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41722003251657F/202204-00006 |
组配分类: | 统计公报 |
发布机构: | 县统计局 | 主题分类: | 其他 |
名称: | 【年度统计公报】郎溪县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文号: | 无 |
生成日期: | 2022-04-26 | 发布日期: | 2022-04-26 |
郎溪县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 计 公 报
郎溪县统计局
2022年4月19日
2021年是党的百年华诞,全县上下在省市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按照“一一一二五”工作思路,学溧阳、比广德、兴郎溪,全面掀起“比学赶超”工作热潮,各方面工作全面“起势”,实现了“十四五”发展精彩开局。
一、综 合
初步核算,2021年全县生产总值(GDP)208.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1.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0亿元,增长5.7%;第二产业增加值113.2亿元,增长12.3%;第三产业增加值75.3亿元,增长10.9%,三次产业比为9.6:54.3:36.1。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达60270元。
2021年全县新增就业岗位7373个,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551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95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44%,比上年增长0.46个百分点。
二、农 业
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4.2亿元(现价)。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49547公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6412公顷,其中:油料种植面积3238.6公顷,棉花种植面积51.6公顷,蔬菜种植面积2437公顷。
全年粮食总产量27.4万吨;油料总产7926吨,增长4%;蔬菜产量5.76万吨,同比增长6.2%。茶叶产量7580吨,同比增长7.3% 。水果产量7005吨(含果用瓜),增长5.7% 。
主要农产品产量
单位:万吨
产品名称 |
绝对值 |
累计同比+% |
粮食 |
27.44 |
2.2 |
油料 |
0.79 |
4 |
其中:花生 |
0.04 |
5 |
油菜籽 |
0.756 |
3.9 |
棉花 |
0.0043 |
-4.4 |
茶叶 |
0.758 |
7.3 |
蔬菜 |
5.76 |
6.2 |
禽蛋总产量 |
1.25 |
-1 |
水产品产量 |
2.58 |
-4.6 |
肉类总产量 |
1.98 |
9.8 |
年末生猪存栏45867头,出栏71581头;家禽存栏205.06万只,家禽出栏756.48 万只,肉类总产量1.98万吨,增长9.77%;禽蛋产量1.25万吨,下降1.02%;水产品产量2.58万吨,下降4.6 %。
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39.4万千瓦,增长3.3%。农用拖拉机1395台,稻麦联合收割机985台。机耕面积52.77万亩,机播面积34.3万亩,机收面积52.82万亩。
全县总灌溉面积34.09千公顷,实际耕地灌溉面积28.38千公顷。2021全年化肥使用量16542吨(折纯),农药使用量735.2吨,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66.7吨。
2021年全县有省级龙头企业5家、全国绿色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1个(油菜)、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1个(黄魁),省级以上标准化畜牧养殖小区3个,无公害农产品有效论证企业10家。新获批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1个,绿色食品认证6个;全县共有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分别为17个、41个。全县有家庭农场189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70家。年末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1家。
三、工业和建筑业
年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2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6.0%;按注册登记类型看,集体企业下降18.2%,股份制企业增长23.7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5.09%。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51.9%,制造业增长14.7%,电热气水生产供应业增长27.9%。分行业看,30个行业大类中有18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增长:其中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和制鞋业增长48.9%,化学纤维制造业增长59.1%,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15.8%,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1.4%,非金属矿采选业增长51.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5.6%。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31.1%,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4%。
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 |
|||
|
|
|
|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
单位 |
1-12月累计 |
累计同比增长+% |
大米 |
吨 |
61541 |
-9.2 |
饲料 |
吨 |
93369 |
29.6 |
饮料酒 |
千升 |
17917 |
10.1 |
精制茶 |
吨 |
7288 |
44.7 |
无纺布(无纺织物) |
吨 |
385 |
205.6 |
服装 |
万件 |
220.0 |
-3.5 |
梭织服装 |
万件 |
141.3 |
3.9 |
针织服装 |
万件 |
78.6 |
-14.3 |
初级形态的塑料 |
吨 |
9974 |
108.1 |
硅酸盐水泥熟料 |
吨 |
464285 |
-3.3 |
水泥 |
吨 |
572182 |
15.4 |
商品混凝土 |
立方米 |
1655596 |
8.0 |
铸铁件 |
吨 |
10033 |
15.6 |
钢材 |
吨 |
844309 |
1.4 |
铜材 |
吨 |
21573 |
-35.8 |
钢结构 |
吨 |
1028 |
-30.3 |
金属紧固件 |
吨 |
44990 |
-61.4 |
电工仪器仪表 |
台 |
54291 |
-65.3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3.9亿元,增长6.7%。
年末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64家,全年建筑业产值31亿元,其中建安产值24.2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49万平方米。
四、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县公路里程2202.6公里,其中:国道105.6公里,省道146公里,县道456.4公里,乡道567.2公里。年末全县机动车保有量58944 辆;其中个人汽车保有量46307辆。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5亿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57万户,比上年净增0.29万户;住宅电话用户0.7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8.7万户,比上年净增1.98 万户; 互联网用户14.52万户,比上年净增1.73万户。
据县文旅局统计,全年国内旅游总收入30.44亿元;全年接待旅客412.28万人次;全县星级饭店1家;旅游景点7个,其中AAA级以上旅游景点2个;旅行社10家。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52.7%,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1.6%,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0.1%。工业投资增长11.6%,民间投资增长11.7%。基础设施投资增长54.7%。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9.65亿元,同比增长3.3 %。全年房屋施工面积165.6万平方米,增长14.7%;商品房销售面积56.62万平方米,增长32.2 %。商品房销售额34.9亿元,增长31.7%;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额32.6亿元。
六、财政和金融业
全年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1.5亿元,增长3.1%;其中税收收入11.8亿元,增长7%。全年财政支出33.2亿元,其中教育、科学技术、社会保障与就业、医疗卫生、农林水事务等重点支出项目均得到有效保障,其中教育支出增长0.1%,科技技术支出增长0.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2.2%,农林技术增长15.2%;交通运输支出增长16%。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46.52 亿元,比上年增加25.54亿元,增长11.9%;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07.15亿元,比上年增加42.83亿元,增长26.2%。其中,短期贷款65.47亿元,比上年增长11.09亿元,增长21.14 %;中长期贷款132.79亿元,比上年增加 30.55亿元,增长30.03%。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贷款余额及增长速度 |
||
|
|
单位:亿元 |
指 标 |
年末数 |
比上年末增长% |
各项存款 |
246.52 |
11.9 |
其中:住户存款 |
163.0 |
15.4 |
非金融企业存款 |
42.51 |
17.34 |
各项贷款 |
207.15 |
26.2 |
其中:短期贷款 |
65.47 |
21.14 |
中长期贷款 |
132.79 |
30.03 |
七、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9亿元,增长20.1%。按销售地区看,城镇零售额56.09亿元,增长20.6%;农村零售额19.81亿元,增长18.7%。从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额68.13亿元,增长21.2%;餐饮收入7.77亿元,增长11.1%。限额以上企业(单位)经营状况良好,全年实现商品零售额7.76亿元,增长27%。
全县有自营进出口权企业81 家。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1321万美元,增长9.8%。
八、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健康
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学校91所,在校学生44746人,专任教师2997人。中等职业学校2所,在校学3545人。普通高中2 所, 在校生4747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7.31%。初中14 所,在校学生9376人,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99.99%。小学 18所,在校学生17716人,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100%。幼儿园54 所,在园幼儿8542人,学前教育毛入学率为99.81%。
2021年各类教育发展情况 |
|||
单位:人 |
|||
指 标 |
招生数 |
在校(园)生数 |
毕业生数 |
中等职业教育 |
1463 |
3545 |
1028 |
基础教育 |
10567 |
41201 |
10264 |
其中:普通高中 |
1638 |
4747 |
1400 |
初 中 |
3113 |
9376 |
3049 |
小 学 |
2614 |
17716 |
3150 |
学前教育 |
3172 |
9163 |
2651 |
特殊教育 |
30 |
199 |
14 |
2021高考,郎溪中学一本达线率77.8%,本科达线率96.26%,再创历史新高,其中500分以上各分数段累计人数占考生比例,均居全市第一。全县共有体育场馆8个,体育俱乐部7个,其中青少年体育俱乐部6个。2021年,共举办19次全民健身活动,约5万人次参与,以体育赛事带动文化融合,举办“一地六县” 郎溪县乒乓球邀请赛、宣城市首届中老年中国象棋邀请赛等。全年共发行体育彩票3088万元。
2021年全县专利授权量895项,有17家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至2021年末全县高新技术企业数共有 45家。
年末全县有文化馆1个,综合性博物馆1个,乡镇文化站9个,艺术表演团体2个。公共图书馆1个,总藏书量151.9千册。年末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个,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0处;广播电台1座, 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100%。电视台1 座,电视人口覆盖率100%。档案馆1个,馆藏档案 48017卷,资料4510 册。
2021年全县卫生医疗机构150个(含村级卫生室),其中妇幼保健所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综合医院3个,中医医院1个,专科医院2个,乡镇卫生院9所,村级卫生室92个。全县卫生技术人员1883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711人,注册护师901人。乡村医生及卫生员105。医疗卫生机构床位1739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实有病床922张。
年末全县有法定监测中心1个,年末全县累计完成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企业3家;法定计量技术机构 1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4523件。有中国驰名商标 16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 件,安徽省著名商标16件,宣城市知名商标10件。
九、资源、环境保护和应急管理
全年全社会用电量23.4亿千瓦时,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 2.5亿千瓦时。全县当年造林面积0.23千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122.8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35.36%。
2021年,全县水质监测断面达标率为100%,其中国控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环境空气中PM10年均浓度为65微克/立方米,PM2.5年均浓度为33微克/立方米,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00天,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为82.6%。全县工业废水排放量达标率100%,工业烟尘排放量达标率100%。全县有污水处理厂11 座,9个乡镇垃圾中转站,现已全部投入使用中。
全年日照时间2076.0小时,年总降水量1409.0毫米,平均气温为17.9℃。
全年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3 起,死亡3人。全年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6起。发生火灾事故156起,损失额216万元。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345837人;在总人口中,男性178237人,女性167600人。据县卫健委统计:全县人口出生率6.12‰,自然增长率0.02‰,出生人口性别比104.03:100。
据抽样调查,全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046元,比上年增长9.6%。其中,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56元,比上年增长8.3%,其中工资性收入12887元,经营净收入5599元;人均消费支出23635元;农村居民人均拥有住房面积48.81平方米。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990元,比上年增长9.6%,其中工资性收入24375元,经营净收入15729元;人均消费支出29518元;城镇居民人均拥有住房面38.57平方米。
年末全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59万人,其中参保离退休人员2.2万人。全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18.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 2.4万人。年末全县领取失业保险金218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4120人,减少1867人。参加生育保险29123人,其中女性为13987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职工人数39811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294820人。
全县福利性收养单位个数24个,床位2506张、收养人员数1069人。年末全县共有1154人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8133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401人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全县福利彩票发行约2221.1万元,共募集县本级福利彩票公益金约260.9万元。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
[2]全县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第一产业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指工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4]2021年邮政业务行业业务总量按2020年不变单价计算。电信业务总量同。
[5]年末总人口取自公安人口年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