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布会主题:2023年郎溪县气象高质量发展推进情况暨主汛期气候趋势新闻发布会。
二、发布单位:郎溪县气象局
三、发布会时间:县司法局5楼会议室
四、发布会地点:2023年7月5日下午3:00
五、发布会主要内容:介绍我县气象高质量发展推进情况及2023年主汛期气候趋势。
六、发布会出席人员:县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夏伟同志;县气象局副局长王银银同志;县气象局气象台台长王俊同志。
发布人:夏伟
主持人:王银银
七、邀请媒体:郎溪政府网、郎溪新闻网、郎溪发布、郎溪电视台、郎溪论坛、今日郎溪
八、发布会议程:一是介绍我县气象高质量发展推进情况及2023年主汛期气候趋势;二是答记者问。

2023年郎溪县气象高质量发展推进情况
暨主汛期气候趋势新闻发布会
郎溪县气象局
(2023年7月5日)
局长夏伟: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们:
大家好!首先向媒体朋友们长期以来对气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2019年12月,在新中国气象事业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气象工作关系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做好气象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要求推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国务院印发《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系统部署到2035年我国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擘画了未来15年气象发展蓝图。安徽省政府在全国率先印发了《关于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建设的意见》,宣城市政府也印发了《关于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两个更大”宣城高分答卷的意见》,开启了气象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气象防灾减灾和气象高质量发展,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作出批示,要求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县气象局围绕气象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认真按照县委、县政府防灾减灾工作整体部署,坚持对标对表,全力提升气象灾害防范应对能力,稳步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
一是气象综合监测体系不断完善。大力推进气象灾害综合监测系统建设。针对监测基础设施和气象服务产品存在的短板,气象部门主动作为、积极对接,谋划争取一批气象领域项目,实现项目从“0-1-N”的质变和提升,先后高质量完成中国天然氧吧创建、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开发区气候可行性论证、郎溪国家天气雷达站(X波段)建设等项目。在全市率先落实“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建设资金。推动“垂直观测系统”、“台站升级改造”、“智慧气象”等项目落地实施。2022年,争取中国气象局气象监测预警“补短板”工程项目,新建1部X波段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并对9套区域自动站升级。其中X波段雷达能对150公里的强对流天气降水相态进行客观判别,提供降水相态(冰雹、雨滴)和强度(强雷暴、强风、强降水)智能数据分析处理,能有效弥补区域观测盲区,提高区域灾害性天气的监测与预警能力。目前,我县建成了包括国家基本气象站、国家天气雷达站、乡镇自动气象站等各类观测设备40余套,涵盖常规气象要素和生态、农业、旅游、交通等应用气象要素,镇、街道覆盖率达到100%,灾害性天气的监测能力持续增强,建立了精细到镇的气象灾害监测预报体系。2021年起,气象现代化综合评估得分57.05分,跃升至全市第一。气象综合目标考核连续多年获优秀等次。
二是人影防灾减灾能力显著增强。去年7月份以来,我县降水异常偏少,遭遇了历史罕见的夏秋连旱,严重影响到农业生产和百姓生活。2022年,县气象局超常规开展抗旱人工增雨,全年累计开展人工增雨作业23轮次,共发射火箭弹82枚,并与宣州区、宁国市协同开展联合增雨作业。在自然降雨和人工增雨共同作用下,降水量明显增加,有效改善了墒情并缓解了旱情,为全县抗旱保水工作作出了气象贡献。同时,按要求做好人影作业点标准化建设,及时新增临时人影作业点,做好设备年检自查、射界图更新、弹药管理、人影设备维护等工作。
三是气象灾害防御机制逐步健全。做好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天气跟踪监测,特别是针对暴雨、台风、强对流及干旱天气,及时发布预报预警信息,积极开展气象服务。开展“岗位练兵”,选派人员参加省市业务技能竞赛。建立重大预警全网发布机制,畅通短信、应急广播、电视、新媒体等发布渠道。完成镇、村两级气象信息员更新,开展防汛知识培训。同时,通过不断强化横向联动,建立气象、应急、交通、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数据共享、会商研判和应急联动机制,建立以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为先导的联动机制,完善递进式气象预警服务流程,进一步提升气象应急响应高效性和气象灾害风险管理能力。
四是经济社会发展气象服务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发挥气象趋利避害作用,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特点,挖掘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等生态气候资源,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围绕“中国天然氧吧”金字招牌,不断做大服务文章,扩大品牌效益,助力乡村振兴。组织参加第三届氧吧产业发展大会和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暨第四届中国天然氧吧旅游节。指导大佛山养心谷成功获评全省避暑休闲旅游目的地。联合林业、农业农村等部门推荐申报宣城市最佳森林氧吧康养地和最佳氧吧农业基地等评选。
下一步,县气象局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持续提升“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的能力,以高质量气象服务助力郎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气象台台长王俊: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们:
下面我将从2023年前期气候特征、今年主汛期气候趋势预测等两个方面作介绍。
一、2023年前期气候特征
(一)降水偏少近两成
1月至6月,全县累计降水量572.2毫米,比历史同期(690.8毫米)偏少17%。其中1月偏少4成多、2月偏多1成多、3月偏少近4成、4月偏少6成多、5月偏多3成、6月偏少1成多。我县北部降水偏少20-30%,中部偏少20%左右,南部基本持平。
上游广德市累计降水量582.6毫米,比历史同期(750.5毫米)偏少22%;下游宣州区累计降水量674.6毫米,比历史同期(781.4毫米)偏少14%。
自去年5月以来,我县降水持续偏少,仅3个月份降水略偏多。2022年5月至2023年6月全县累计降水量1180.4毫米,比历史同期(1608.1毫米)偏少27%。
(二)气温偏高
1月至6月,全县平均气温15.2℃,比历史同期(14.0℃)偏高1.2℃。其中1月偏高1.6℃、2月偏高0.7℃、3月偏高2.4℃、4月偏高1.2℃、5月偏高0.2℃、6月偏高0.8℃。
二、主汛期气候趋势预测
根据海洋、大气环流演变和气候模式最新预测结果,综合省市会商情况,预计2023年我县主汛期(6-8月)气候状况为一般到偏差,阶段性洪涝灾害及高温影响明显,但高温热浪程度弱于去年。
具体预测意见如下:
降水:降水量较常年(545.9毫米)偏多1-2成,降水时空分布不均,降水阶段性特征明显,可能出现集中强降水时段,局地有洪涝或地质灾害风险。
梅雨:我县已于6月17日入梅,较常年(6月16日)偏晚1天;7月中旬前期出梅,接近常年(7月11日);梅雨期偏短,梅雨量接近常年(290.6毫米),梅雨强度偏弱。
高温:出梅后会出现阶段性高温伏旱天气过程,预计今夏高温热浪程度弱于去年。平均气温较常年(25.0℃)偏高1~1.5℃;高温日数较常年(24.8天)偏多4~8天,主要出现在7月中旬至8月上旬。需提前做好防暑降温和电力调度供应的准备。
干旱:主汛期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可能出现阶段性干旱,需要科学做好水库、塘坝蓄水工作,适时开展人工增雨。
台风:影响我县的台风2个左右,接近常年,主要出现在7月下旬至9月。关注台风带来的强降水、大风灾害的影响,及时做好防御准备。
强对流:全球气候变暖加剧了气候系统的不稳定,更易导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今年强对流天气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均有加强趋势,多地出现龙卷、强冰雹、极端强降水天气。需重点关注雷电、大风、短时强降水、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及其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
影响汛期气候的因素非常复杂,尤其是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气候预测不确定性大。气象部门将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有关工作要求,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密切监视天气,加强会商研判,及时发布预报预警,全力做好汛期气象服务。
谢谢大家!
提问1:去年我县出现较明显的干旱,请问今年我县还会出现气象干旱吗?
气象台台长王俊:
2022年夏秋季,我县受强副热带高压控制,出现持续晴热高温少雨天气,高温日数为51天,较历史同期偏多26天,为1961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第1位;极端最高气温40.3℃,为历史第2位。而降水量较历史同期偏少近4成,发生夏秋连旱,达到中到重度气象干旱。
预计2023年我县主汛期(6-8月)气候状况为一般到偏差,阶段性洪涝灾害及高温影响明显,但高温热浪程度弱于去年。虽然预计主汛期降水量偏多1-2成,但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可能出现阶段性干旱,且目前我县水库水位处于低位,需要科学做好水库、塘坝蓄水工作,县气象局也会积极开展人工增雨。在此提醒广大市民朋友,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
提问2:今年多地出现龙卷、强冰雹、极端强降水天气,请问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遇到灾害性天气我们应该如何防范呢?
气象台台长王俊:
就全国而言,今年强对流活动总体呈现的特点为:春季强对流过程明显偏多,尤其是4月强对流活动明显增加;风雹天气散发特征明显;极端风雹、龙卷频发,局地极端性强。
强对流天气的发生,需要适量的水汽、一定的抬升触发条件(动力条件),以及足够的不稳定能量(热力条件),这些条件缺一不可。今年4月以来,东北冷涡活动频繁,冷空气频频南下影响我国,形成了上冷下暖的不稳定热力环境,易激发对流天气的产生。
强对流天气主要集中在午后至傍晚。这主要受到太阳辐射日变化的影响。在太阳辐射的影响下,近地面气温在午后达到最高,增强高低层温差,对不稳定条件起到增强作用,不稳定气团被触发后积累起来的高能量就会被释放出来,形成强对流天气。
为提高强对流天气预报服务能力,气象部门上下协同,开展递进式服务,不断推进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强对流监测和预报中的应用,以提升强对流天气的监测预报和预警能力。公众可以通过“郎溪气象”微信公众号、“安徽郎溪预警发布”抖音号、郎溪县应急广播终端第一时间接收到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
公众出行时一定要密切关注当地气象部门发出的预报预警信息,提前做好应对强对流天气的准备。出现强对流天气时,应尽量在坚固的建筑物等地方躲避,避免室外活动。如遇到大风天气,应注意远离户外广告牌、棚架、铁皮屋、板房等易被大风吹动的搭建物,切勿在树下、电杆下、塔吊下躲避,应当在有雷电防护装置的安全场所内暂避。
提问3:据悉,未来三年县气象局将牵头建设防灾减灾救灾第一道防线气象保障工程,请问该工程包括哪些方面呢?
局长夏伟:
防灾减灾救灾第一道防线气象保障工程是“十四五”期间气象部门的重点项目,其目的是为了加强气象灾害的防御,提升气象监测预报预警能力,避免、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宣城市防灾减灾救灾第一道防线气象保障工程建设内容,结合我县实际,在2023至2025年分布实施该项工程建设。
具体建设内容包括灾害性天气精密监测能力建设工程、气象灾害预报预警能力建设工程、防灾减灾救灾气象精细服务工程、农村雷电灾害综合治理工程这四个方面。
通过该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提升郎溪县气象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对灾害性天气进行全方位监测、准确预测、快速预警、高效响应,为郎溪县应对各类气象灾害的决策调度提供科学支持,有助于预防和减少气象灾害事故造成的损失,有助于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