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A办公
  • 繁體版
  • 智能问答
  • 无障碍
  • 长辈版
您现在位置: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政务要闻

打造宜居“休闲小城” 建设美好郎溪

发布时间:2015-12-25 10:22 来源:郎溪新闻网 浏览:
【字体大小:

天子湖路、胥河路、香山路等26条道路全部建成通车;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县城总体规划、主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棚户区改造规划、26个专项规划、8个乡镇总体规划、村庄布点规划、美好乡村中心村规划相继编制完成;郎中新校区、特教学校、职教中心、第三小学、规划展示馆、新中医院、静湖公园等配套项目建设全面完成……

回首“十二五”,我县城乡建设硕果累累,一座座高楼大厦平地而起、一条条柏油马路纵横南北、一个个美好乡村展露新姿……五年时间,县住建委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多措并举 有序推进城市建设

在静湖公园附近的“静湖华府”工地上,工人们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作业,目前该工程主体已基本完成,预计明年10月完工交付。项目技术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五年来,郎溪的变化翻天覆地,是我们每个人都能亲身感受到的。我们将会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抢抓晴好天气,加快工程作业,为我们的城市建设尽一份绵薄之力。”

“十二五”期间,为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我县共投入6.5亿元,建设完成26条城市道路,总长33.9公里;对城区背街小巷基础设施进行分批集中整治,完成整治项目40多处,硬化路面11776平方米,埋设雨水管5212;建成全县第一座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及43.88公里的配套管网,城区污水处理率达98%,实现城市环境治理重大突破。目前,城区已建成道路47条,在建道路8条,城区路网基本实现闭合畅通,城市框架全面拉开。

城区的喻兵先生于前年搬进了沁心园安置小区,原本他一家人住在伍员路上,由于城市改造项目拆迁,分配安置到了沁心园小区。如今一家三口住在近130平方米的大房子里,别提多乐呵了,“以前住家周围都是泥土路,一下雨走路都没法走”喻兵笑道,“现在小区里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没事去楼下晒晒太阳,锻炼身体,挺好的。”“十二五”期间,我县共引进较大的集中性商业配套项目10多个,面积达91.97万平方米。目前,已基本建成新时代广场、华润苏果、小商品市场、国购广场、汽贸城、建材市场一期、平港商业街等商业配套项目,建成商业面积52.96万平方米;农产品批发中心一期、亚太新天地商业正在建设中;建设完成9处公园、游园,21个绿化工程项目,郎川大道48绿化景观带、伍员路南侧街头公园、中港东路南侧绿化景观带、大义治水城史纪念公园、合溪路绿化景观带相继建成。特别是总投资约1.35亿元的静湖公项目于2014年底建成投入使用,不仅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休闲娱乐场所,同时也提升了城市品位、优化了人居环境。

“十二五”期间,我县建筑总面积达732.36万平方米,造价达169.34亿元;新建公共租赁住房2695套,完成投资19107万元;改造棚户区5052户,发放住房补贴1171.5万元,保障住房困难家庭1338户;完成7258户农村危房改造;完成十字镇等7个乡镇及建平镇南丰社区农村清洁工程建设,基本实现农村清洁工程县域全覆盖;完成新发镇、毕桥镇71户渔民上岸安居工程。

回眸“十二五” 展望“十三五”

回首“十二五”,辉煌成就将成过往;放眼“十三五”,光明新篇亟待开启。“十二五”期间,我县城市建设以新型城镇化为统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做规划,拉框架,强功能”的总体思路,有序推进了城市建设,完成了既定的目标。展望“十三五”,我县将以打造具有江南特色的“休闲慢城”为战略目标,积极呼应和融入宣城市打造皖苏浙交汇区域中心城市战略,加快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推进皖苏浙交汇区域以海绵城市、智慧城市、文化城市、特色城市为名片的新型县级中等城市建设。力争到2020年,全县城市品位和城市综合竞争力达到省内中上水平,主城区集聚人口达到15万(郎溪经济开发区集聚人口5万,共20万),主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5平方千米,全县城镇化率达到60%。持续推进县级全国文明城市、省级文明县、省级园林城市等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城市品质。

县住建委负责人表示,“十三五“期间,我县计划以道路建设引领新区扩展,引导老城区功能调整,疏导人口分布,全面改善交通结构。主要工作任务包括:加快城区路网建设,完善城区路网框架,到2020年力争实现全城路网闭合;计划新建和改建市政道路30条,道路交通设施5项;着力沟通城区水系,加大整治力度,消除水患及卫生死角,塑造沿河绿带和景观,打造江南水乡、水韵郎溪;加大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分步实施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改造,充分合理利用老城区空间,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完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从而提升城市整体宜居标准;按照先易后难、先急后缓的原则,相继完成老城区老十字街、汽车站、县医院、北港社区、祥兴马棚、老公安局、平港社区等七大片共5050余户的拆迁安置;市政公用设施工程将从供电、供水、排水、天然气、垃圾处理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工程建设力度;加快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满足迅速增长的城市人口对公共服务设施的更高需求;参照国家级智慧城市试点县建设,设立“1258”工程,即“一平台两中心”;依托郎溪优势的生态本底,选取中心城区近年来新发展区和未来五年建设区共3平方千米区域,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区域,并辅之点线结合。

“我们将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发扬住建部门善打硬仗、敢于担当的优良传统,有效应对新常态、迎接新挑战,为建设美好郎溪,幸福郎溪再立新功。”县住建委党委副书记、副主任明章林如是说。(朱媛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0条评论

*正文:
验证码: captcha

网友评论列表

    暂无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