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 长辈版
县财政局(县国资委、县金融监管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县财政局> 规划计划
索引号:
11341722003251526K/202101-00020
组配分类: 规划计划
发布机构: 县财政局(县国资委、县金融监管局) 主题分类: 财政、金融、审计 / 其他
名称: 2020年度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安排 文号:
生成日期: 2021-01-28 发布日期: 2021-01-28
索引号:
11341722003251526K/202101-00020
组配分类: 规划计划
发布机构: 县财政局(县国资委、县金融监管局)
主题分类: 财政、金融、审计 / 其他
名称: 2020年度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安排
文号:
生成日期: 2021-01-28
发布日期: 2021-01-28
2020年度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安排
发布时间:2021-01-28 16:32 来源:县财政局(县国资委、县金融监管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1. 2020年工作总结

(一)2020年预算执行情况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08527万元,占年度调整任务的100.7%,增收1196万元,增长0.6%。从收入结构看:税收收入完成110661万元,下降13.9%,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53.1%;非税收入完成97866万元,增长24.2%,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46.9%。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06378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2.9%,减收38715万元,下降26.7%。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101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完成24578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24.5%,减支16328万元,下降39.9%。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53219万元,占调整预算的98.9%,减支38741万元,下降9.9%。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49081万元,占调整预算的97.2%,增支35823万元,增长31.6%。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24578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24.5%,减支16328万元,下降39.9%。

(二)财政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1.千方百计组织财政收入,多渠道筹集财政资金,于“开源”处做文章。我县在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政策的同时,妥善应对财政收支平衡压力,组织好财政收入,多方筹措财政资金。一是依法依规加强收入征管,防控“跑冒滴漏”。二是加大存量资产盘活力度,努力弥补疫情影响带来的减收,2020年累计盘活各类存量资产6.35亿元。三是持续向内挖潜,积极盘活各类沉淀资金,完善有保有压的分配机制。2020年累计收回存量资金25031万元,统筹财力用于保障重点支出等。四是争取特殊转移支付资金11010万元、特别国债资金11522万元,合计新增财政资金22532万元,用于保障基本民生和基础设施建设等。五是滚动谋划项目,积极开展债券申报发行工作。2020年,我县发行地方政府债券39200万元,其中:一般债券300万元,收益与融资自求平衡专项债33000万元,棚改专项债5900万元。

2.打好“铁算盘”,过好“紧日子”,在“节流”处下功夫。牢固树立“节支就是增收”理念,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坚持厉行节约,从严控制“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一是进一步加强制度保障,出台了《郎溪县财政局关于加强资金保障支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郎溪县财政局关于贯彻落实《安徽省财政厅关于严把关口过紧日子提高财政支出绩效的通知》的通知,《郎溪县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暂行办法》,《郎溪县预算追加管理办法》及预算绩效管理方面等制度文件,织紧织密财政支出管控的制度笼子。二是将2020年年初预算安排的县本级预算单位综合定额、征管业务费及专项业务费(不含人员经费)按5.3%的幅度压减,节省资金用于保障“三保”支出等。三是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的重要依据。2020年县财政局对2019年度新增债券资金、农村综合改革资金、扶贫资金及产粮大县资金等开展了绩效评价。组织部门对25个重点项目进行了自评。并根据上级预算绩效管理相关要求,组织专家对预算单位绩效管理工作进行了培训,落实预算项目绩效目标和部门整体支出预算绩效目标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3.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在支持市场主体纾困发展上求突破。一是强化金融支持,提升金融服务。编制《金融领域应对疫情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政策汇编及产品介绍“一本通”》、《全县银行金融产品“大礼包”》宣传册,到企业园区进行政策解读,实现规上企业宣传全覆盖,让企业全面了解防疫期间各级出台的金融政策。落实服务中小企业发展金融措施,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今年以来,为270家企业办理508笔享受银行优惠利率贷款共19.7亿元;为14家中小微企业办理21笔延期贷款及无还本续贷共7000万元。二是积极督促各部门及国有企业做好国有房产免租工作,2020年行政事业国有房产减免房租户数 17户,国有企业减免租户数195户,累计减免金额约270万元。三是积极落实财政扶持政策,简化流程、缩短时间,及时兑现各项优惠政策。2020年,拨付各类优惠政策扶持资金24086万元、工业企业考核奖励资金2806万元,企业降本减负财政补贴274万元、质量强县奖励资金及专利专项奖励资金188万元,合计26072万元。

4.稳中有进,精准发力,在重点支出保障上花力气。一是疫情防控工作经费保障及时有力。2020年,县财政本级拨付新冠肺炎专项资金753万元,争取上级防疫物资保障体系建设资金1000万元,切实保障患者医疗救治、医护人员临时性补助、防控物资和设备购置等。二是认真组织实施民生工程。全年预算投入民生工程财政资金5.17亿元,其中,上级资金3.66亿元,县级配套1.51亿元。三是全力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安排拨付地方隐性债务化解资金14800万元,安排债券付息资金17596万元,实现了我县政府隐性债务“无增量、减存量”目标。县本级安排拨付财政专项扶贫项目资金1720万元,拨付岳西县结对帮扶资金1500万元,并对清理收回的财政存量资金可统筹使用部分,确保50%以上比例用于脱贫攻坚。积极支持污染防治,2020年,安排秸秆禁烧专项经费6000万元,拨付乡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经费1355万元,农村垃圾管理经费897万元,城区污水处理运营费用3604万元等,支持生态环境改善。四是夯实村级运转保障。预算安排农村“三变”改革600万元、“茶产业”发展资金500万元,扶持苗木花卉产业发展专项资金500万元,拨付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480万元,推进村级发展集体经济,提高村级运转自保能力。

二、2021年工作安排

(一)加力提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一是落实全年财政收入预期目标,继续推行目标预期管理和预警通告机制,压实财税部门和乡镇(开发区)组织收入工作责任,努力实现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二是落实减税降费相关政策,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多渠道筹集资金弥补减收,努力实现预算收支平衡。三是完善产业扶持政策体系,着力发挥财政资金杠杆和引导作用,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积极做好“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大力支持制造业和民营经济等发展。四是落实信贷政策,加大资金投放。推进“税融通”、“4321”政银担合作、续贷过桥资金等业务,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企直接投放,积极顺应融资成本下行大势,主动调低企业和“三农”贷款利率。五是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密切关注国家经济体制改革,深入研究政策导向,掌握资金投入重点,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综合运用财税、贴息、以奖代补等政策手段,努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健全制度机制,进一步加强财政预算管理。一是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加强库款监测及预警管理,及时足额保障 “三保”支出。二是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把政府过紧日子作为财政工作长期坚持的方针,贯穿到财政工作的各方面各环节,坚持量入为出、有保有压、可压尽压。三是提高预算执行质量和效率,加强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把严把紧支出关口,严控预算调剂追加。并加强库款管理,科学调度国库资金,切实防范支付风险,有效保障重点支出需要。四是深化预算绩效管理,加快分行业、分领域核心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建设。强化评价结果应用,完善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政策调整和改进管理挂钩机制,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要问责,低效多压减,有效多安排。五是加强政府债务管理。继续完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健全政府债务预警机制,强化政府债务限额管理。落实隐性债务化解,足额安排到期还本债券资金预算,切实防范财政运行风险。六是积极配合推进预算联网监督,深入贯彻落实《关于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的指导意见》和人大有关要求,自觉接受预算决算审查监督。

(三)凸显财政公共属性,推动社会事业再上新水平。一是落实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二是稳步提高基本民生保障水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发挥政府作用保基本民生,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加强基本民生保障,扶贫、义务教育、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城乡低保等民生支出只增不减。进一步明确各项民生保障政策功能定位,注重政策之间的统筹协调,加大困难群体托底保障力度,确保工作不留死角,对象全面覆盖。三是扎实推进民生工程。充分发挥民生工程牵头作用,健全和完善民生工程推进机制,全面实施民生工程绩效考评,确保民生工程真正惠及民生。四是突出依法、科学、精准治污,重点支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实现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

(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是加大乡村振兴投入力度,研究落实土地出让金净收益50%用于农业农村的政策。二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调整优化农业种养结构,通过设立“茶产业”、现代农业奖补等专项基金,推进农业示范园区、农业品牌、农产品质量安全创建。三是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支持水利设施、土地治理和高标准农田等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机制,改善农业生产支撑条件。四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继续增加财政资金投入,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支持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315”品牌村建设。持续实施农村“三大革命”,“四好”公路建设,提升村容村貌。五是加强扶贫资金项目管理,推动扶贫产业持续发展壮大。保障扶贫资金投入,规范扶贫资金管理,强化扶贫资金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