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 长辈版
涛城镇政府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涛城镇政府> 财政专项资金> 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 退耕还林(草)现金补助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 政策与标准
索引号:
11341722003252035C/202105-00052
组配分类: 政策与标准
发布机构: 涛城镇政府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退耕区的困难 文号:
成文日期: 2021-05-08 发布日期: 2021-05-08
索引号:
11341722003252035C/202105-00052
组配分类: 政策与标准
发布机构: 涛城镇政府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退耕区的困难
文号:
成文日期: 2021-05-08
发布日期: 2021-05-08
退耕区的困难
发布时间:2021-05-08 10:02 来源:涛城镇政府 浏览次数: 字体:[ ]

退耕区多属于自然环境恶劣、交通不便的山区或半山区,平川谷地很少,我们调查的市县平地多在10%以下,山地和丘陵地占90%以上,这种自然环境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水土流失。以神池县为例,全县水土流失面积127740公顷,占到土地总面积的88.6%,年侵蚀模数8900~22000吨/平方公里,年流失肥土1957.3万吨,全氮含量约4.6万吨碳铵,速磷含量858吨过磷酸钙。水土流失使退耕区的耕地变得更加贫瘠,粮食平均每市亩产量只有150斤左右。

退耕区另一个对人口生存影响较大的普遍现象是干旱。以忻州市为例,大部分地区春旱每2~3年一遇,夏旱每3~5年一遇。而且旱灾发生的频率变化是由低到高,逐年增多。1571年到1670年的一百年中,共出现29个旱年,机率为29%,其中大旱年10个,机率为10%;1871年至1970年的一百年间,共出现过33个旱年,机率为33%,其中大旱年13个,机率为13%;1951年至1974年的24年间共出现过11个旱年,机率高达45.8%,其中大旱年4个,机率为16.7%。据有关史料记载,忻州境内连续干旱三四年甚至四五年也是常有的事。1990年至2001年的12年间,共发生旱年6个,机率达50%。1999年至2001年的三年大旱,粮食减产五成以上,许多农村几乎颗粒无收。1999年的大旱灾使方山县8.1万人全部返贫,返贫率达100%。
由于连年干旱,退耕区缺水现象十分严重,不少山区村庄水源枯竭,人畜吃水非常困难。五寨县的峰子头村,深沟中的泉水由于天旱已枯竭两年,人畜吃水全靠在10公里以外的县城拉水,每车6.5吨,120元。如果家里养有牛羊的,一年差不多需要10车水。不少家庭都承受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