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皖江示范区建设年度考核结果出炉,宣城市仅次于合肥、芜湖,排名第三,受到全省通报表彰,并获得全省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实施先进市,全省只有3个省辖市获此殊荣。宣城市发改委被评为2011年度全省发展改革工作先进单位。
皖江示范区建设以来,宣城市坚持科学规划引领、基础设施先行、重大项目带动,全力推进示范区建设。按照力争成为“我省科学发展的先行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先行区和实现在中部崛起的先行区”的目标,编制了《宣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出台了《关于促进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四十条政策意见》,确定了2015年产业发展目标,即做大做强五大传统优势产业,着力培育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八大产业全部达到百亿级以上规模,其中力争打造1个1000亿元的产业。结合重点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建立了重大基础设施、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在内的项目库,共计246个项目,总投资5254.5亿元。
两年来,宣城市承接平台建设成效显著。新增省级开发区(含筹建)5个,全市达到13个。市开发区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7.26平方公里,结合西部新城建设,规划80平方公里建设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目前15平方公里起步区规划已经获批并开工建设,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18亿元。13个省级开发区和13个省级扩权强镇试点镇工业园区积极推进扩区升级,功能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合福高铁宣城段开工建设,商杭、黄杭高铁和皖赣铁路等项目有序推进。绩黄、宣宁、宁绩、芜雁等高速公路续建项目进展顺利,205国道蔡家桥至谭家桥段、老318国道广德至双桥段基本完工。宣广高速宣城东、西出入口扩建工程、宁千高速、宣狸快速通道和217省道绩溪至长安段改建项目已经开工。“水阳江”开卡工程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并正式动工;宣城设立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已经中央相关部门正式批准。
两年来,宣城市承接转移新招不断。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加快“飞地经济”发展的意见》,积极与上海、江苏、浙江等发达地区开展合作共建,大胆探索合作模式和利益分享机制,跨省域合作共建园区走在全省前列。目前全市共有市开发区玉环机电工业园、郎溪开发区无锡工业园、郎溪十字开发区经都产业园、宁国开发区医疗器械产业园等9个合作共建园区。坚持把承接转移与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型升级结合起来,努力探索科学承接产业转移新途径、新模式。坚持高端承接、绿色发展,做到在承接中转型、在转型中升级,严禁高耗能、高排放落后产能转入。同时,积极推进产业链整体承接,大力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郎溪开发区“无锡工业园”已成为以特种设备制造业为主的专业园区,短短两年,已有700多家无锡企业签约入园,协议引资近500亿元,其中超亿元项目38个。
两年来,宣城市招商引资成果斐然。以2011年为例,全市实际到位省外资金1100亿元,超过2000-2009年十年总量,增长70%以上;实际利用外资3亿美元,相当于2000-2006年七年总量。市本级及各县市区在上海、浙江、江苏等地多次举行招商推介会,并利用与央企、知名民企合作对接、皖台经贸活动、徽商大会、银企对接会等平台,持续深入开展招商推介活动。加强了国家电网、中建材等央企以及全国知名民企的发展合作,对接项目与开工224个,完成投资近300亿元。项目体量进一步扩大,2011年,新签亿元以上省外投资项目257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45个,10亿元以上项目18个。
两年来,宣城市产业结构明显优化。2011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139.7亿元,增长72%。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明显提速,实现总产值280亿元,增加值82亿元,分别增长66%和34%。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占经济总量比重稳步提升。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20亿元左右,增长10.5%左右。市本级服务业重点项目26个,总投资超200亿元。各县市区加快培育主导产业,产业错位发展的格局逐步显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