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41722MB19159667/202504-00024 |
组配分类: | 回应关切 |
发布机构: | 县应急局 | 主题分类: | 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监管 |
名称: | 高处作业安全提示,别让疏忽成为“高空杀手”! | 文号: | 无 |
生成日期: | 2025-04-21 | 发布日期: | 2025-04-21 |
高处作业安全提示,别让疏忽成为“高空杀手”!
案例一
2023年4月17日
上海市浦东新区发生一起高处坠落事故
造成1人死亡
根据现场勘察调查情况
死者从配电房西侧第一排配电柜
坠落至地面
坠落高度约为2.3米。
案例二
2024年10月7日
四川成都一小区1名工人
在安装顶棚玻璃时
不慎摔落至地面
经抢救无效死亡
什么是高处作业?
➤01 高处作业的定义
高处作业:根据《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高处作业,指专门或经常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米及以上,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具体包括以下两种:
登高架设作业:指在高处从事脚手架、跨越架架设或拆除的作业。
高处安装、维护、拆除作业:指在高处从事安装、维护、拆除的作业。适用于利用专用设备进行建筑物内外装饰、清洁、装修,电力、电信等线路架设,高处管道架设,小型空调高处安装、维修,各种设备设施与户外广告设施的安装、检修、维护以及在高处从事建筑物、设备设施拆除作业。
➤02 高处作业如何分级?
按照作业高度的不同,高处作业又可分为四级:
一级高处作业:作业高度处于2米(含2米)至5米之间;二级高处作业:作业高度在5米(含5米)至15米之间;三级高处作业:作业高度范围为15米(含15米)至30米之间;特级高处作业:当作业高度超过30米(含30米)时,便属于特级高处作业。
不同级别的高处作业,风险程度和相应的安全防护要求也有所差异。
在厂房搭建、设备检修
电力抢修等众多领域中
高空作业就像“刀尖上的舞蹈”
一旦出现疏忽
极易引发安全事故
深入了解并严格遵循
高处作业的安全规范
是每一位从业者的“必修课”
★★★★
高空作业前的准备有哪些?
➤01 对环境进行全面评估
在开展高处作业之前,务必对作业现场的环境进行全方位的细致评估。密切关注是否存在诸如强风、暴雨、雷电、大雾等恶劣天气条件,同时检查周围是否存在障碍物、架空电线、易燃物等潜在危险因素。
➤02 严格检查设备与工具
对高处作业所使用的各类设备和工具进行严格的检查和维护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包括脚手架、吊篮、升降平台、梯子、安全带、安全网、防护栏杆等,要确保其结构完整、性能良好、连接牢固,且符合国家和行业的相关安全标准。
➤03 正确配备个人防护用品
作业人员必须正确佩戴和使用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
安全帽应选择符合标准的产品,且要系好下颌带,确保在坠落或被物体打击时能有效保护头部;安全带要高挂低用,挂点应选择在牢固可靠的构件上,且长度要适中,避免因过长导致坠落时冲击力过大;防滑鞋应具有良好的防滑性能,鞋底纹路清晰,能在湿滑或高低不平的作业面上提供稳定的支撑;此外,还应根据作业的具体情况,配备防护手套、护目镜、防护面罩等其他防护用品。
作业人员职责
1. 作业前,应充分了解作业内容、地点(位号)、时间、作业要求以及作业过程的安全风险和防控措施。
2. 持有有效的高处作业许可证,方可进行高处作业。
3. 对风险防控措施不落实而强令作业时,作业人员应拒绝作业,并向上级报告。
4.在作业中如发现异常或感到不适等情况,应及时发出信号,并迅速撤离现场。
监护人员职责
1.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监护人员应在同一作业水平面实施监护,无法做到时必须进行实时视频监控。
2.应检查作业人员高空防护装备,确认无误后方可允许进行施工作业。
工人在进行高处作业时
安全防护工作
一定要做好
以下安全须知
从业人员要熟知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