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卫健委关于郎溪县“十件大事”推进三季度进展情况
发布时间:2020-10-30 08:10
来源:县卫健委(县中医药局)
浏览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推进县人民医院“三五”创建和门诊住院综合楼建设。一是印发县人民医院《关于在三级医院创建工作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通知》、《关于在推进三级医院创建工作中严明各项纪律要求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医院全体人员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制定《郎溪县人民医院“十佳医生”、“十佳护士”评选活动方案》,激励医务人员创先争优,营造创建竞争氛围,评选出“双十佳”人选并进行表彰。二是按计划推进门诊住院综合楼项目建设,目前,2#住院楼首层混凝土浇筑已全部完成;门诊楼首层21-31轴架体已完成;二层1-12轴模板完成90%,钢筋完成80%,12-21轴架体完成90%,模板完成30%;地下车库已完成第一块回填土。三是完成县人民医院新进设备1.5T磁共振和64排螺旋CT合同签订,报废的0.4T核磁已经拆卸完毕,1.5T核磁防护工程已进入施工,预计9月底新核磁将投入使用。64排CT已经安装完毕进入调试阶段,调试完成后即可投入使用。完成神经外科手术显微镜招标,为医院临床医疗服务提供硬件保障。完成人力资源管理项目、工作量绩效核算咨询及信息系统开发项目招标,9月4日召开了项目启动大会,将完善各岗位的工作职责,核定科学的薪酬方案,努力体现按劳分配、向高技术、高风险、高奉献倾斜的原则,充分发挥医院未来工作指挥棒的引导作用。四是根据三级医院专业技术队伍建设要求,县人民医院按程序选拔7名临床、医技科室负责人;新成立了科教科、质管办和医学工程部,并确定了相关负责人,进一步完善了医院行政科室设置;进一步提升县人民医院院感质量管理,对新生儿室、产房、手术室和消毒供应中心进行院感质量督查。对部分科室的床位变动进行核实、调整,提前做好三级医院执业登记数据统计工作。五是邀请了中国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虞德才副院长和申建民主任来县医院进行三级医院创建准备和设置评审专题培训。8月7日下午,县人民医院领导班子成员、全体二级机构负责人以及在职党员参加培训。六是开展人才引进工作。县人民医院校园招聘活动,截止目前共计报到31名(其中临床医学16人,计划52名;麻醉学2人,计划3名;医学影像学3人,计划4名;中医学1名,计划1名;药学2人,计划4人;康复治疗2人,计划2名;护理学5人,计划10名);本年度校园招聘计划85名,8月中下旬已组织面向近三年毕业的医药卫生类毕业生公开招聘报名工作,并动员已签约报到的符合条件人员积极报名,共计符合条件报名人员81名(其中临床医学专业仅15人报名),预计9月19日进行专业测试(面试)。完成李明主任引进事宜,县人民医院2020年人才引进8名计划已经通过县政府网站发布公告。
(二)依法依规推动县中医院良性运营。实施“制度建设年”活动,持续做好医院二级机构周例会制度、临床及辅助科室科间定期交流座谈制度;加快人才回流计划,成功引进前期因医院BOT模式流失温兴韬、程泽莉等专家,现已返院正式工作;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召开郎溪县中医院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启动大会,推进中医院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6月12日胜利召开中国共产党郎溪县中医院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成立大会,选举产生了郎溪县中医院党委和纪委领导班子。加强医院管理,实施中医院二级机构负责人竞聘工作,选拔医院办公室负责人、人事科负责人、医务科副科长。
(三)实施乡村卫生健康振兴“五大工程”。一是实施智慧医疗工程。6月12日,完成97个村卫生室专网和外网升级改造,配齐办公电脑、打印机等设备。近期,将实现各类卫生健康信息系统迁移到云电脑办公。二是实施基层扎根工程。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启动乡村医生定向委培,6月11日完成郎溪县2020年乡村医生定向委托培养就业协议集中签约,经早期的宣传、动员及安徽省统一的分类考试、学院的职业适应性测试、教育招生网上确认之后,今年签约招生25人,位于全市第一。普通高考志愿填报时,县卫健委择优推荐10名考生填报此专业。目前,我县今年乡村医生定向培养人数总计35人,在全市范围内领先。10月份,录取考生将入校就读。三是实施能力提升工程。实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全覆盖,成立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牵头的两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制定《郎溪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实施方案》,5月27日,召开郎溪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启动大会,布置全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工作任务。截至7月1日,全县各乡镇卫生院及医共体牵头医院共开展义诊咨询125 场,服务群众1011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1000余份。四是实施卫生洁净工程。完成全县医疗卫生机构厕所改造和新建任务,改造厕所219座,新建厕所6座。五是实施机制保障工程。成立村医养老保险改革领导小组,召开全县村医养老保险工作摸底清理会议,制发《郎溪县在岗乡村医生养老保险改革实施方案》,多次会同县财政、人社等部门现场办公、分类梳理、逐一破解村医养老保险购买难点问题,目前已完成全县153名在岗村医养老保险购买。
(四)谋划启动县中医院医养结合、中医治未病中心项目建设。县中医院肿瘤中心、医养结合、中医治未病中心项目建议、可研报告、环评等前期准备工作已完成,6月19日,赴省发改委磋商该项目入库事宜。9月11日,姜圣林副县长携卫健委一行赴太和县中医院就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方面的相关工作进行专题调研,在医院建院理念、中医药特色优势,以及在中医治未病中心、肿瘤中心的建设、管理与运营、医养结合产业打造与发展等方面做了详细了解。根据全县新冠病毒肺炎常态化防疫需求,启动县中医院核酸检测PCR实验室建设,9月4日开始,县中医院核酸检测PCR实验室已正常开展工作。预检分诊按规范标准正在进行新建,已接近尾声,准备于9月底投入使用,相关医护消毒设施设备已按规范配备到位。发热门诊改扩建项目已正式投入使用,相关设备设施、药品、消毒等防护物资正逐步到位,二期新增7间留观室,正在改造,预计9月底全部投入使用,届时县中医院发热门诊留观病床将达到12张。核酸检测在发热门诊正式投入使用后,明确进行分类核酸采集(发热病人在发热门诊采集,其他愿检尽检病人在第二采集点采集)。
(五)积极争创全国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举办了全县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班,组织全县乡村医生参加了培训和实习训练,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在乡村医疗机构的应用。5月启动中医药文化宣传月活动,举办启动仪式暨大型义诊活动,通过举办中医药义诊、适宜技术推广、中医健康巡讲、中医养生功法带教等活动,传承和推广中医药文化。
(六)加强与长三角优质医疗资源合作,提升全县诊疗保障水平。推进新医疗卫生服务合作体建设。6月3日,由县委、县人大、县政协、县政府分管县领导带队,县卫健委、县医保局、县人民医院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医疗卫生合作小组,前往南京市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磋商县人民医院与医联体建设合作事宜,双方就具体合作意向初步达成了一致。为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共同开展重点专科协作共建,县人民医院充分利用“府院”合作平台,积极谋划以五个分中心为主的相关科室工作开展,由中大医院派驻专家在县人民医院长期坐诊、查房及开展手术等系列合作工作,并确定了中大专家每周来院坐诊时间。巩固原医疗卫生服务合作体建设。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持续完善和稳固前期医疗合作关系,分别与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苏省第二中医院、南京第一医院、南京同仁医院、南京军区总院、鼓楼医院加强专科联盟建设,开展临床医疗合作交流,推进我县县级公立医院消化内镜、五官、超声、妇产等专科能力提升。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县人民医院人才储备离三级医院创建标准差距较大。校园招聘吸引力不够,应聘人员数量较少,目前实际报到仅31人,同时还存在人才流失,距离要求差距仍旧明显。因临床医师人员数量不足和缺失,大部分必设一、二级科室和医技均未能按要求独立设置。因人手不足,现有人员疲于应付日常工作,无暇开展创建相关工作,对创建工作开展极为不利。
(二)公立医院信息体系建设资金短缺。我县公立医院信息体系建设落后,县级公立医院内部信息体系建设不完备,县乡村(社区)三级医疗机构数据资源未达到互联互通、实时共享。特别是县人民医院门诊住院综合楼项目,未将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纳入预算,导致缺口资金达1860万元。
(三)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薄弱。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有限,医技人员匮乏,药品种类不全,牵头医院下转病人得不到及时、有效救治。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积极争取专业技术人才引进。积极开展校园招聘等人才引进工作。
(二)切实做好县人民医院三级创建。按照《安徽省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细则》开展质量自查,通过发现问题、反馈问题、修正问题、持续改进、循环反复,逐步加强医院组织机构建设、质量文化建设、规章制度建设、病种质量控制、信息体系建设、管理系统建设,不断完善县人民医院医院质量管理组织体系。
(三)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能力提升培训。拟定《2020年郎溪县基层卫生人员中医药适宜技术能力提升培训方案》,分两期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能力提升培训,到2020年底,中医药服务能力达到基层全覆盖。
(四)加快智慧医院建设。推进电子健康卡的应用,对接长三角,建立与长三角优势医疗资源之间的远程诊疗服务。
(五)奋力推动县中医院稳中向前。启动人事制度改革,推动县中医院全面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奋力实现医院2020年业务收入1亿元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