13956579020 |
副指挥长 |
徐铭峰 |
人大主席 |
13966160905 |
副指挥长 |
刘伟 |
党委委员、武装部长 |
15357580207 |
成 员 |
涂仕友 |
派出所所长 |
13966225220 |
成 员 |
王宏浩 |
农综办副主任 |
18110808578 |
成 员 |
凌励 |
经发办主任 |
18256351413 |
成 员 |
黄纪奎 |
卫生院院长 |
13966217433 |
成 员 |
汪安英 |
自然资源规划所长 |
13013137575 |
成 员 |
徐凡 |
应急办副主任 |
18075410765 |
成 员 |
熊 奎 |
水利负责人 |
13637215759 |
成 员 |
罗兴传 |
财政所所长 |
13966207656 |
成 员 |
魏晓燕 |
社会事务中心主任 |
13635638721 |
成 员 |
孙建华 |
武装部副部长 |
18056352060 |
4.2 职责和分工
镇防汛抗旱指挥所在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山洪、台风灾害防御工作。全镇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其职责如下:
指挥长:由镇长担任,负责全乡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与指挥。检查督促山洪灾害预案及各级职责的落实,并根据山洪预警汛情的需要,指挥、调度、命令、调集抢险物资器材和人员。
副指挥长:由分管水利人大主席、人武部部长担任,协助指挥工作。
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具体负责全镇山洪、台风灾害防御日常工作。负责拟订全镇山洪、台风灾害防治的发展规划并贯彻实施;制订全镇防御山洪、台风灾害防御预案、洪水调度方案;指导、推动各行政村制定和实施山洪、台风灾害防御预案;督促指导境内河道、渠道内阻碍行洪的障碍物清除;负责抗洪抢险技术指导和水毁工程的修复等。执行镇党委、政府及上级指挥部命令。加强值班,确保防灾避灾信息及时上情下达、下情上报。
镇人武部:具体负责民兵参加抗洪抢险工作。
民政所:负责灾民生活救济工作,及时向县防汛办和县民政局上报洪涝灾情统计资料。
自然资源规划所:负责监测预报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并制订好预防防治方案。
经发办:全力配合防办做好各项工作。
卫生院:负责做好灾区卫生防疫和医疗救护工作。
党政办:负责协调电信通讯设施防洪安全,保证雨水情和抗洪抢险调度命令传递及时、准确,保证防洪指挥联络畅通。
供电所:负责所辖电力工程的运行安全,保证抗洪救灾的电力供应。
信息监测组:负责对县、镇防指、气象、水文等部门各种信息的收集与传递。掌握本镇区域各村组信息员反馈的山体开裂、降雨等信息,及时为指挥长决策提供依据。
姚村镇信息监测组人员名单表
序号 |
姓名 |
职务 |
电话 |
1 |
李念胜 |
组长(镇党委副书记) |
13965658711 |
2 |
刘宗甫 |
副组长(气象员) |
13329291190 |
3 |
熊永生 |
成员(妙泉村党总支书记) |
18110816688 |
4 |
朱顺根 |
成员(潘村村书记) |
13966160010 |
5 |
谢传江 |
成员(四青村副书记) |
115856309465 |
6 |
方元明 |
成员(红旗村党总支书记) |
15056276127 |
7 |
陈新 |
成员(姚村社区党总支书记) |
18715498929 |
8 |
陈建华 |
成员(天子湖村主任) |
15956313580 |
9 |
胡国燕 |
成员(夏桥村党总支书记) |
13605639481 |
说明:成员为各危险区村书记、主任。
转移组:负责按照指挥长和县、镇防指的命令,组织群众按预定路线转移,一人不漏地动员到户到人。
姚村镇转移组人员名单表
序号 |
姓名 |
职务 |
电话 |
1 |
丁文健 |
组长(纪委书记) |
15156398996 |
2 |
陈迎春 |
副组长(副乡长) |
13856370003 |
3 |
王友祥 |
成员(妙泉村副书记) |
13965665682 |
4 |
朱顺根 |
成员(潘村村书记) |
13966160010 |
5 |
谢传江 |
成员(四青村副书记) |
15856309465 |
6 |
徐立海 |
成员(红旗村主任) |
13485935518 |
7 |
李国龙 |
成员(姚村社区副书记) |
18756372375 |
8 |
陈建华 |
成员(天子湖村主任) |
15956313580 |
|
齐祖前 |
成员(夏桥村副书记) |
13865494926 |
说明:成员为各危险区村主任、副书记。
调度组:负责与交通、林业、民政、水利、财政等部门与单位的联系,调度并管理所有抢险救灾物料、车辆等,且负责善后补偿与处理。同时,在抢险中经指挥长同意,有权紧急征用抢险所需的一切物料及车辆,确保灾民的生活生产。
姚村镇调度组人员名单表
序号 |
姓名 |
职务 |
电话 |
1 |
徐铭峰 |
组长(人大主席) |
13966160905 |
2 |
丁文健 |
副组长(纪委书记) |
15156398996 |
3 |
熊奎 |
成员(水利负责人) |
13637215759 |
4 |
徐凡 |
成员(应急办副主任) |
18075410765 |
5 |
王鸿浩 |
成员(农综办主任) |
15156363681 |
保障组:负责转移人员的安置,逐户逐人落实,确保灾民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的水喝,有病能得到医治。
姚村镇保障组人员名单表
序号 |
姓 名 |
职务 |
电话 |
1 |
徐铭峰 |
组长(副书记) |
13966160905 |
2 |
陈林 |
副组长(党委委员) |
18956380560 |
3 |
罗兴传 |
成员(财政所长) |
13966207656 |
4 |
黄纪奎 |
成员(卫生院长) |
13966217433 |
5 |
宗在平 |
成员(派出所指导员) |
13865338377 |
6 |
卢甜妹 |
成员(办公室工作人员) |
13731888821 |
应急抢险队:由镇政府组织成立一支以基干民兵和镇政府机关干部等组成的约30人的抢险队。每个村也建立一支20人的抢险队。在紧急情况下,各抢险队员自备电筒、雨衣等工具,听从命令进行有序的抢险救灾工作。
姚村镇应急抢险队人员名单表
序号 |
姓 名 |
职 务 |
电 话 |
2 |
徐铭峰 |
人大主席 |
13966160905 |
3 |
丁文健 |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
15156398996 |
4 |
李念胜 |
党委委员、副书记 |
13965658711 |
5 |
刘伟 |
党委委员、武装部长 |
15357580207 |
9 |
涂仕友 |
派出所所长 |
13966225220 |
11 |
熊 奎 |
机关干部 |
13637215759 |
12 |
孙建华 |
机关干部 |
18056352060 |
13 |
刘宗甫 |
机关干部 |
13329291190 |
14 |
梅长河 |
机关干部 |
13966192016 |
15 |
姚勇军 |
机关干部 |
13856388321 |
16 |
戈忠军 |
机关干部 |
15056260393 |
17 |
程宗勇 |
机关干部 |
18756377787 |
18 |
吴秀明 |
机关干部 |
13966207861 |
19 |
罗兴传 |
机关干部 |
13966207656 |
20 |
凌励 |
机关干部 |
18256351413 |
21 |
刘高华 |
机关干部 |
15956376531 |
22 |
王鸿浩 |
机关干部 |
18110808578 |
23 |
施 松 |
机关干部 |
15956199294 |
24 |
汪胜利 |
机关干部 |
15956377087 |
25 |
徐 凡 |
机关干部 |
18075410765 |
26 |
朱 曼 |
机关干部 |
15656339329 |
27 |
梅府军 |
机关干部 |
13731897761 |
28 |
方 俊 |
机关干部 |
15556312878 |
5 安全转移方案
根据不同区域的气象、水文、地理、地势及居住人口数量等因素,划定好的“二区”,即危险区、安全区和转移路线,严格控制好生产、居住房和建设活动。让村民熟悉“二区”范围和转移路线,同时熟记紧急避灾躲灾的转移预警信号,明确山洪、台风灾害的监测预警方法和疏散转移方案。
5.1 监测预警
为使镇、村、组对山洪灾害防御指挥体系科学、准确的指挥该区群众躲灾、避灾及时,在一般情况下,按县→镇→村→组→户的次序进行预警,紧急情况下按县←→村←→组的次序进行预警。县防指在接到水文、气象部门的雨情、水情信息之后,电话通知镇防办,镇防办应立即报告指挥长并通过电话通知至各村、组,各村在预警期内二十四小时连续监测巡视,发现险情应立即发出警报信号,通知到各户,并将各有关信息反馈给镇防汛办,镇防汛办立即报告县防办,如遇紧急情况(大体积滑坡、水库山塘溃坝等)村组可直接报告县防汛办,由县防指统一指挥。
预警信号为电视、电话,县防指在接到雨情、水情信息后,通过电视台,面向全县播放,同时立即电话通知到镇。
报警信号一般为锣、口哨、警报器等。如有险情出现,由各报警点和信息员报告给信息监测组,并发出警报信号,警报信号的设置因地而异,一般警报信号设置为:断续鸣声,表示险情可能出现,全区动员,提高警惕,指挥人员到位,做好一切准备,部分开始转移;连续鸣声,表示险情出现,继续按预定路线有次序地转移至安全区。
5.2 人员转移
5.2.1转移原则和方法
转移工作由转移组负责,采取镇、村、组干部包片负责的办法,统一指挥,统一转移。
本着就近、安全的原则进行安排,先人员后财产,先老弱病残人员后一般人员。采取对户、搭棚二种安置方法。信息员和转移组成员必须最后离开山洪、台风灾害发生区,并有权对不服从转移命令的人员采取强制转移措施。搭棚地点选择在居住附近坡度较缓,没有山体滑坡崩塌迹象的山头上。不能搭在山谷中或其出口两侧的山坡上。雨停后,确认其住房安全后才能允许群众搬回。
制作好山洪、台风灾害防治工作明白卡,将转移路线、时机、安置地点、责任人等有关信息发放到每户。另外各村还要制作标识牌,标明安全区、危险区、转移路线、安置地点等。
如果在转移的过程中,原制定的交通、通讯线路中断时,各村、组要采取及时抢修或选择其他安全的路线,把群众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5.2.2转移路线
各危险区居民接到转移信号后,必须迅速按预定路线转移。各村在汛前拟定好转移路线,汛期必须经常检查线路上是否出现异常,如有异常,则及时修补或改变路线,以免安全路上出现险情。转移路线避开跨河、跨溪或易滑坡地带。红旗村:若遇强降雨天气,河面水位暴涨,必须提前将大袁村村民、黄胜一家转移到红旗水库指挥部、村前、村西、村东危险区域村民转移到老袁村小学进行安置。潘村村:潘世堂处地质灾害点,如遇险情撤离路线为沿索道主干道向东往村委会转移。杨村组乌光岭,傅宏州、潘荣华、潘耀树、潘荣忠、马德春等几户住房,遇险情后疏散路线为下八村至杨村组主干道向东方向往下八村组村民郑玉禄处撤离。庄村岭组程乐友住房处,在山洪较大时其住房仍然有较高的危险系数,要做好应急疏散准备,撤离路线沿庄村岭主干道往东撤离,安置地点为泰清生态园。姚村社区:如遇险情,以下三处为重点疏散区域,草街组村民为疏散一区,转移路线至姚村中心学校进行安置。佛山楼后院、菜市场居民为疏散二区,转移路线至社区委员会办公楼进行安置。夏桥村:如遇险情,朝阳、花果组村民沿转移路线至夏桥幼儿园进行安置;路途、瓦沟组村民沿转移路线至夏桥村委会安置。妙泉村:如遇险情,姚家塔组沿永丰河居民作为重点人群疏散区域,分别沿转移路线至村委会办公楼进行安置;红星组村民沿转移路线至盛村老年活动中心进行安置;莹石矿安置区村民沿转移路线至红山小学进行安置。天子湖村:遇紧急情况,杨德甫全家人口转移到西坡茶厂,樊小平全家转移到村委会,王维斌安置到王忠文家,丁秀山转移到丁邦文家,张时忠转移至村委会,郭明清转移至张安发家,周世贵、周世文转移到原西坡村委会,周世传转移到原西坡卫生室。四青村:如遇紧急情况,一是就近转移到安全的村民家中,二是转移到村委会办公楼。
6 抢险救灾
一旦发生险情,各村在及时向乡或县防汛指挥部报告的同时,各组和应急抢险队立刻投入救灾工作,把被困人员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确保灾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尽量减少财产损失,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强制征用和调车辆、设备、物资等。对被转移安置的灾民,一般在24小时内,保障组应做好有关食品和生活品的供应工作,按人定量发放的食品经费由民政部门在救灾款中解决一部分,镇政府和村委会给予适当的补贴,除特殊灾民外,不足部分由灾民自行负担。对可能造成新的危害的山体、建筑物等,指挥部要安排专人监测、防御。洪灾发生后,镇卫生院和相关村医疗站必须迅速组织防疫医疗队带足医疗器械及防病药品到灾区,对灾区人民进行防疫、防病工作,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做好医疗防病工作,防止疾病的流行蔓延,确保灾区人民的身体健康。
有关单位迅速组织力量抢修水、电、路、通信等基础实施。
7 保障措施
7.1 汛前检查
镇防汛指挥所应组织检查组对有关人员变动情况进行核实、补充,并重新登记造册。对所辖区域进行全面普查,发现问题做好登记并及时处理,同时对可能引发山洪、台风灾害的工程、区域等安排专人负责防守。做好安全隐患排查,发现新问题,要建立好明白卡工作,同时采取整改措施,该搬迁的动员搬迁,该治理的令其治理。水利、国土、规划部门严禁审批沿河、切坡建房。
7.2 宣传培训及演练
对本预案内的主要内容,要利用会议、墙报、标语等多种形式向辖区内群众进行宣传。各村组织危险区内的群众熟悉转移路线及安置方案。镇防汛指挥部每年汛前要组织乡村应急抢险队开展至少一次的实战演练工作,为在抢险救灾工作中提高效率和增强抢险救灾过程的适应能力。
7.3 纪律
1、在汛期内,安排24小时值班制,值班人员不得擅自离岗,并做好值班记录,主要领导24小时不关机,确保防汛信息畅通。
2、在山洪、台风防御和抢险救灾过程中,任何单位、部门和个人不得擅自离岗,并且要服从防汛指挥部的安排做好各自的工作。
3、我镇与各村签订防汛责任制,把具体的责任人落实到村、到组、到人,实行层层责任包干制,形成责任网络。
4、汛期过后,镇政府对山洪、台风灾害防御工作进行总结、评比、表彰。对山洪、台风灾害防御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对表现突出而英勇献身的人员,按有关规定报请上级追认烈士;对山洪灾害防御工作中玩忽职守造成损失的,依照有关规定,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并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8 附则
8.1 预案管理
本预案一般为每3年修订一次,情况有较大变化时应及时修订。
8.2 实施时间
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二0二一年五月十二日
主办单位:郎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3418210040
联系电话:0563-7031842 E-mail:langxixxb@163.com
版权所有:郎溪县人民政府 皖ICP备07502513号-1 皖公网安备
34182102000001号 本站已支持IPv6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