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41722003252027H/202407-00027 |
组配分类: |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播活动 |
发布机构: | 姚村镇政府 | 主题分类: | 其他 |
名称: | 【暑期实践】安师大新传学院暑期实践团队:探寻乡村之美,讲好姚村故事 | 文号: | 无 |
生成日期: | 2024-07-18 | 发布日期: | 2024-07-18 |
“瑞草魁是横纹野生茶,茶园在海拔487米的茅山上,这里温差大,石质山场透气性好,根深叶茂,再加野花杂生,山雾袅绕,环境是原生态的,茶园管护也是原生态的,清明茶最高端,鲜叶采摘有严格要求,要一芽一叶,它是历史名茶,唐代诗人杜牧在《题茶山》中写道‘山实东吴秀,茶称瑞草魁’。”
7月17日上午,在宣城市郎溪县姚村镇妙泉村的瑞草魁生态茶山上,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绿茶制作技艺(瑞草魁)传承人陈全荣向暑期实践活动的大学生讲解瑞草魁的生长环境、采摘技巧和历史背景。
上茶山的大学生是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赴郎溪县“郎溪光影.宣韵镜界”暑期实践团队的部分队员。他们看罢茶山,在陈全荣的引领下又参观了山下的生产车间和茶文化展示厅,听取了此茶的传统制作工艺及品牌培育。
实地调研、访谈,队员们用镜头一一记录“素材”。
叶凌志同学表示:“能实地见证历史名茶的生态环境并了解工艺流程和品牌打造,收获满满,不虚此行,我要用所学专长宣传这里的茶文化,讲好姚村故事。”
青春的脚步,发现美的眼睛,历练进取的韧劲......连日来,这个团队的队员们探山看水,访文旅产业,寻百姓故事,听人文风情,并充分发挥学科专业特长,用足用活新传媒载体,打开一扇“窗”,让更多人认识姚村、了解姚村、爱上姚村。
据该实践团队队长高浩铭同学介绍,他们一行有18名队员,活动时间从7月9日——23日,来姚村镇调研的大主题是乡村振兴,具体采访板块有生态产业、旅游发展、特色文化(红色文化、非遗、文保)等,活动目的就是要将课堂学习与乡村实践紧密结合,通过深入基层,“进一步了解乡村建设、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等工作现状,在乡村振兴一线发现真问题、提出真答案、锻炼真本领、提升真能力。”
“我们有文字组、摄影组和采播组3个小组,制定采访计划,每天分头行动进入点位开展采访和调研。”高浩铭同学告诉记者,“文字组的任务是现场采访、整理素材、撰写新闻稿,摄影组和采播组负责点上拍摄、整理图片和剪辑视频、撰写文案,作品在微信视频号、抖音、快手、B站、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发布,每日编辑一期图文并茂《工作快报》,重要稿件向相关媒体推送。活动结束后还要撰写调研报告。”
环境美、产业美、人文美......作为安徽省优秀旅游乡镇的郎溪县姚村镇,它的美是丰富的、立体的、多元的、动态发展的,虽然仅是为期十来天的实践活动,但是,这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他们还是以各自的独特视角邂逅了美的风景、收获了美的愉悦。
文字组队员李雪,如是说:“如果用一首歌来描绘姚村镇,我想应该是《声声慢》,慢慢悠悠的生活节奏,契合了休闲旅游小镇的氛围;溪流轻歌,山自妩媚,小狗在花花草草的马头墙的院落里轻吠着,迎客;雨季,雨水顺着老房子的屋檐滴答滴答地落下来;在这里,你可以撑着伞沿着一条小路,一直向前走,然后看见云雾缭绕的葱岭,看见翠意盎然的茶园,看见淳朴的村民摇着蒲扇热情地冲你打招呼.....”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