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 长辈版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郎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中长期发展规划
索引号:
113417220032517000/202203-00134
组配分类: 中长期发展规划
发布机构: 郎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外事办) 主题分类: 科技、教育
名称: 中共郎溪县委 郎溪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郎溪县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行动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 文号: 郎发〔2022〕5号
生成日期: 2022-03-31 发布日期: 2022-03-31
索引号:
113417220032517000/202203-00134
组配分类: 中长期发展规划
发布机构: 郎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外事办)
主题分类: 科技、教育
名称: 中共郎溪县委 郎溪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郎溪县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行动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
文号: 郎发〔2022〕5号
生成日期: 2022-03-31
发布日期: 2022-03-31
中共郎溪县委 郎溪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郎溪县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行动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2-03-31 08:58 来源:郎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外事办) 浏览次数: 字体:[ ]

各镇党委、政府,各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县直各部门、单位:

现将《郎溪县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行动方案(2022-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郎溪县委      郎溪县人民政府

202234日

郎溪县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

行动方案(20222025年)

为实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行动(以下简称“两强一增”行动),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关于“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发挥“亩均论英雄”的牵引作用,聚焦“两强一增”,推进农业土地规模化、组织企业化、技术现代化、经营市场化、服务社会化。

二、发展目标

2025年,力争农业劳动生产率达5.8万元/人、农业亩均产出率达1.1万元/亩,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68%,全县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5%,农民收入与经济增速保持基本同步。

三、科技强农

(一)农业“四新”科技成果转化行动。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推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责任单位:县科技经信局、县教体局、县发改委、县农业农村局,排序第一的为牵头单位,下同)围绕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供,遴选发布农业主推技术,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的示范推广。全县选择2-3个技术(模式)组建技术指导团队,每个镇(街道)分别选择1-2个技术(模式)组建技术指导团队,形成技术操作规范,依托科技示范基地和示范主体示范、推广,加快我县主推技术进村入户到田的进程。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采取“聘、选、派、育”等方式,新增57名科技特派员,发展到87名,实现行政村服务全覆盖。(责任单位:县科技经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委组织部、县教体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加强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强化与涉农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加强与国家和省部级农业科技创新链接。加强县、镇(街道)农技队伍建设,持续开展基层农技人员分类分层培训,提升基层农技人员的能力水平。保障农业科技服务人员增值服务合理取酬。每年培训高素质农民150人次。(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二)种业助力产业行动。加快推进种业振兴,持续开展全县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建设县农作物区域试验示范点,对新审定(省引种)的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和品质进行全面的鉴定,力争至2025年筛选适合我地种植农作物新品种15个。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新收集保存农业种质资源28份,完善部级农业种质资源野菱原生境保护点1个。鼓励和支持有基础有意愿的家禽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家禽新品种(配套系)培育;支持种禽场开展垂直传播疾病净化,从源头上提高品质和供种能力。(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科技经信局、县财政局)

(三)种养业提质增效行动。围绕“稳产能、优品质、增效益”,稳定粮食生产面积74万亩(含复种)、产量27万吨以上,发展以水稻为主的优质专用粮43万亩,大力发展设施蔬菜,新增设施蔬菜基地700亩,全县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达2800亩(含复种)。推进生态化、标准化、宜机化示范茶园建设,高标准良种茶园达到6万亩,无性系良种茶园比例达到65%以上。推进畜禽绿色健康养殖,规模养殖比重达80%以上。实施绿色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0.2万亩,示范推广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10万亩。(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推进郎溪黄茶等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培育有区域影响力的公用品牌1个、企业品牌2个、产品品牌3个。提升农产品品牌附加值,新增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等认证产品24个以上。(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管局)

(四)农业全产业链建设行动。围绕优质粮油、茶叶、畜禽、特种水产、果蔬及油茶等优势特色产业,加快“一县一业”全产业链创建,到2025年我县建成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7个。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为抓手,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培育壮大加工主体,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宽利益链,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发挥农产品加工园区政策集成、要素集聚、企业集中、功能集合的作用,吸引加工企业向园区集聚,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升级,逐步成长为产业链的关键节点,实现集群发展。实施农产品加工“五个一批”工程,到2025年,重点培育超亿元农业产业化企业30个,力争规上农产品加工业增幅达8%,农产品加工总产值超过135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和农业总产值比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五)农业绿色循环发展行动。推进农业资源利用集约化、投入品减量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推进农作制度创新,推广应用间种、套种、轮作等方式。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63(责任单位:县水利局、县农业农村局)示范推广水稻侧深施肥、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绿色防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稳定在90%以上,“三大主粮”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60%,化肥、农药利用率均达43%(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实施秸秆和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升五年行动计划,2025年全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保持在85%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建立健全农药包装废弃物、废弃农膜回收利用体系,回收率达85%以上。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提高农业生物安全、兽药安全使用和土壤污染治理水平。(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生态环境分局)

(六)数字赋农行动。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积极打造1个农业产业互联网。推进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业等生产过程数字化转型升级,争创数字农业工厂3个、数字农业应用场景13个。(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委宣传部<县委网信办>、县数据资源局)推动开展数字乡村建设试点工作,围绕种业、生猪、家禽、稻米、水产、茶叶、蔬菜、水果、中药材、食用菌等农业细分行业,积极培育打造农业产业互联网。(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委宣传部<县委网信办>、县数据资源局)推广动植物生长感知、生产环境和病虫害监测等智能装备,推动设施园艺、畜禽和水产养殖数字化管理、实时化监控与预警。(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数据资源局)深入推进信息进村入户,扩大信息员队伍,强化益农信息社运营管理,巩固提升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成果,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达8亿元。(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县农业农村局)

四、机械强农

(一)优势产业集群壮大行动。鼓励规上优势产业农机制造企业由单机制造为主向成套装备集成转变,加大智能农机装备制造。支持其他农机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鼓励大型龙头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加大农机重要装备自主研制力度。(责任单位:县科技经信局)

(二)农机研制补短板行动。梳理农机发展需求,编制农机装备需求和研制清单,加快农机更新换代,实施农机购置和报废更新补贴等支持政策,逐步淘汰老旧机械,大型复式智能高效机械占比达30%(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科技经信局)建立农产学研定期对接和会商机制。(责任单位:县科技经信局、县农业农村局)组织企业积极申报科技计划(专项)、首台套补助和首台套保险等政策,引领我县农机企业参与全国、全省、全市农机补短板行动。(责任单位:县科技经信局、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宣城银保监分局郎溪监管组)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杠杆作用,鼓励有条件的农机生产企业积极申报补贴目录。(责任单位:县科技经信局、县农业农村局)

(三)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加快机械换人,实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提升水稻、小麦、油菜机械化种植和采收水平,加快灌排、植保、秸秆处理、烘干等环节装备和技术应用。加快果菜茶、畜禽水产、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初加工等产业的农机装备和技术应用。支持开展“宜机化”改造,加强绿色高效新机具示范推广,支持秸秆还田,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畜禽污染资源化利用等农机推广应用。加强智慧农机装备建设,引导企业推广农用无人机、农业机器人、农机作业监测设备等。(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强化农机农艺融合,促进良种、良法、良地、良机配套,完善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提高农机化推广应用能力,建设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基地1个。在粮食主产镇(街道)支持建设5个育秧中心和和6个粮食烘干中心。(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四)农机社会化服务提升行动。优化农机装备资源配置,加强县域统筹规划布局,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新增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4个,实现农业镇(街道)全覆盖。培育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组建农业生产联合体,引导村级组织参与农业生产大托管和农机作业网格化服务,培训农机合作社理事长20名、农机手800名。加快对接省市农机智能调度信息平台,联通农机化服务大数据,实现管供需智能化对接,提升农机管理、服务和应急能力。(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五)农业“标准地”改革行动。优化耕地功能空间布局和农作物生产布局,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农业农村局)推进农业“标准地”改革,在县域合理布局农业生产用地,强化土地经营者对土地的投入和管理责任,提高土地产出率。因地制宜推行“一户一块田”改革,推进小田变大田、弯变直、坡改梯,提升农田宜机化水平。新建(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8万亩,建设千亩集中连片永久基本农田。(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继续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改造,加强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协调推进,支持大中型灌区有效灌溉面积优先打造成高标准农田。深化“田长制”改革,建立省、市、县、镇、村五级田长制责任体系。(责任单位:县水利局、县农业农村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六)农产品仓储冷链设施建设行动。全面加快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以蔬菜、水果、茶叶等鲜活农产品为重点,实现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能力明显提升,产后损耗显著下降,产销对接更加顺畅,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持续提高农民收入提供有力支撑。新增冷藏保鲜设施21个、库容2300立方米。(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发改委、县商务局)

五、促进农民增收

(一)工资性收入倍增行动。深入贯彻落实农村居民本地就业121”计划,推进有劳动力的家庭每年至少有1名劳动力在本地务工,收入2万元以上,带动家庭人均工资性收入达1万元。(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人社局)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支持县域发展规模体量大、专业化程度高、延伸配套性好、支撑带动力强的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就地就近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发挥好公益性岗位的就业保障作用,落实“雨露计划”职业教育补助等政策,增强脱贫人口参与就业能力。推广“三业一岗”就业帮扶模式,全面落实小微企业、就业帮扶车间等载体吸纳脱贫人口务工就业等相关优惠政策。统筹用好乡村公益岗位并实行动态管理,确保光伏电站60%收益用于脱贫人口承担公益岗位任务的工资和参加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劳务费用支出。(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乡村振兴局)

(二)财产性收入扩量行动。鼓励村集体(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积极盘活农村各类资源资产,充分释放改革红利。推广“大托管”“土地股份合作”等成功模式,制定“大托管”试点方案,选择村、镇开展试点,加快土地规模流转,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例达65%以上。全面推进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改革,完成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省级试点任务。(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积极推进村集体(村集体经济组织)与经营主体开展股份合作的方式实施“三变”改革,力争通过股份合作开展“三变”的村达100%。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到2025年,全县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集体经济强村超过40%,开展股份分红的村超过50%。不断提高农民财产收益,力争全县农民财产性收入翻一番,进一步缩小与全省财产性收入差距。(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组织民营企业大力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责任单位:县工商联、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

(三)经营性收入壮大行动。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加快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等小加工,发展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达2250个、农民合作社稳定在590个、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达490个。全面开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行动。继续扎实做好农技人员包村联户,开展农村产业带头人培育,推动经营主体联农带农富农,力争经营性收入达到全省平均水平。(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全面完善“四带一自”产业联农带农机制,推动脱贫人口更多依靠产业增加家庭经营性收入。(责任单位:县乡村振兴局、县农业农村局)

(四)转移性收入提升行动。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实施农民工素质提升工程,每年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4000人次以上。(责任单位:县人社局)推动农民工平等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让农民工留得住、能就业。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提高8+1”综合救助标准。(责任单位:县民政局、县人社局、县教体局、县住建局、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县应急局、县医保局、县残联)落实好农业相关支持补贴政策,实现对粮食实际生产者精准补贴。到2025年力争我县转移性收入达到全省平均水平。(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发改委<县粮储局>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要发挥好牵头抓总的作用,统筹推进“两强一增”行动落地实施。县直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细化实化具体工作举措,形成部门工作合力。在县农业农村局设立办公室,承担日常工作,建立清单化、闭环式工作机制和定期调度、定期通报制度。各镇(街道)及县直相关部门要细化工作方案,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抓好各项任务落实。(责任单位:县委农办)

(二)加强“双招双引”。坚持用市场的逻辑谋事、资本的力量干事、平台的思维成事,推动土地规模化、组织企业化、技术现代化、经营市场化、服务社会化,助力“两强一增”行动落地生根。加大“双招双引”力度,围绕优势产业、重点产业,分区域、分类型、分行业,精准招商、定向落地。针对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卡脖子”难题,组织制定发布“揭榜挂帅”县镇(街道)两级榜单,广发“英雄帖”,招揽高端人才,攻克技术难题。(责任单位:县科技经信局、县农业农村局)

(三)加强用地保障。新编县镇级国土空间规划,应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落实设施农业用地政策,结合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对于确需占用耕地的畜禽和水产养殖用地编制年度耕地进出平衡方案予以保障。对县乡村产业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纳入用地审批“绿色通道”,优先办理。(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四)加强资金支持。建立健全多元化投入保障机制,加大财政对“两强一增”行动支持力度,统筹用好相关涉农资金,充分发挥涉农相关基金作用,引导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切实形成对“两强一增”行动的投入合力。(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加大以县级为单位资金整合支持力度。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到2025年全县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达到10%以上。(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落实对农产品加工园区的税收支持,加大企业贷款贴息力度。(责任单位:县税务局、县财政局)发挥“裕农通”(安徽)等数字金融服务平台作用,推行“无感授信、按需增信、随时用信”模式。(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金融机构要在农村普惠金融中单列涉农信贷投放计划,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全县贷款平均增速。支持涉农企业上市,扩大特色农产品保险,拓展农业担保范围,用好农机融资租赁工具。(责任单位:县人行、县财政局、宣城银保监分局郎溪监管组)

(五)加强工作创新。围绕产业生态化、管理智能化、要素集约化、生产标准化“四化”同步,坚持加快农业高质量发展导向,结合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推动建设水准、科技含量、智能程度、生产效率、质量效益、共富成色“六高”集成,打造一批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休闲农业等领域的“未来农场”。每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聚焦产业发展特色,至少打造一个融入现代元素的“未来农场”,推动成为科技强农、机械强农的集中展示地和先行示范区。(责任单位:县委农办、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六)加强考核督导。“两强一增”行动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责任单位:县委农办、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建立“两强一增”行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亩均产出率等指标调查统计试点。(责任单位:县统计局、县农业农村局)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建立与用地指标、涉农资金安排“双挂钩”的“赛马”激励机制。(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财政局)

附件:1.郎溪县“两强一增”行动2022-2025年主要任务指标年度分解表

      2.郎溪县“两强一增”行动2022年主要任务指标分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