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定目标不放松、加快发展不停步。在取得“十二五”开局之年健康平稳发展的基础上,2012年,梅渚镇集中民心、民财、民智,全力打造五大重点工程,不断提升镇域经济总体实力和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为跻身全省镇域经济发展“第一方阵”打下坚实基础。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工程,提升工业经济发展水平,打造工业强镇。在招商引资上突出招高引大,承接一批投资额度大、技术含量高、综合竞争力强、对镇域经济社会发展拉动效益大的配套项目落户梅渚;在项目推进上突出跟踪问效,完善“四个一”工作机制和分级负责制,促使签约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建成、建成项目早见效;在园区建设上突出整合提升,重点做好产业规划,加速与县开发区的对接融合,加快错位发展;在产业结构上突出调整升级,积极鼓励骨干企业早日投产达效,强力关停“五小”企业以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
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工程,提升小城镇建设品位,打造边贸重镇。按照“集镇精品化,村庄田园化”要求,在空间管制上突出高端规划、同步发展,实现“全镇一盘棋、镇村一张图”;在建设推进上突出梯次衔接、功能配套,加快建设一批“田园式”新农村;在后期管理上突出配套建设、全面启用,加快实施芜申运河定埠段拓宽改造、污水处理厂、梅溧河整治、钟梅线镇区段建设等一批配套项目,强力推进土地整治工作,确保城镇化建设的一系列成果得以巩固。
推进“特色文化旅游”工程,提升古镇历史文化软实力,打造文化名镇。在高端规划上落笔,引领精品旅游,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和一流设计单位参与全程规划,确保文化旅游出精品;在特色文化上落笔,彰显地方魅力,对多元文化、商贾文化和各具特色的文化遗产进行了全盘的梳理、保护并做好各项申报工作,打造文化品牌;在项目建设上落笔,掀起开发热潮,加快佛文化主题公园、梅渚农业生态园、旅游商品一条街等项目建设,深度开发旅游资源,重塑千年古镇风貌。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工程,提升现代农业水平,打造生态新镇。坚持“向规模要效益、向生态要出路”的思路,实施土地流转和“一村一品”。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建设高效农业示范区为带动,以现代农业基地为载体,结合农业生态园建设,推动农业在结构布局、综合效益、组织方式上实现转型升级;以争取项目建设为抓手,力争完善各类农村农业基础配套设施60个,深入实施5000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提高农产品质量。
推进“民生惠民”工程,提升群众生活水平,全力构建和谐社会。全面落实各项民生工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完善镇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快文化建设,弘扬社会文明风尚;强化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2012年,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财政总收入增长30%以上,达2.8亿元,力争突破3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10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4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1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0%以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