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溪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019年脱贫攻坚包村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19-07-26 21:03
来源: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林业局)
浏览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根据《关于调整县直单位包保帮扶村的通知》(郎扶组〔2019〕2)和《2019年脱贫攻坚工作要点》等文件要求,深化定点帮扶工作,完善“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制度。郎溪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019年度定点帮扶十字镇李村村和飞鲤镇塘埂村。我局结合部门和2个村实际,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工作,与驻村工作队深度对接,在此基础上制定2019年包村工作计划,具体内容如下:
一、村情概况
(一)李村村基本情况。李村村位于十字镇南部,北邻十字村,南与广德县毗邻,东与广德县誓节镇牌坊村接壤,西邻十字村。全村辖9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596户2399人口。辖区面积约15平方公里,粮补耕地面积3276.4亩,可养水面260亩。村党组织辖两个支部4个党小组75名党员。低保人口26户48人,五保户6人,四级以上的残疾人51人。村民家庭经济收入主要靠传统的稻麦种植和外出务工、近几年烟叶种植等,目前年人均纯收入为7850元。2018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8.62万元。截止到2018年底,全村2014年度建档立卡贫困户70户121人全部脱贫(不含2017年8月新识别的贫困户3户8人),2019年需巩固提高贫困户37户94人。
(二)塘埂村基本情况。塘埂村位于飞鲤镇幸福圩西部,东与王村村接壤,南与新法村,北与横闸村相邻,西临美丽富饶的南漪湖,属幸福圩区的最低洼部,由原塘埂、夹河、富村三个村合并而成。全村辖7个自然村33个村民小组,839户3197人。区域面积约8.7平方公里,土地确权面积6423.47亩。2018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9.2万元。塘埂村拥有丰富的水产资源,村民以从事水产养殖为主,全村种植“一稻一虾”特色种养达到5000亩。塘埂村截止目前建档立卡贫困户91户,180人,其中:已脱贫户90户177人,今年拟脱贫户1户3人。
二、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省、市、县、十字镇、飞鲤镇政府有关精准扶贫会议精神,把脱贫攻坚作为包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破口,坚持科学扶贫和精准扶贫,坚持引领发展,服务群众,转变作风;坚持因地制宜、补缺补差,通过发展社会公共事业、提高劳动力技能等方面的扶贫开发项目,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改善贫困村发展条件,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推进贫困村加快发展,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利用当地资源和市场需求,着力发展优势产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确保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增长;坚持工作到村、帮扶到户的工作机制,坚持“六看六确保”、“七个不落、一个不少”和“四严”“四单”“四覆盖”的要求,深入推进脱贫攻坚“九大工程”;扎实开展“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专项整改行动和脱贫攻坚专项巡察行动,集中开展以“严规矩、强监督、转作风”为主要内容的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项行动和脱贫攻坚专项巡察工作,聚焦“多、推、虚、浮”突出问题,抓好问题整改,加大工作力度,确保“一脱线、两不愁、三保障”基础扎实,巩固脱贫成果,提高脱贫质量。
三、成立组织
局成立了定点帮扶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朱 尧(党组书记)
祝 栋(局长)
副组长:余学东(党组成员、副局长)
成 员:徐跃平(党组成员、纪检组长)
方俊峰(党组副书记、副局长)
李永春(党组成员、副局长)
李锡宝(总工程师)
晋 平(党组成员、系统工会主席)
戴华芹(副局长)
鹿 辉(副局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做好定点帮扶的服务保障工作,李永喜、沈连军、尹先红、袁慎友、何俊、施雯为办公室成员,李永喜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四、目标措施(2019年度具体帮扶工作计划)
(一)贫困村巩固举措:
持续巩固贫困村出列成果,2019年2个村集体收入计划达20万元。积极支持2019年度扶贫产业项目建设。
1、李村村。保持发展定力,以建设生态村(全村有2万亩山场,山清水秀)和交通枢纽村(商合杭高铁郎溪站,商合杭高铁线路、宣杭铁路、318国道、G235旅游大道)为发展主线,以道路建设(逐步形成三横三纵的“村村通”道路)和水利兴修为发展基础,以一烟一稻种植(烟叶种植300亩左右,生态有机水稻2600亩左右)和产业(80.08KV光伏发电项目,汪家山千亩水栀基地,汪家山林场百亩蜜桃生态园,下时里1个规模土鸡养鸡场,曾家小湾1个规模养鸭场,下时里、朱冲等村民组60亩油茶、苗木种植)为发展动力,逐步将李村打造成“五型”美好乡村,即:全力建设基层组织的“先进村”;借力建设交通枢纽的“信息村”;倾力建设宜居环境的“生态村”;给力建设基础设施的“惠民村”;大力建设精神文明的“信用村”。2019年已经审批的扶贫产业项目是综合农业仓储项目,新建加工600平方米农业仓储用房。
2、塘埂村。创新产业扶贫机制,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增强产业助农增收活力。“一虾一稻”产业扶贫项目规模进一步扩大(2019年养殖规模已达5000亩),示范带动效应进一步增强;村级社会事业将得到进一步发展。探索实行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组织农户参加专业合作社,推行股份制经营模式,帮助贫困群众持续增收致富。飞鲤镇塘埂村努力建设成“四型”美好乡村:全力建设基层组织的“先进村”,借力建设稻虾混养的“示范村”,给力建设基础设施的“惠民村”,大力建设精神文明的“信用村”。继续扶持旺龙港生态龙虾养殖示范区基础道路建设(拟建示范区环线北埂三岔路至塘埂头段1200米水泥路);2019年已经审批的扶贫产业项目是特色种养服务(集散)中心配套设施项目,建设任务为特色种养产品分拣清洗加工区钢结构大棚400平方配套设施。
(二)贫困户帮扶措施:
1.精准核实,着力夯实基础。摸清底数作为脱贫攻坚最基础的工作、最关键的环节,以从严从实的作风,做实做细建档立卡工作, 长期按照“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活动和“大走访、大整改、大提升”活动精神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采取有效措施,深入调研走访,全面把握村情民意,找准问题,分析原因,研究对策,理清思路,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帮扶工作规划,为帮扶工作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要把贫困对象帮扶意愿细化为产业、教育、就业、基础设施、政府兜底保障、社会扶贫等9大项脱贫工程,一户一户把脉,一户一户梳理。
2.精准帮扶,着力施策发力。坚持领导联系、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和驻村工作队四到位。每个贫困村有一名四大班子领导联系、一个县直部门帮扶、一名“第一书记”驻村、一户贫困户有一名干部结对、一个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实现贫困村、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做到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制定脱贫路径图和时间表。确保目标精准、任务精准、措施精准、责任精准。细化128户贫困户“一户一台账、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帮扶措施。对有劳力但缺门路、技术、资金的,采取产业扶贫的方式帮扶;对部分有劳动能力的,通过产业扶贫、就业和社会帮扶相结合的方式帮扶;规范填写扶贫手册和整理好“户档与户袋”资料。
履行包保职责,发挥部门优势,推进生态和产业扶贫工程,做好新造林、封山育林、退化林修复和森林抚育一次性补助工作;安排国土所和局土地整理中心比对土地整治项目和新增耕地项目图斑,指导申报项目;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给予帮扶村发展帮扶资金12万元用于村级基础设施、产业、扶贫爱心超市、少数贫困户居住环境整治;围绕贫困人口最关心、最期盼的“改善住房、村村通道路、学费补助、电改、通自来水”等民生工程,明显改变解决贫困群众的行路、住房等民生问题。
3.精准管理,着力压实责任。一是从严监管驻村工作队。局主要领导要深入包保的贫困村,召开座谈会,与派驻干部谈心谈话,充分听取工作队队长和村两委干部的意见和要求;就脱贫攻坚和结对共建等方面深入交流和探讨;切实发挥“前沿关口作用”——代表单位履职尽责。二是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按照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的要求,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吸引致富能手、知识青年、返乡务工人员、成功人士等加入党组织。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投资筹劳中的示范作用,主体作用以及参与项目建设的监管作用、发展致富产业的带动作用,真正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领路人。三是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的自治作用。发挥好村委会在调动群众积极参与方面的作用,健全和完善村民自治工作机制,强化自治作用,建立一套有效推进扶贫项目实施、开展精准扶贫、群众筹资投劳、项目建设监管等方面的村规民约,让群众意识到扶贫开发是自己的事,主动参与到扶贫开发中来。四是充分发挥其他组织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做大做实群团组织、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各类基层组织,发挥他们在产业带动、吸纳贫困群众就近务工、信息服务等方面的作用。
郎溪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019年7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