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41722MB1682621B/202406-00171 |
组配分类: | 重大决策预公开 |
发布机构: | 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林业局) | 主题分类: | 农业、林业、水利 |
名称: | 关于对《郎溪县实施绿美江淮行动的意见》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 | 文号: | 无 |
生成日期: | 2024-06-13 | 发布日期: | 2024-06-13 |
关于对《郎溪县实施绿美江淮行动的意见》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
为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结合我县自然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保护发展规划建设等,郎溪县林业事业发展中心起草了《郎溪县实施绿美江淮行动的意见》(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欢迎社会各界人士提出意见建议。
公开征求意见时间为:2024年6月13日至2024年7月12日
意见反馈邮箱:lxlyylk@163.com
联系人:童生福
联系电话:0563-7033527
郎溪县林业事业发展中心
2024年6月13日
郎溪县实施绿美江淮行动的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根据《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绿美江淮行动的意见>的通知》(皖办发〔2023〕32号)和《中共宣城市委办公室、宣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开展“绿美江淮”行动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宣办发〔2024〕6号)要求,坚持生态立县聚焦绿色发展,推进城乡绿化美化一体化发展,现就开展绿美江淮行动相关工作,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以深化林长制改革为动力,围绕绿美江淮“十大行动”目标任务,持续开展国土绿化,全面提升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质量,有效提升生态颜值和改善人居环境,建设高水平城乡绿化美化一体化协调发展的绿美和谐郎溪。
二、基本原则
(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
山”理念,把保护、改善生态作为首要任务,全面增强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服务功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断提升全社会对优美生态环境和优质生态产品需求的供给能力。
(二)突出重点、分类施策。根据功能区位,全面提升主要山地、丘陵森林质量和景观效果,持续加强主要河流、湖库区域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建设,不断完善和推进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风景名胜区等建设,形成更加完备的森林生态保护体系。
(三)统筹推进、融合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自然、社会、经济规律,统筹推进城乡绿化建设,强化城乡绿化成果巩固和提升。促进林网与水系、路网、农田和谐融合,推进城乡绿道、林间步道、休闲游道与园区景点点线联通。加强历史人文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和古树名木保护和打造,彰显城镇自然风貌和乡村田园风光。
(四)政府主导、绿色富民。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在强固生态本底和改善人居环境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绿色富民惠民产业,将生态高颜值转化为经济高价值。
三、总体目标
(一)近期目标。到2027年,全县林地面积保持稳定,森林结构明显改善、质量持续提升;湿地保护率达55%以上,重要湿地得到全面保护;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物种数保护率不低于95%;公路网沿线应绿尽绿,水系沿岸及周边能绿尽绿,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力争达43%以上,公园绿地活动场所服务半径覆盖率达88% 以上,乡村绿化覆盖率达35%左右,林业碳汇能力不断增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初步形成,绿美江淮行动取得显著成效。
(二)远景目标。到2035年,全县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结构更加优化,功能更加完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林业碳汇能力进一步提升,优质生态产品供给更加富足,生态治理效能显著提高。
四、重点任务
(一)绿美村庄行动。根据村庄特点特色,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村庄绿化美化。在村庄及其周边,全面开展四旁绿化,遇空补绿、见缝插绿、宜绿尽绿,营造围村林、护路护堤林、水口林和游憩林,建设一批小微公共绿地。引导和支持村民充分利用房前屋后空隙地和庭院等资源,推广“花保姆”“微信群订单”模式,打造各类微花园、微果园、微竹园、微茶园、微菜园、盆景园,提升村庄、庭院绿化水平,发展庭院经济,拓宽农村增收渠道。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到2027年,创建11个绿美村庄,带动村庄绿化美化整体提升,打造各具特色的生态宜居绿美乡村。(责任单位:县林业事业发展中心、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生态环境分局、县住建局、县交运局等,此项及以下各项第一单位为牵头部门,任务均需各镇街道落实,不再列出)
(二)绿美乡镇行动。在以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为中心的乡镇建成区及其周边范围内,科学利用和布局绿化空间,合理配置乔、灌、花、草等植物,提升完善临街道路和水体岸线绿化,营造以林木为主体的花坛花境、园林小品等公共绿地,提供休闲、健身的绿色空间,优化提升机关企事业单位绿化布局,实施乡镇(街道)出入口和建成区主路口的景观打造提升。加强沿街周围环境整治,推进街道两侧和居民门前绿化美化提档升级,打造“小而精美”的街道微景观。到2027年,创建6个绿美乡镇,全面提升乡镇绿化美化水平。(责任单位:县林业事业发展中心、县农业农村局、县住建局、县交运局、县乡村振兴局、县生态环境分局等)
(三)绿美城市行动。在巩固提升省级森林城市的基础上,结合国家级园林县城创建,优化拓展城市绿化空间布局,采取规划留绿、留白增绿、拆违还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等多种方式增加绿地总量,加快形成布局均衡、功能完善的绿地系统。构建城市公园体系,新城区重点建设综合公园和专类公园,老城区结合城市更新、城中村改造重点建设社区公园、“口袋公园”等小型户外活动生态空间。修编全县绿道建设规划,实施绿道网络工程,打造覆盖全县的绿道网络。持续推进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认建认养”等,拓展公园绿地开放共享新空间。建好管好静湖公园、东湖公园等,打造高品质现代化城市公园。到2027年,创成国家级园林县城,新建“口袋公园”8个,城镇绿道达95公里。(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县城管局、县交运局、县文旅局、县林业事业发展中心等)
(四)绿美园区行动。做好与国土空间和城市绿化的规划衔接,根据园区不同类型和功能定位,开展绿化美化。选择生长稳定、观赏价值高、生态效益好的乡土树种,实施园区道路绿化美化,建设兼具观赏和生态防护等功能的绿化带和景观道。在厂区内部及邻近周边,营建具有固土防尘、隔音降噪等功能的绿化带或色斑块,积极开展院落围墙、厂房墙面立体绿化,营造布局合理、色彩丰富、季相鲜明的园区绿化景观。加大园区裸露地绿化力度,促进园区整体形象提档升级。(责任单位:县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县发改委、县经信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商务局、县林业事业发展中心等)
(五)绿美校园行动。加强教育系统生态保护和环境改善思想教育,将绿化美化有机融入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之中,培养师生爱绿护绿意识,形成共建绿美校园良好氛围。各个学校要加强校区的绿化建设、养护管理和设施维护;中小学和幼儿园积极融合美学与艺术设计元素,优化选用少絮无剌、无毒无异味的乡土植物,打造生态、安全、趣味的绿美校园;县委党校、郎溪中学、各职业技术学校等在校区规划发展、建设管理中,要合理布局和优化绿化空间,结合办学特色实施校园绿化,彰显文化气息和精神风貌;毕桥镇、梅渚镇等要加强老校区的古树保护。建立校园自然标识系统,健全亲近自然的科普教育功能,结合课堂教学、专家讲座、参观体验、实践实训等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到2027年,全县85%的学校达到绿美校园建设要求。(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县委党校、县住建局、县科技经信局、县林业事业发展中心、郎溪中学、江南职业技术学校等)
(六)绿美河湖行动。立足全县水网总体格局,结合水源分布情况,从流域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以新老郎川河、钟桥河、南漪湖以及天子湖等为重点,开展河湖岸线生态保护与治理,构筑具有防洪保安、水土保持、水源涵养、景观美化的多功能生态岸线,建设一批“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幸福河湖。以南漪湖重要湿地为重点,全面推进皖美湿地建设工程,实施沿湖湿地群生态保护修复,采取堤岸绿化防护、水生植物恢复、沟渠和滩地整治、生态补水等措施,提升湿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质量。到2027年,建成省级幸福河湖2处,市级幸福河湖6处,全面优化提升湿地公园和水利风景区。(责任单位:县水利局、县林业事业发展中心、农业农村局等)
(七)绿美景区行动。深入挖掘各类景区自然、历史、人文资源,切实保持原真性和完整性,实施景观建设提升工程,增强观赏性、适游性和宣教功能。人文景区以增绿添美为重点,科学选择乡土植物,合理搭配观花观果彩叶树种,以生态特色彰显历史底蕴和人文价值。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和原有植被,根据规划建设和服务管理实际需要,提升森林质量和景观效果,因地制宜开展景区道路沿线、客服中心、停车场等处绿化美化,提升景区品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依托乡土人文资源,打造一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乡村旅游重点村等。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利用古树名木资源,开展生态文明宣传和科普教育。到2027年,力争建设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3个、提升或新建古树公园2个以上。(责任单位:县文旅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县住建局、县林业事业发展中心、县乡村投资集团等)
(八)绿美通道行动。公路、铁路新建(扩建)等工程在统筹考虑通勤便捷和消纳排放功能同时,兼顾生态景观功能,留足绿化空间,一体规划、接续实施。扎实推进主干道路沿线、主要交通节点等绿化美化,对缺株断带质量不高的铁路、公路林带,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建设标准进行补绿扩带、更新改造。全面提升高速公路服务区、铁路客运站的绿化美化水平,积极打造沿途绿化景观,营造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安全舒适的绿美环境。到2027年,全县铁路和高速公路及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可绿化里程绿化率达90%以上,高速公路服务区、铁路客运站绿化美化全覆盖。(责任单位:县交运局、县发改委、县铁管中心、县高管公司、县林业事业发展中心等)
(九)绿美森林提升行动。加强生态公益林、天然林保护管理,提升商品林质量,建设完善农田林网体系,持续推进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和防护林体系建设。大力开展各类宜林地造林绿化和废弃矿山(受损山体)复绿,实现宜林则林、有山皆绿。科学开展森林培育经营,全面提升森林质量,加强新造未成林抚育管理,提高保存率和郁闭度;适时开展中幼林抚育间伐,调整林分结构,提高林地生产力;全面开展低产低效林更新改造和退化林修复;推进经济林园艺化经营管理,提高林地产能和产品品质;倡导使用乡土树种、珍贵树种,积极培育混交林和异龄复层林,优化林种树种结构,全面增强森林的多种功能。积极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碳汇能力。坚守生态安全底线,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防灭火以及自然保护地生态修复等工作;强化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及检疫,防治外来物种入侵,持续巩固松材线虫病拔除成果。到2027年,每公顷森林蓄积量提升6立方米。(责任单位:县林业事业发展中心、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应急局、县农业农村局、县生态环境分局等)
(十)绿色产业发展行动。依托区位优势、优越自然条件和产业发展优势,持续推进苗木花卉产业发展,积极培育十字、新发两大苗木交易市场。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重点在未利用地、园地上建设一批油茶、蓝莓、经果林、木本中药材、森林食品生产基地。通过实施国家储备林,培育速生丰产工业原料林和珍贵大径级用材林基地。以林下种植、林间养殖为重点,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提升林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延长产业链条,提高林产品附加值。加强和科研院校等机构合作联结,加快林业科技新成果、新技术、新机械的推广应用,提升林业产业科学化水平。建立健全龙头企业联林带户机制,为农户提供林地林木代管、标准化经营作业、订单林业等服务,形成“龙头企业+原料基地+专业合作社+林农”发展模式,推动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经营,促进林农增收。充分挖掘森林生态资源,大力开展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推动林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到2027年,力争全县省级森林康养基地达2个、市级森林康养基地达3个,全县林业总产值力争达58亿元。(责任单位:县林业事业发展中心、县农业农村局、县文旅局、县乡村振兴局、县统计局等)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林长制作用,在林长制架构下开展工作,加强统筹协调和适时调度,并实施目标管理。县直有关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强化绿美江淮行动落地生效;牵头单位结合工作要求和目标任务,及时制定专项行动方案,指导相关工作有序开展;配合单位根据部门职责,做好协助配合,确保相关工作取得实效。科学处理好国土绿化和耕地保护的关系,在不占用基本农田和耕地的前提下,以合理充分开展绿化美化为目标,落实好国土绿化用地。绿化建设单位、经营管理主体要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加强日常巡查和后期养护管理,确保绿化美化成果长期巩固,长期发挥成效。(县林长办、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绿美江淮行动牵头单位及配合单位)
(二)加强政策支持。建立健全政府投入为主导、金融服务为支撑、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投入机制,完善公共财政支撑政策体系。县级财政做好资金统筹,各有关单位结合部门工作开展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加强资金整合,加大对绿美江淮行动支持力度。将符合条件的林业企业纳入省农业产业化发展基金支持范围,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林业。进一步完善林权抵押制度,建立健全金融机构与林权主体深入链接机制,强化金融机构面对林权抵押贷款业务拓展,不断开发创新符合林业特色的金融产品,推广“兴苗贷”、“花木贷”等金融业务,并做好贷款贴息和森林保险相关服务。依托国家储备林项目实施,争取政策性、开放性金融政策支持。严格落实林地定额使用、以补定占和占补平衡制度。(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事业发展中心、县金融监管局、县人行等)
(三)加强宣传引导。利用3.12全国植树节、3.21国际森林日等重要节点,组织开展好义务植树活动、森林生态保护宣传相关活动,营造全民植绿增美浓厚氛围。完善认建认养、网络捐赠机制,拓展创新义务植树组织方式和尽责形式,为公众履行法定植树义务提供便利。借助古树名木馆、植物园、各类绿化示范基地等平台,广泛开展科学绿化科普宣传,增强公众爱绿护绿参与绿美江淮行动自觉性。结合绿美江淮行动开展,编制创作反映绿美江淮建设成果、彰显时代特征和郎溪特色的短视频等文艺作品,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各类媒介大力宣传。分类总结绿美江淮行动中好的经验和做法,凸显郎溪工作成效,并施行示范推广。(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林长办、县融媒体中心、绿美江淮行动牵头单位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