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 长辈版
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林业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新闻发布> 新闻发布会及其他发布实录
索引号:
11341722MB1682621B/202101-00048
组配分类: 新闻发布会及其他发布实录
发布机构: 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林业局)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郎溪县扶贫局关于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新闻发布会 文号:
成文日期: 2021-01-04 发布日期: 2021-01-04
索引号:
11341722MB1682621B/202101-00048
组配分类: 新闻发布会及其他发布实录
发布机构: 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林业局)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郎溪县扶贫局关于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新闻发布会
文号:
成文日期: 2021-01-04
发布日期: 2021-01-04
郎溪县扶贫局关于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2021-01-04 11:39 来源: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林业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一、发布会主题: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新闻发布会

二、发布单位:郎溪县扶贫局

三、发布会时间:2020年12月31日下午3:00

四、发布会地点:县数据资源管理局2楼2号开标室

五、新闻发布会主要内容:通报了2020年以来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

六、发布会出席人员:郎溪县扶贫开发局党组书记、局长吴晓,郎溪县扶贫开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华

发布人:吴晓

主持人:陈华

七、邀请参加媒体:郎溪电视台,今日郎溪,郎溪发布,郎溪论坛,郎溪政府网、郎溪新闻网

八、新闻发布会议程:通报了2020年以来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




扶贫局关于全县脱贫攻坚

工作新闻发布会通稿

县扶贫局

2020年12月31日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非常感谢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郎溪脱贫攻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下面,我通报一下2020年以来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

一、各项任务指标完成情况

郎溪现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496户14719人,今年拟脱贫113户317人,经过省脱贫攻坚第三方评估,全部达到脱贫标准。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切实履职尽责,高位推进任务完成

一是攻坚体制逐步健全。健全领导靠前指挥,力量下沉一线”工作责任体系,成立由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指挥长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指挥部实现县处级干部联镇包村包保网格全覆盖。坚持“一抓双促”,筑牢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选派县委常委和县人大、县政协党组书记担任9个乡镇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党委第一书记,16名县级党员领导干部担任16个重点村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党组织第一书记(村委会第一主任)2018年以来,县委、政府主要领导用于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累计 517天,对全县28个贫困村开展专题调研达165次,走访贫困户420户。二是全面实现村出列。28个贫困村于2017年全部出列。三是全面实现户脱贫。2014年脱贫4000人、2015年脱贫9645人、2016年脱贫5090人、2017年脱贫142人、2018年脱贫304人、2019年脱贫360人。截至目前,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累计脱贫19541人,剩余317名未脱贫人口也全部达到现行脱贫标准。四是群众获得感明显提升。2015年底至2019年,全县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7779元增加到25664元,年均增长9.6%。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2014年底的3675.95元增加到2020年的12346.67元,人均纯收入增幅235.88%。全县28个贫困村新增到村产业项目224个,村集体经济总收入由2014年底的70.28万元增长到2020年的预计1002万元

(二)落实帮扶措施,克服疫情汛情影响

一是全速推动复工复产。扎实开展“抗疫情、补短板、促攻坚”专项行动,全力克服新冠疫情不利影响。今年以来,全县贫困人口已务工5587人,为2019年同期的109.42%实现了“四个清零”的目标。我县相关做法得到上级部门肯定,《郎溪县“四保”吹响脱贫攻坚集结号》被省《政务要情》第40期采用,《郎溪县三措并举,吹响战“疫”扶贫集结号》被省扶贫办扶贫开发简报2020年第6期刊载。二是全面开展排查摸底。组织镇村干部走村入户,全面掌握贫困群众生活受困、产业受损、房屋倒损等情况,建立工作台账。汛期以来,我县受灾人口约4.18万户12.5万余人,其中贫困户328户823人、边缘户9户23人,转移安置120户202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232万元;住房不安全2249人,已全部落实危改项目。三是全力开展救助帮扶。针对贫困户、边缘户受灾情况,全力帮助开展生产自救,基本生活全面保障,生产经营逐步恢复,受灾损失基本消除。县应急局安排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1178万元,按照规定程序用于受灾群众生活救助和房屋维修;县民政局在疫情期间发放临时救助资金95.72万元,审批新增农村低保425人,其中贫困人口169人,全力防范因灾返贫致贫县国元保险公司快速完成全部灾情查勘,支付水稻、水产、烟叶等各类理赔金额1933.46万元;县农业农村局成立3个农业防灾救灾指导组,组织139名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生产自救,共举办灾后生产自救培训班和田间培训15期,实行点对点指导服务1500余人次,补种水稻蔬菜等作物3.61万亩补放虾苗鱼苗7400万尾

(三)逐项对标销号,全力抓好问题整改

一是建立体系抓整改成立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郎溪县整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一办三组”,抽调23名干部集中办公,制定7项工作制度。截至6月上旬,我县梳理出的60个问题,细化的226条整改任务,已全部完成整改。二是落实任务抓整改印发县整改实施方案,26个县直部门、9个乡镇制定细化方案,逐项建立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时限清单整改工作做到台账管理、销号推进。我县“健全‘四大班子’党员负责同志‘包乡走村入户’常态化机制,建立完善县乡村三级会商工作机制,上下联动推进整改”这一做法被省扶贫办作为典型经验在全省整改调度会上介绍推广,《郎溪县:“三个坚持”抓整改见成效》《郎溪县:推动整改取得实质性成效》分别被省委整改办工作简报第20、34期采用。三是一体推进抓整改。扎实做好历年来省督查、暗访、第三方评估、市际交叉考核和专项巡查反馈问题、省委巡视郎溪县反馈扶贫领域问题、巡视宣城市反馈扶贫领域问题、中央巡视及“回头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检视问题等各类反馈问题的整改,坚持一体推进、一体整改,县乡村坚持举一反三、主动认领、销号管理。截至目前,所排查出来的问题全部整改完成。四是完善机制抓整改。认真做好“当下改”和“长久立”的结合文章,实行抓整改工作与促年度任务相衔接的工作方式,坚持用制度管人、按规矩办事,确保问题整改到位不反复、不回弹。先后出台《关于防范返贫加强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的实施意见》《郎溪县村党组织书记备案管理实施细则》和《郎溪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打赢收官之战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为推进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撑。

(四)严肃执纪问责,持续深化作风建设

认真落实国务院扶贫办、省扶贫办关于克服形式主义,减轻基层负担的要求,全力为脱贫攻坚保驾护航一是加强干部管理。出台《郎溪县选派帮扶干部管理实施细则》,加强选派帮扶干部管理,严格执行“吃住在村”、签到考勤等制度,采取电话抽查、现场督查等方式,对干部履职情况跟踪问效。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建立“选派帮扶工作交流微信群”,分享经验做法及工作成效,相互对标借鉴,相互比学赶超。二是开展专项整治。扎实开展“三个以案”警示教育,深入推进“四查四看四改”专项整治、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和“两项目、两资金”专项整治,把基层减负各项决策落到实处。全面贯彻落实省、市精文减会的要求,县扶贫开发工作领导组和扶贫局发文2018年的263件,减少到目前的62件,年均减幅38.2%;召开各类会议2018年的65次,减少到目前的36次,年均减幅22.3%。同时,围绕省纪委提出的“八个紧盯十项监督”,进一步提升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做好灾后救助帮扶工作。三是严格问责问效。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精准监督、坚持抓常抓长、坚持标本兼治,充分运用巡视巡察、专项督查成果,重点整治扶贫领域履职尽责不力、腐败、作风不实等问题。2018年全县共发现问题线索52件,问责64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30人,第一种形态处置34通报典型案例19起19人。2019年全县共查处扶贫领域问题线索28件、处理37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13人,第一种形态24人,全县通报典型案例11起11人,形成强大震慑。2020年以来,全县共查处扶贫领域问题35起,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2人,第一种形态处置34通报典型案例6起。

(五)提高政治站位,压紧压实责任链条

一是强化调度推进。健全县委和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每月调度、县委分管负责同志半月调度、县政府专管同志每周调度机制。先后制定出台《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议事规则》《县“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贫困村出列和贫困人口逐年脱贫滚动规划》,按年度制定脱贫攻坚工作要点和减贫计划。逐年细化优化产业、光伏、乡村旅游等15项配套政策,形成了脱贫攻坚“1+15”政策体系。二是强化队伍建设。2017年,选调9名业务骨干到县扶贫办任职,乡镇设立扶贫工作站。严格落实结对帮扶全覆盖、每个贫困村落实帮扶单位、每名干部帮扶不超过5户的要求,全县27个单位结对帮扶28个贫困村,全县2218名机关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2018年以来,明确分管副县长专职抓扶贫;县直行业部门组建扶贫专班;县扶贫办33名专职干部到岗;乡镇党委副书记分管扶贫,1名乡镇副职兼任扶贫工作站站长专管扶贫;扶贫工作站3-5名专职人员、每村2名扶贫专干保障到位全县专职扶贫干部充实到362名。三是强化业务培训。常态化开展县乡村三级业务培训,邀请省市扶贫专家进行业务授课印发扶贫政策“一问一答”、《省脱贫攻坚政策问答》《省脱贫攻坚操作规程》《精准扶贫口袋书》《脱贫攻坚工作指南》等政策解读培训材料;采取闭卷测试、随机提问、考核访谈等多种方式,提高帮扶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2018年以来,共组织脱贫攻坚业务培训40有效提升全县干部职工政策理论水平和脱贫攻坚业务本领。树牢优先提拔扶贫队伍干部的用人导向,2018年以来已从脱贫攻坚一线提拔重用了20名实绩突出、成效明显的干部

(六)坚持因地制宜,规范政策措施落实

进一步完善脱贫攻坚政策体系,明确部门任务,健全工作机制,根据贫困群众生产资源、劳力状况等,逐户制定年度帮扶方案,着力推动政策措施落实。产业扶贫方面:积极推广“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结合到村农业产业项目,建设产业扶贫园区,28个贫困村实现特色种养扶贫产业园区全覆盖,形成了黄茶、白茶、稻虾、青虾、芦笋、花卉苗木等特色产业基地,贫困村“一村一品”专业村8个、产业专业村20个。推动“一村一品”向非贫困村覆盖。2017年来,积极发展特色种养业到户项目,现有自种自养达省标2700余户,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超过 1.3万余人次,共发放到户奖补资金2178.4万元。坚持每年举办电商培训班,计完成电商培训贫困人口763人次;指导贫困户成功注册网店25个,共发放到户电商奖补资金30.75万元加强全县16座村级光伏电站日常管护,并网以来10月份,累计发电245.5万度,可实现总收益242.14万元。完善提升梅渚镇周家村、涛城镇黄墅村、姚村乡姚村社区3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八个一”建设工程2016年以来共投入资金300万元消费扶贫方面:截止目前,我县共申报扶贫产品155个,国扶办已经审核通过99个,完成销售额2.02亿元。“三专一平台”建设进展较快,共设立消费扶贫馆4个,消费扶贫专区17个(其中线上专区1个)。计划铺设消费扶贫智能专柜270台,已落实优质点位300个。积极组织参加全省优质特色扶贫产品展示展销会,9家企业31个扶贫产品实现销售43.83万元。就业扶贫方面:深化“三业一岗”就业扶贫模式,支持扶贫龙头企业、扶贫车间、各类经营主体以及工程项目优先吸纳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2016年以来,招募就业(居家)扶贫基地29个,就业扶贫驿站6个,就业扶贫车间4家,提供就业岗位1304个;组织就业脱贫技能培训496人次;举办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35场;开发并稳定村级辅助性公益岗位419工资均按月足额打卡发放。社保兜底方面:加快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政策衔接,加大工作推进力度2016年以来共计发放贫困人口农村低保261153人次、8776.57万元,农村五保28102人次、1308.38万元,农村五保护理补贴3042人次、28.9万元,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86502人次、494.7万元,护理补贴75363人次、452.18万元,孤儿生活补贴1863人次、157.695万元。金融扶贫方面:坚持“应贷尽贷”原则,健全扶贫小额信贷三级台账,落实“三项措施”清单和“四级责任”机制。2016年以来,总计发放小额扶贫贷款4436 户,金额19528.1万元社会扶贫方面:中国社会扶贫网注册率100%,对接成功率达到98.53%。持续开展扶贫日系列活动,积极组织扶贫项目认领和认捐活动,2018年以来共发动59个单位认领扶贫项目82个,累计认领帮扶资金529万元。

(七)强化担当作为,积极推动工作落实

一是加快补齐短板弱项坚持“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突出问题动态清零,确保不出现返贫致贫现象义务教育方面,实现贫困生生活资助全覆盖,中职学生全免学费。33个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改善。2016年以来,共资助建档立卡家庭学生9781人次,发放资金833.1万元;雨露计划贫困中高职学生资助1749人次,280.275万元。基本医疗方面,2017年以来,农村贫困人口享受综合医保政策142531人次,费用补偿8332.06万元,平均实际报销比例为89.51%。87个有扶贫开发任务的村卫生室和村医实现全覆盖。住房安全方面,2016-2020年度中,累计完成农村危房改造项目共计3133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193户,共计拨付补助资金3171.6万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补助资金1401万元。饮水安全方面,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及其他农饮工程建设项目合计投入资金3031.15万元,涉及工程52处,受益人口105990人,其中贫困人口为6418人二是全面夯实基层基础。坚持“应纳尽纳、应退尽退”,今年以来,分别于3月、5月、7月、9月,开展了四次贫困人口动态调整工作,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成员自然变更增加共133人,自然变更减少共433人;边缘户新识别3户13人;边缘户自然变更减少11人,自然变更增加14人。严守贫困人口退出标准,严格入户调查、村民小组评议等退出程序,完成脱贫标注113户317人。坚持“周反馈、月通报”制度,常态化开展数据清洗与整改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今年以来,共核销疑点数据1.56万余条,核实修改错误数据1580条。季度,我县数据质量在全省位于第一方阵。组织开展“村户档案质量提升”和精准扶贫档案标准化建设,逐步提升扶贫档案质量,在打造3个县级试点的基础上,指导每个乡镇再打造2个村级档案示范点并全面铺开推进,目前已基本完成。三是全面加强项目管理。实行扶贫项目联合预审机制,进一步优化扶贫项目资金管理规程。用活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村级产业项目,村级主导产业凸显,发展后劲显著增强。2014年以来,我县共计安排各级财政专项资金21761.02万元,用于462个项目。其中,我县2020年安排扶贫项目87个,专项扶贫资金投资总额3916.3万元,截至目前专项扶贫资金资金支出3849万元、支出进度98.28%。出台扶贫资产管理办法和管理操作细则,做到扶贫项目权属清晰、管理规范、运行有效、监管明确。目前,登记入账2016年-2019年383个项目18932.47万元。我县扶贫项目资金工作2018、2019年在全省有扶贫开发任务的70个县(区)扶贫项目资金绩效考核中分别位列第5、第3名。

(八)坚持多措并举,巩固提升脱贫成果

一是加大“双基”投入。推进水、电、路、讯、厕等基础设施改造提升,贫困地区群众出行难、用电难、上学难、看病难、通信难等长期没有解决的老大难问题普遍解决。2014年以来,共修建村级道路635公里,总投资金额16307万元,全县村民组通硬化路达95.31%;投入农村电网改造金额13137.6万元,农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914%完成9个乡镇LTE移动基站建设任务,农村自然村光纤覆盖率达到100%,贫困村互联网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共建成并挂牌9个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87有扶贫开发任务的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100%。二是壮大集体经济。扎实推进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争取上级扶持资金840万元,县级安排资金1250万元。中央级扶持村20个、省级扶持村5个、市县扶持村10个和“消薄村”12个,51个村共实施发展项目34个。目前,全县28个贫困村年集体经济收入预计平均超30万元。三是加强监测预警。紧盯“三户一体”特殊群体,出台《关于建立健全“五防”机制确保全面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实施意见》,对不稳定脱贫户、边缘户建立专门台账,细化具体措施,防范化解各类风险。1-10月,新增农村低保679人,其中贫困人口249人;临时救助累计救助921人次,146.97万元,其中贫困人口191人次,19.05万元。通过入户调查、村级评估、乡镇审核,全县88户边缘易致贫户、5户脱贫不稳定户已于10月底全部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四是推进平滑过渡。指导各乡镇科学编制村产业项目、基础设施项目计划,对接行业扶贫部门编制到户项目计划,尽快建立2021年扶贫项目库,为明年脱贫攻坚工作打好基础。出台《关于实施“五大振兴工程”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决定》,探索解决相对贫困纳入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途径,研究完善驻村帮扶、定点帮扶、社会帮扶等工作机制,从超常举措向常态帮扶转变,从集中攻坚向长效机制转变,推进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平滑过渡。

(九)凝聚攻坚合力,实行分类精准帮扶

一是落实双包责任。优化脱贫攻坚“单位包村、专职分管、干部包户”的工作网格,全县59个单位定点帮扶全县87个有扶贫任务的村(社区),及时制定包村帮扶计划,落实项目、资金、政策等帮扶措施,积极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及时纾困解难。3094名市县两级干部职工精准包保帮扶所有贫困户,不落一户、不漏一人。组织开展“五问五做一排查”帮扶行动,疫情期间,帮扶干部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平均与贫困户对接1.6次二是完善帮扶措施。出台《关于制定2020年度建档立卡贫困户“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的通知》,坚持因户因人精准施策,落实“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要求,为全县所有贫困户量身精准制定帮扶措施。落实帮扶干部每月至少入户走访1次要求,全面扣牢帮扶责任链条。坚持现行标准,加强责任落实和帮扶力度,着力推进各项政策举措进村入户。目前,帮扶方案措施逐步落实并产生实效。三是加强驻村帮扶。摸排143名选派帮扶干部的年龄结构和在岗情况,及时调整补充驻村干部,28个贫困村驻村工作队成员全部配备到位。向59个有扶贫开发任务的非贫困村派驻党组织第一书记,主抓脱贫攻坚。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选派帮扶工作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通知》,组织开展选派帮扶工作“集中走访月”活动,并列支15.73万元党费进行慰问。今年以来,新发镇双桥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余光云、姚村乡妙泉村党委第一书记王勇等先进典型和《郎溪县“四个一批”强化帮扶干部激励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等经验做法在中央和省市县媒体刊登刊载四是加强结对帮扶。利用1500万元帮扶资金建设的岳西县30个扶贫产业项目全部建成,受益贫困人口3840人;组织基层工会开展“工会参与消费,助力脱贫攻坚”活动。目前,全县69家基层工会共采购岳西县农特产品约91.68万元。双方互派6名优秀干部进行挂职交流。帮助转移岳西贫困人口赴外县就业6人,实现就近就地就业50人,帮助就业技能培训100人。新华网先后刊登《皖南“金叶”扎根大别山——一片茶叶的两地缘》《郎溪县岳西县“携手”决战脱贫攻坚样本剖析》,专门报道郎溪、岳西县域结对帮扶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