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布会主题:郎溪县粮食生产情况新闻发布会
二、发布单位: 县农业农村局
三、发布会时间:2024年12月26日下午3:00
四、发布会地点:县农业农村局视频会议室
五、发布会主要内容:通报郎溪县粮食生产情况
六、发布会出席人员: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县委农办主任史铁军;党组成员、县委农办专职副主任杨玉明
发布人:史铁军
主持人:杨玉明
七、邀请媒体:郎溪政府网、郎溪新闻网、郎溪发布、郎溪电视台、郎溪论坛
八、发布会议程:一是通报郎溪县粮食生产情况;二是答记者问

郎溪县粮食生产情况新闻发布会
县农业农村局
各位记者、观众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首先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与支持,为进一步加强我局与人民群众沟通联系,结合粮食安全,围绕今年以来我县粮食生产情况向大家做个通报,从而更好的接受社会各界对我单位工作的监督。
郎溪县作为产粮大县,粮食生产一直是我们的核心工作。郎溪县坚定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围绕“稳面积、增产量、提质量”目标,积极落实各项种粮惠农补贴政策。同时,立足本地资源优势,优化推行粮食良种、良技、良法、良田模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一、具体生产情况
郎溪县近年来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保持稳定增长。2024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74.76万亩(预计),总产27.98万吨。其中预计水稻种植面积43.55万亩,总产18.87万吨;夏收小麦25.06万亩,总产8.15万吨(统计反馈)。玉米、大豆、薯类等6.15万亩,总产0.96万吨。同时我县积极推广优质专用粮种植,以提高粮食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我县优质水稻占比高是全省水稻生产的一大特色。水稻商品化率60%以上,通过推行“订单生产”模式,严格落实“单种、单收、单储、专用”要求,有效保障了优质专用粮的品质和销售渠道。
我县不断探索和实践粮食生产技术和模式的创新。一方面,通过实施稻油、稻麦、再生稻模式攻关和水稻绿色增产模式集成示范项目,提高了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其中再生稻模式是郎溪县水稻产业的一大特色,目前再生稻种植面积2.8万亩,成为我县稳粮增粮、提质增效的重要模式。涛城镇凤河村粮食生产精耕细作示范点核心示范区达到“吨粮田”水平。另一方面,积极推广绿色高效栽培技术、全程机械化作业等现代农业技术,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粮食生产的综合效益。
我县不断加大粮食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近三年来,郎溪县累计实施高标准农田8个,建成高标准农田7.7万亩;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郎溪县实现了土地流转率超90%,单个合同承包面积从20-50亩提升至200-500亩,示范带动周边土地集约化、经营规模化;项目建成后,道路通达率达100%,灌溉保证率达100%,进一步夯实了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同时,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灌溉效率和水资源利用效率。此外,还积极推进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基地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我县深入贯彻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稻谷补贴、实际种粮农一次性补贴、耕地轮作补贴、一喷多促抗旱保苗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给广大农民带来了实惠。组织农技小组开展粮油作物“四情”监测,实时掌握生产动态,及时发布肥水管理 、病虫草害防治等技术指导意见,通过微信、微视频、电视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指导粮食生产。
2024年我县培训高素质农民150人,涵盖粮油、农机、经营管理、植保等专业,从粮油作物单产提升的方向、方式及具体措施,采用“理论授课与实践观摩”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学习粮油作物的生长规律、病虫害防治、肥料运筹等实用技术。近年来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1360人,组织168名技术指导员入户推广农业实用技术。提升了学员对新品种、新技术的认知度,为我县粮食单产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郎溪县将继续坚持粮食安全战略不动摇,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断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和水平。具体措施包括:
(一)加强粮食生产技术推广力度,提高粮食单产。重点围绕种植绿色优质高效水稻新品种,筛选适宜机插、机直播丰产优质品种和完善配套技术,筛选适宜轻简化生产的水稻新品种,指导虫害综合防治,等试验示范,提高精耕细作示范点单产,带动我县农户种植水平提升。
(二)加强粮食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机械化生产。继续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农机更新换代,实施农机购置和报废更新补贴等支持政策,逐步淘汰老旧机械,实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提升水稻、小麦、油菜机械化种植和采收水平。
(三)积极推进粮食产业化和品牌化发展。继续开展优质稻种植示范区,建立不少于3个集成技术示范点,辐射带动更大面积优质稻应用。鼓励开展品牌建设,整合资源,积极组织新型经营主体参加各类展会,扩大郎溪大米影响力。
记者问答
一、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请问我县在促进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方面将采取哪些举措?
答:通过支持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创新组织方式、集成种植模式,努力提高主要粮油作物关键技术模式到位率和覆盖面,培育一批粮油规模种植能手和高产典型,将专家产量转化为农民产量、典型产量转化为大田产量,更好示范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推动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
首先是政策支持。及时兑现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稻谷补贴、农机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配合做好农业保险实施,实现享受政策主体不断增加、种粮积极性不断提高、农机作业水平不断提升、适度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印发《郎溪县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行动实施方案》、《郎溪县2024年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共建立300亩以上小麦规模种植基地83个、50亩以上再生稻机插基地151个、100亩以上一季稻示范基地196个。有力的提高了我县粮食单产水平。
其次是农技人员引导。开展粮油作物“四情”监测,实时掌握生产动态,及时发布肥水管理 、病虫草害防治等技术指导意见,通过微信、微视频、电视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指导粮食生产。小麦苗情报告10期、水稻苗情报8期,发布土壤墒情报告39期、病虫情报13期。加强技术跟踪服务,明确生产中的风险控制,引导生产健康发展。
然后是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坚持片区示范带动,加大集成技术的推广力度,加快中籼稻品种示范展示、再生稻品种筛选示范、绿色防控技术示范、肥水试验示范、稻茬麦绿色高产技术攻关等工作进度,进一步加快技术转化率,进而以点带面推进大面积单产提升和均衡增产。2024年,共建设精耕细作示范点7个,其中稻麦模式4个,再生稻模式3个;开展10个再生稻品种栽培对比试验、26个中籼稻品种展示示范,同时注重发挥主体的辐射带动作用,对生产中涌现出来的好的主体,如涛城镇宗成粮食种植家庭农场、平凡种苗种植家庭农场、种植大户涂世银、梅渚镇阳力农作物种植家庭农场,在培训中组织观摩交流,通过对不同种植模式、稻米品牌创建带动生产发展的学习,推动单产提升。
最后是农民培训。连续三年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安排专项内容,邀请华中农业大学黄见良教授、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许有尊研究员进行专题授课,并组织种植大户到池州、合肥、南京实地考察学习,提高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主等新型经营主体的认知度和种植水平。
二、我县大力推进再生稻作为郎溪县农业的特色产业,请问今年郎溪县再生稻的收成如何?
答:今年我县再生稻种植面积已经突破2.8万亩,已列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水稻绿色丰产增效集成技术模式示范应用研究。
8月2日在头季收获时,来自安徽省农科院、福建农林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组成的专家组在涛城镇凤河村,对郎溪县粮食生产精耕细作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进行实收实测,头季稻亩产700公斤左右,部分高产田块亩产超712.5公斤。
10月31日,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组织华中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安徽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宣城种植业中心,在郎溪县涛城镇凤河村,对再生季进行田间测产验收。
专家组考察了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模式示范片,示范片面积600,品种为丰两优香1号,采用头季早播,足苗足肥,适干水分调控,优化养分运筹,强化扩库促再生,后期壮根防衰等技术,该示范片再生季在同样本田块,经实测平均亩产444.8公斤,加上头季示范片平均712.5公斤/亩,两季合计1158.5kg/亩,达到吨粮田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郎溪再生稻发展势头好、生产水平高,得到了各位测产专家的高度评价。
三、请问支持粮食生产有哪些政策措施?
答:我县在农业政策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以促进农业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
首先是惠农补贴政策。我县深入贯彻落实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稻谷补贴、一次性农民种粮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给广大农户带来了看得见的实惠,提高农户的种植积极性。新增补贴重点向种粮主体倾斜,对100亩以上、300亩以上粮食生产规模经营主体实行“白名单”制度并叠加补贴。推进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和种植业收入保险全覆盖。
其次是完善粮食生产硬件设施。实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提升水稻、小麦、油菜机械化种植和采收水平,在秋收秋种期间,投入各类农机具4000多台套,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的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88%,同时,郎溪县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道路通达率达100%,灌溉保证率达100%,进一步夯实了现代农业发展基础,水稻单产增加50公斤左右。
最后是加大科技赋能:推动技术化应用,广泛开展培训,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1360人。组织技术指导员推广农业实用技术,涵盖了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绿色发展、农产品营销、农业经营管理、农机应用等,全方位拓展农民的知识面和视野,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为促进粮食生产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