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 长辈版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郎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年度计划
索引号:
113417220032517000/202101-00035
组配分类: 年度计划
发布机构: 郎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县外事办) 主题分类: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 / 公民
名称: 【年度计划】郎溪县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计划草案报告 文号:
生成日期: 2021-01-06 发布日期: 2021-01-06
索引号:
113417220032517000/202101-00035
组配分类: 年度计划
发布机构: 郎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县外事办)
主题分类: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 / 公民
名称: 【年度计划】郎溪县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计划草案报告
文号:
生成日期: 2021-01-06
发布日期: 2021-01-06
【年度计划】郎溪县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计划草案报告
发布时间:2021-01-06 15:03 来源:郎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县外事办) 浏览次数: 字体:[ ]

—— 2021年1月6日在郎溪县第十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李齐彬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我县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提出2021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0年,是郎溪发展史上极为重要、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全县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市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砥砺前行、奋勇拼搏,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机遇,加快推进“一地六县”合作区规划建设,落实“六稳”“六保”工作,集中力量办好“十件大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县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三五”圆满收官。

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8亿元,增长4%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服务业增加值增长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0.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75亿元;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1%、6%。

(一)“一地六县”迎来新机遇

坚持边想边干、边试边干、边学边干,主动加强与沪苏浙等地交流合作、深度融合。湖州会议将“一地六县”合作区列入会议纪要,区域合作深度广度进一步提升。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赴郎溪、广德调研并召开座谈会,全县上下备受鼓舞,积极谋划推动“一地六县”合作区郎溪片区建设,高标准编制《“一地六县”郎溪片区规划建设初步方案》及郎溪片区“五区一核心”规划。谋划“一地六县”重大工程项目52个,总投资863.2亿元,沪皖大道建设提升工程、“一地六县”专精特新产品展示中心及配套项目等18个重大项目正式开工。与省港口运营公司合作共建定埠港国际物流公司,开展定埠港二期建设,即将开通集装箱航线,全力打造区域性航运枢纽和生态绿色皖东南第一港。与华东理工大学共建长三角区域发展郎溪研究院,在全省率先设立长三角区域交流合作服务中心。白茅岭农场有限公司签订沪皖绿色农产品共建共享合作基地等战略合作协议。与光明集团、“苏浙皖甬”农担公司签订金融支持“一地六县”绿色生态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深化苏皖合作示范区建设,与溧阳、广德在民生共享、旅游发展等6个方面42个合作项目(事项)强力推进。

(二)工业经济再上新台阶

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强县”,毫不动摇将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扶持实体经济发展上。为有效应对新冠疫情,加快工业企业复工复产进度,出台扶持企业的“十条政策”,严格落实“六稳、六保”等各类惠企政策措施,帮扶中小企业达产稳产扩产,重点税源企业于2月底全部复工复产。大力推进“培大育强”“小升规”,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8%、20%;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0户,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76个。对企业研发能力、知识产权等方面情况进行全面梳理,按照“分类指导、重点突破”的工作思路,新认定、复审高新技术企业15户。鼓励企业实施技术改造,优化生产工艺,提升生产效能,获批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2个。郎溪经济开发区顺利进入国家级培育期,被评为省绿色发展试点园区,纺织材料特色产业集群被认定为省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

(三)农业农村展现新气象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大力实施茶产业和花卉苗木产业提升工程,做优做强特色农业,促进农业转型升级。通过落实春耕备耕、灾后田间管理,粮食稳产、生猪保供等顺利实现。积极构建现代化农业经营体系,新增国家级农民合作社1个、省级示范家庭农场3家。宏云制茶被评为省级首批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推进,大佛山养心谷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五星级精品园区,新增省级休闲农业与绿色旅游示范区2家。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新增“三品一标”认证8个,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完成建设,获批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称号。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新增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50万元以上强村6个、达10万元以上优村22个,“薄弱村”全面消除。扎实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全县土地流转面积达45万亩,耕地流转率达52%。

(四)服务产业实现新提升

全力落实“两稳一促”,尽最大努力减少疫情对外资外贸和服务业带来的影响。从国际市场开拓、口岸通行、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覆盖面等多方面降低企业成本和风险,新增外贸企业3家,预计超千万美元企业数达8家,进出口总额3.15亿美元。推动“冬去春来暖生活”消费促进活动,支持大型商业综合体、限上企业等40多家企业开展展销活动,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7%。大力开展电商培训,全面推进农村电商提质增效,农产品网销额达1.3亿元,增长53%,建平镇被评为省级电商示范镇。

(五)“三美模式”开启新探索

以建设美丽公路、振兴美丽乡村、发展美丽经济为抓手,加速构建“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的“三美”郎溪。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治气方面,PM2.5、PM10、优良天数比例等空气环境质量指标均较上年有较大幅度改善;治水方面,以重点流域水环境治理为抓手,县域地表水断面指标全部达标,7个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设施投入使用,城区污水处理厂二期和开发区东、西区污水处理厂一级A提标改造即将建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扎实推进。“1+N”和中央、省市生态环保督察等反馈问题按时整改完成。“三大一强”、“散乱污”企业排查整治持续推进。严格落实河(湖)、林长制,常态化开展巡察工作。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迅速,全域旅游“四级联建”全力推进。积极推进“两山”理念实践创新基地试点建设,新和旅游度假区总规正在编制,“悠然茶田”度假酒店等项目签约落地,启动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新和千亩樱花林登上央视《新闻联播》,美迪花世界花卉展登上《人民日报》头版,“中国绿茶之乡——郎溪茶旅二日游路线”荣获“安徽省首届十大最美茶旅线路”,凌笪乡入选“安徽省避暑旅游目的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如期完成,村庄清洁行动全面开展,农村改厕工程持续推进。2019年6个省级中心村,2020年7个美丽乡村示范村、4个重点示范村通过省级评定,2020年2个省级中心村和5个“315”示范工程品牌村主要工程基本完工。

(六)城市建设呈现新面貌

城市建设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市民文化艺术中心开工建设,郎溪(国际)大酒店完成封顶,水韵郎川(城区水环境整合治理PPP)项目加快建设,税务局宿舍等3个老旧小区改造和滨湖路改造等4条市政道路建设完成,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国家园林县城创建有序开展,长三角君澜酒店签约落户。《城东新区控制性规划》编制完成。出台稳定城区房地产市场发展意见,投入2.89亿元回购安置房1265套,完成256户、26000平方米房屋征收,房屋销售面积42.6万平方米,增长12%。积极推进建立“四位一体”物业管理议事协调机制,全面提升物业管理水平。市政园林绿化管护水平提升,全面完成对企、对民供气、供水保障工作。城市管理不断规范,城区烟花爆竹“双禁”、查违拆违、货车限行强行入轨,城乡一体化垃圾转运体系建成。

(七)项目建设获得新成效

严格落实“四督四保”“六个一”项目推进机制,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推进。全年新开工项目50个、新竣工50个、新投产40个。聚杰微纤、友良锻造等项目开工建设,博盈机电、金弘润新材料等项目建成投产。谋划新型基础设施、公共卫生、道路交通等领域重点项目50个,已批到位项目154个,到位财政性资金超10亿元。商合杭高铁正式开通,高铁时代正式来临。G318十字段改扩建等工程加快推进。龙须湖绿道一期、通湖绿道、环天子湖绿道(盛村至柯村段)、庆丰绿道及28公里农村道路扩面延伸工程竣工验收,新和绿道、灯塔绿道、环天子湖绿道(十姚路)开工建设,“美丽的乡村风景线”初具规模。钟桥水库、钟桥河右岸防洪工程已经省水利厅备案并上报水利部列入2021年实施计划。港口湾水库灌区郎溪片项目加快建设,第一联合圩钱浒站、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及水系连通凌笪和姚村项目区建设完成;老郎川河左岸堤防治理工程初步设计已获批、即将实施。城乡电网供电可靠性进一步提高。

(八)改革开放收获新成果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常态化开展“一张网”建设,实现“一网、一门、一次”和7×24小时不打烊服务。被《人民日报》《环球时报》社评为最具投资营商价值县,荣获2019年省投资环境十佳县。健全12315消费维权体系,全面实施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营造放心消费环境。多措并举加强交易监管,统筹兼顾创优交易市场,推行“一放开三严管”监管模式。乡镇机构改革启动实施,事业单位车改顺利完成。出台建筑业发展专项政策,促进建筑业加快发展。正式实施砂石资源统一经营管理政策,维护砂石资源市场稳定。开展招商引资“百日竞赛”行动,成立招商引资工作信息中心,优化充实专业招商力量,完善工业项目预审等招商机制。新签约亿元以上内资项目90个,实际利用省外资金项目94个,到位省外资金190亿元。

(九)社会事业迈出新步伐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扎实开展“抗疫情、补短板、促攻坚”专项行动,集中力量打好“四季攻势”。全面落实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问题动态清零。精准落实“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要求,剩余113户317人全部脱贫。防范“三户一体”返贫致贫机制进一步健全。“九大工程”精准推进,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社会保险参保人数持续增加,待遇水平不断提高。跨省异地就医即时结报积极推行。常态化开展“2+N”就业招聘活动,新增城镇就业人数8300人。技能人才增加5100人左右,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工作顺利完成。深化医共体建设,县医院门诊住院综合楼及附属配套工程加快建设,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与县人民医院合作建立医联体,乡村卫生健康振兴“五大工程”深入实施。全民健身中心投入运营,郎溪县第一届运动会成功举办。郎溪中学校舍改扩建、第四小学、职教中心二期建成使用,郎川幼儿园主体完工,第三中学、实验初中综合楼新建工程启动建设。强化文明创建调度推进和多元投入机制,荣获第五届安徽省文明城市称号,十字镇施吴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创新社会治理,探索城区管理体制、警务机制改革,深化平安郎溪建设,决战决胜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快“雪亮工程”二期建设,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各位代表,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不大,增长压力增大,实体经济发展困难增多,产业层次仍然较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较为突出;二是高质量发展基础还不牢固,招商引资落地的大项目少,有效投资增长乏力,支撑重大项目的要素保障、服务保障还不够到位,生态环保压力仍然较大;三是城市治理、社会治理还有待加强,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领域与群众需求还有差距;等等。对此,需要我们综合施策、精准施策,努力加以解决。

二、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发展起步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之年。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县委决策部署,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引领,统筹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社会治理现代化协调发展,聚焦“三区”同建,聚力城乡同创,统筹发展和安全,打好三大攻坚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努力实现生态保护高水准、经济发展高质量、城乡面貌高颜值、人民生活高品质,奋力争当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建议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全市保持同步;完成市定节能减排任务。围绕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建议做好以下五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紧扣长三角一体化,深化区域合作共建

加快“一地六县”合作区建设。“一地六县”郎溪片区建设作为“一号工程”,推动从工作谋划向编制规划转变、从概念性研究向实战化深化细化转变、从侧重规划向夯实推进转变。制定完善一地六县郎溪片区规划建设方案,科学研定发展框架、功能布局、产业定位,打牢规划底稿。高水平编制“一地六县”郎溪片区“五区一圈”规划,包括新和旅游度假区、开发区东区、生态型产城融合先行区、绿色农产品服务功能区、定埠港临港产业园区以及梅渚建筑新材料产业园、新发绿色智造配套产业园等板块规划,协同白茅岭农场编制“一地六县”综合协调中心服务区核心区规划。结合工作职能,强化政策研究,加强横向、纵向汇报沟通对接,提出管用、能用的政策体系意见建议,促进“一地六县”合作区政策体系早日出台。

扩大区域合作成果。依托上海光明集团绿色发展基地,尊重白茅岭农场“生态+”产业发展定位,推动与综合协调中心服务区有序衔接,串联白茅岭农场、城东新区协同发展。扩大苏皖合作示范区合作成果,加强三地联动,促进优势互补,推进文化、科技、教育、生态环保等领域的合作。加快“一地六县”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共用,积极开展公共服务资源对接等创新合作。推动与周边旅游资源联动整合,串点成线、连线成面,联合推广跨区域精品游线。加快推进宁杭高铁二通道、宁杭高速二通道、合杭高速、长乐通用机场等重大交通项目前期工作,进一步提升交通互联互通水平。

夯实一体化发展基础。实化项目调度。按照“四督四保”要求和“六个一”推进机制推进项目建设,强化全过程调度、全年度比拼项目,严格督查考核,务求项目建设取得实效。编排2021年度重点项目161个、新开工98个、年度计划投资110亿元,确保项目开工率80%以上。深化项目谋划。强化“项目等机遇”意识,重点围绕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园区重大配套设施、产业发展重大项目建设等,超前谋划项目,做深做实前期工作,确保做到“可报可批可实施”。滚动编制“一地六县”重点项目库,拉出工作清单,明确责任主体,倒排时间节点,稳固发展基础。强化项目争取。深入研究政策,把准方向,结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有针对性的组织项目申报,提高项目申报的实效性和成功率。优化招商体制机制。突出生态绿色、投资强度、科技含量、亩均效益等指标,加快产业地图和招商图谱编制,高端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壮大县域经济总量。确保引进5亿元以上项目10个,10亿元以上项目3个。

(二)突出新型工业化,完善现代产业体系

做大工业经济总量。坚持做强做优主导产业,依托现有产业发展基础,全力打造成套及特种设备、电梯及零部件、汽车内饰及零部件“三位一体”的绿色智能制造产业体系;聚力发展纺织新材料、建筑新材料“两强并进”的新材料产业;高站位谋划以绿色食品为核心的大健康产业。鼓励和扶持工业企业做大做强,不断促进工业经济提质增量。力争产值超亿元企业达55户、税收超千万元企业达25户、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0户以上。支持企业“零地技改”“机器换人”,力争技改投资增长10%以上,推进鸿泰钢铁、南方水泥等技改项目投产。力争高新技术企业数超45户,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分别增长15%、20%。加强“两高”人才引进培养,引导企业与长三角地区在博士后工作站、技能大师工作室等方面开展合作,以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政策集聚人才,助推企业创新发展。

提升园区平台层级。加快郎溪开发区东扩片区建设,推动绿色智能制造等主导优势产业集群发展、提档升级。谋划实施提升经开区承载力的基础设施、产城融合等项目,动工建设110千伏新和变电站工程。进一步完善开发区体制机制,促进“一区四园一港”深度融合,激发发展活力,全力争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四最”营商环境。扎实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有序推进工业企业分类分级管理,帮助企业减负降本升级,精准扶持企业做大做强。

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围绕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坚持把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攻方向。依托定埠港,全方位提升物流服务业整体竞争力和支撑力。抢抓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重大契机,加速科技服务业与传统制造业对接融合,助推新旧动能转换。围绕高品质、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新需求,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探索发展夜间经济、网红经济,积极发展商贸服务业。大力推动康养服务业发展,力争把康养产业培育成为我县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重要支柱产业。高度重视外资外贸工作,全力支持外贸企业拓市场、转方式、创品牌,进出口总额增长5%。

(三)依托新型城镇化,提升县域发展能级

提高城市建设品质。谋深谋实城东新区建设用地规划布局和配套功能设施完善,引领城市品质提升。推进水韵郎川、市民文化艺术中心及郎溪国际大酒店装修工程主体完工。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老城区改造,推进核心地块开发和5个老旧小区改造。启动3个农贸市场建设,改建1个农贸市场。全面推行城区保洁市场化运作,力争建筑垃圾分拣中心建成,打好违法建设管控、市容市貌整治、背街小巷改造、黑臭水体治理等城市脏乱差“歼灭战”。推动综合执法进小区,提高小区物业管理水平。确保国家园林县城争创成功,力争跻身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持续推进建筑业、房地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沪皖大道、G318十字段改扩建项目竣工验收;启动G50“四改八”扩建(含郎溪南出口改造);完成22.6公里美丽公路建设。谋划新水源地建设,继续推进钟桥水库筹建,开工建设老郎川河左岸提防治理、钟桥河右岸防洪工程,加快港口湾水库灌区工程建设。结合水利管理现状,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工作。

布局新基建网络。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和新消费发展,推进新型基础设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着力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增长点。加快布局新基建网络,积极推动5G、“互联网+”、大数据等平台建设,为打造“智慧郎溪”和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新动能。

(四)统筹城乡一体化,探索“三美”新郎溪

突出生态环保,提升生态美。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大气污染治理能力建设,确保PM2.5、空气优良天数比例持续优化;加强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建设,加快污水处理项目建设;加强土壤环境保护,建立土壤环境监测制度。纵深推进“三大一强”专项行动,确保突出环境问题全面整改。严格执行“三线一单”生态空间管制制度,推进跨区域联合执法检查。确保创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系统治理山水林田湖草,筑牢生态绿色本底。

突出绿色发展,力促生产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茶产业、花卉苗木、再生稻、果蔬、稻虾种养等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提质增效,扶持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健全生产、加工、仓储、物流产业链。争取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长10%以上。围绕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目标,以“一城两山三湖”为重点,加快“旅游+”产业培育和产品打造。加快推进新和旅游度假区建设,力争创成省级旅游度假区。实施“石佛山—天子湖”景区品质提升工程。力争创成省级特色旅游名镇1个、省级特色旅游名村2个、省级休闲旅游示范点2个以上,3A级景区2个。

突出乡村振兴,创造生活美。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创建成果,进一步提升村容村貌,继续开展“三大革命”、“三大行动”。持续推进“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健全长效保洁机制,推动村庄清洁行动常态化、制度化、持续化。力争高标准完成2个省级中心村、5个“315”品牌示范村建设,50个重点自然村整治工作,启动3个省级中心村建设。持续加强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美丽乡村。

(五)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增强人民幸福

巩固脱贫成果。建立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认真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行动,全力遏制因病致贫返贫现象。打造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升级版,继续落实健康扶贫、教育助学等政策,统筹各类兜底保障措施,建立收入分配调节机制,加强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大力实施“五大振兴工程”,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优化公共服务。支持郎溪中学“四名”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加快建设第三初中,确保郎川幼儿园秋季招生、实验初中综合楼建成使用。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常态化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着力加强核酸检测能力建设,抓好重点场所“安康码”推广应用。开展国家级卫生县城创建,力争县医院门诊住院综合楼投入使用,完善城乡医疗服务网络。加强文物、非遗传承保护,推进核心价值观普及、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市民文明行为规范工程。

完善社会保障。提高公共就业服务水平,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提高社会保险待遇水平,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保障参保居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依托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协作,努力实现社保服务长三角地区互联互通。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加大对困难群众关爱保障力度,启动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创建,创成省级双拥模范县。强化粮食、生猪、蔬菜的稳价保供工作.

加强社会治理。聚焦县域治理现代化,深化“平安郎溪”建设,建立健全信访维稳工作网络,巩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严厉打击黄赌毒盗等违法犯罪。完成村和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启动“八五”普法。高质量完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进一步夯实统计基层基础,提升统计数据质量。深入开展“1+10+N”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建立完善应急措施信息化、预案体系、救援队伍等机制。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实施“1+4”行动抓好食品安全监管,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做好2021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按照中央和省、市部署,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凝心聚力,锐意进取,为争当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排头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