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417220032517000/202101-00053 组配分类 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分解、执行及落实情况
发布机构 郎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外事办) 发文日期 2021-01-11 15:15
发布文号 关键词 政府工作报告、主要工作任务、落实情况,督查督办及问责情况,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分解、执行及落实情况
信息来源 郎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外事办) 主题导航 综合政务
信息名称 2020年郎溪县《政府工作报告》1-12月份主要工作任务落实情况 内容概述

2020年郎溪县《政府工作报告》1-12月份主要工作任务落实情况

2020年和“十三五”发展回顾

2020年,是郎溪发展史上极为重要、极不平凡的一年。

一年来,面对前所未有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历史机遇,全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和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加快推进“一地六县”合作区郎溪片区规划建设,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莅临郎溪调研指导,“一地六县”规划建设,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兴可待。

一年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历史罕见的汛情灾情,全县党员、干部、群众、医务工作者、人民子弟兵、民兵预备役以强大的凝聚力、执行力和战斗力投入疫情防控阻击战和防汛抗洪保卫战,充分展现了不畏艰苦、甘于奉献、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时代风采,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

一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全县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市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落细“六稳”“六保”工作,集中力量办好“十件大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县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三五”圆满收官。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8亿元,增长4%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服务业增加值增长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0.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85亿元;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1%6%

2020年,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一、三大攻坚战成效显著

牢守底线,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有力有效。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们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第一时间建立健全“点、线、面”疫情防控工作体系,统筹做好医用物资、生活必需品保障。全县干部群众闻令而动、全民战疫,开展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强化常态化疫情防控,切实做到“外防输入、内防扩散”。7名郎溪医护人员出色完成驰援武汉任务。全县治愈出院病例1例,130日后无新增确诊病例,全面打好了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人民战争。出动救援抢险力量0.53万人次,紧急转移避险安置1.86万人次,成功防御长达51天的梅雨期、历史罕见的6次强降雨侵袭、南漪湖持续超警戒水位37天的险情,防汛抗洪取得全面胜利;汛中开始谋划、汛后迅即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四启动一建设”工作,得到国家减灾委和省市充分肯定。金融风险防范全面加强,政府隐性债务实现“无增量、减存量”目标。“1+10+N”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强力开展,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建平镇平港社区被评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毕桥镇市场监督管理所被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推荐为全国食品安全工作先进集体,并已通过省级公示。

尽锐出战,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不动摇,集中力量打好“四季攻势”,扎实开展“抗补促”专项行动。精准落实“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要求,剩余113317人全部脱贫,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持续加强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防范“三户一体”返贫致贫机制进一步健全,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问题动态清零。“九大工程”精准推进,87个扶贫项目高效实施,28个贫困村实现特色种养扶贫产业园区全覆盖。与岳西县县域结对帮扶有序开展。“五大振兴工程”启动实施,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管控并重,污染防治持续强化。“五控”为抓手强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PM2.5PM10平均浓度分别下降18.6%17.3%,优良天数比例增长17.5%,超额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新老郎川河水质改善和南漪湖等重点流域水环境治理持续推进,县域地表水断面指标全部达标,累计净获得上级生态补偿资金550万元,居全市首位;7个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设施相继投入使用,城区污水处理厂二期和开发区东西区污水处理厂一级A提标改造即将建成。1+N”和中央、省市生态环保督察等反馈问题按时整改完成,“三大一强”“散乱污”企业排查整治持续开展。“三线一单”科学编制。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扎实推进。

二、经济运行企稳向好

工业强县纵深推进。突出“保企业、稳增长”,出台实施应对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十条政策”、深入推进“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若干政策、持续做大新型政银担等一系列纾困惠企措施,创新施行“123456”工作法,分区分级推进复工复产,重点税源企业于2月底全部恢复生产。坚持政府过“紧日子”、政策兑现“马上办”,强化财政与金融、产业、就业等政策系统集成和财政资金直达机制,确保政策红利直接惠及各类市场主体,倾心倾力帮扶企业发展。累计新增减税降费2.1亿元,拨付各类扶持资金2.28亿元、工业企业考核奖励资金2806.5万元,减免养老、工伤、失业、医疗保险费6600余万元;为285户企业办理536笔享受银行优惠利率贷款21亿元,为14户中小微企业办理21笔延期贷款及无还本续贷7000万元,累计降息让利1815万元。申报非标专项债项目8个、总投资30.8亿元,申请发行专项债券16亿元,已发行3.9亿元。大力推进“培大育强”“小升规”,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8%20%;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0户,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76个;新认定、复审高新技术企业15户;获批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2个。郎溪经济开发区顺利进入国家级培育期,被评为省绿色发展试点园区,纺织材料特色产业集群被列入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

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大力实施茶产业和花卉苗木产业提升工程,农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狠抓春耕备耕、灾后田间管理,粮食稳产、生猪保供等顺利实现。新增国家级农民合作社1个、省级示范家庭农场3家。宏云制茶被评为省级首批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推进,大佛山养心谷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五星级精品园区,新增省级示范区2家。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新增“三品一标”认证8个,获批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称号。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8.5%,秸秆收储运和“五化”利用体系健全完善。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有序实施,新增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达50万元以上强村6个、达10万元以上优村22个,“薄弱村”全面消除。

服务业难中有进。狠抓“两稳一促”,全力克服疫情冲击。从国际市场开拓、口岸通行、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覆盖面等多方面降低企业成本和风险,新增外贸企业3户,预计超千万美元企业数达8户,进出口总额3.15亿美元。推动“冬去春来暖生活”消费促进活动,支持大型商业综合体、限上企业等40多户企业开展展销活动,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7%。全面推进农村电商提质增效,农产品网销额达1.3亿元,增长53%,建平镇被评为省级电商示范镇。全域旅游“四级联建”全力推进。探索创建 “三美”模式,积极推进“两山”理念实践创新基地试点建设,新和旅游度假区总规正在编制,基础设施全面启动,“悠然茶田”度假酒店等项目签约落地,皖东南花木大市场发展势头良好。新和千亩樱花林、美迪花世界花卉展分别被央视《新闻联播》和《人民日报》头版报道。中国绿茶之乡-郎溪茶旅二日游线路被评为省首届十大最美茶旅线路,凌笪乡被评为省避暑旅游目的地。

三、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一地六县”高位起势。坚持先行先试、边干边试,与沪苏浙等地加强合作、深度融合,高标准推动“一地六县”郎溪片区规划建设。抢抓机遇,积极申请国家、省、市在产业发展政策、重大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公共服务发展上的倾斜支持,力争更大的规模空间和政策“红利”。谋划“一地六县”重大工程项目52个,总投资863.2亿元;沪皖大道建设提升工程等18个重大项目正式开工。与省港口运营公司合作组建定埠港国际物流公司,开展定埠港二期建设,即将开通集装箱航线,全力打造区域性航运枢纽和生态绿色皖东南第一港。与白茅岭农场有限公司签订沪皖绿色农产品共建共享合作基地等战略合作协议。与光明集团、“苏浙皖甬”农担公司签订金融支持“一地六县”绿色生态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华东理工大学共建长三角区域发展郎溪研究院,在全省率先设立长三角区域交流合作服务中心。深化与广德、溧阳合作建设苏皖合作示范区,民生共享、旅游发展等6个方面42个合作项目(事项)深入实施。

项目引领量质齐升。擦亮“一地六县”招牌,强力开展招商引资、项目攻坚“双百”行动。成立招商引资工作信息中心,充实优化专业招商力量,完善工业项目预审等招商机制,更加注重主导产业培育和产业链招商,更加突出节约集约和亩均贡献。新签约内资项目90个,其中5-10亿元项目2个、10亿元以上项目5个;实际利用省外资金项目94个,到位省外资金190亿元,增长5.6%。严格落实“四督四保”“六个一”项目推进机制,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持续推进。预计全年新开工项目50个,竣工项目50个(其中投产运营40个)。博盈机电、金弘润新材料等项目建成投产。聚杰微纤、友良锻造等项目开工建设。谋划新型基础设施、公共卫生等领域重点项目50个,已批到位项目154个,到位财政性资金超10亿元。

深化改革激发动能。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常态化开展“一张网”建设,实现“一网、一门、一次”和7×24小时不打烊服务;政务服务事项平均承诺时限压缩至3.06个工作日。被《人民日报》《环球时报》社评为最具投资营商价值县,荣获2019年省投资环境十佳县。交易监管“一放开三严管”模式稳步开展。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加快编制。“五大工程”助推人才兴县改革深入实施。乡镇机构改革、事业单位车改顺利完成。市场监管、交通运输、文化市场、农业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扎实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持续深化,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深入开展。完成供销社“三会”制度建设。砂石资源统一经营管理改革正式实施。

四、城乡面貌日益优化

城市建设扎实推进。城东新区控制性规划编制完成。市民文化艺术中心开工建设,郎溪(国际)大酒店完成封顶。水韵郎川(城区水环境整合治理PPP)、老城区改造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长三角君澜酒店签约落户。滨河路改造等4条市政道路、税务局宿舍等3个老旧小区改造及绿化提升工程等项目投入使用。智慧城市建设稳步推进。创建国家园林县城47项考核指标均已达到要求。稳定城区房地产市场发展、促进建筑业改革发展实施意见出台施行,在全省率先推行商品房预售资金第三方托管,房屋销售面积42.6万平方米、增长12%,预购支付2.85亿元回购安置房935套,完成256户、2.6万平方米房屋征收。以“红色物业”为抓手,“四位一体”物业管理加速构建。城区烟花爆竹“双禁”、违建拆除、货车限行强力开展,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镇村建设持续深化。20196个省级中心村、20207个美丽乡村示范村、4个重点示范村通过省级评定,20202个省级中心村和5315”示范工程品牌村主要工程基本完工,40个重点自然村整治项目全部完成。深入推进农村环境“三大革命”与村庄清洁“百日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如期实现。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8%。城乡一体化垃圾转运体系建成运营,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全面推广“生态美超市”,设立“三美银行”试点,新建9“新风堂”。建立“河长制+检察官”“民间河湖长”“河湖警长”工作机制,河湖“清四乱”工作常态化推进,岸线划定和保护规划编制完成。“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加快创建,创成省级森林村庄4个,人工造林4129亩。

基础设施加速完善。商合杭高铁建成通车,郎溪南站开通运营,“铁公基”交通网络业已形成。G318十字段改扩建、建平大道开发区段大修工程加快推进。龙须湖绿道一期、通湖绿道、环天子湖绿道(盛村至柯村段)、庆丰绿道及28公里农村道路扩面延伸工程交工验收,新和绿道、灯塔绿道、环天子湖绿道(十姚路)开工建设,“美丽的乡村风景线”初具规模;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工作位居全省前列。钟桥水库、钟桥河右岸防洪工程已经省水利厅备案并上报水利部列入今年实施计划。港口湾水库灌区郎溪片项目加快建设,第一联合圩钱浒站、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及水系连通凌笪和姚村项目区建设完成;老郎川河左岸堤防治理工程初步设计已经获批、即将实施。城乡电网供电可靠性进一步提高。

五、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人员标准全面提标,社会保险待遇水平稳步提升。跨省异地就医即时结报积极推行。创新开展首届掌上面试招聘会,常态化开展2+N”就业招聘活动,新增城镇就业人数8261人。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评价位居全市前列。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维权扎实推进。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实现全覆盖,十字香山老年公寓入选首批长三角异地养老机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挂牌运行。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扎实推进。城乡公益性公墓全面启动建设。县人武部新营区建设主体工程完工,圆满完成年度征兵任务。

社会事业齐头并进。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工作顺利完成。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县医院“三五创建”稳步推进,门诊住院综合楼及附属配套工程加快建设,县中医院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与县医院合作建立医联体,乡村卫生健康振兴“五大工程”深入实施,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全民健身中心投入运营,郎溪县第一届运动会成功举办。郎溪中学校舍改扩建、第四小学、职教中心二期建成使用,郎川幼儿园主体完工,第三中学、实验初中综合楼新建工程启动建设。高考再创佳绩,本科总达线率全市第一。镇村两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

社会秩序和谐稳定。深化法治郎溪、平安郎溪建设。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持续推进,成功打掉以方腊为首的黑社会性质组织1个、恶势力组织2个,摧毁“保护伞”“关系网”6个。司法所建设提升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实施。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推广“七大调解法”。以“党建+三治”为代表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持续深化。顺利完成“七五”普法总结验收工作。城区管理体制改革启动实施。城区社区警务网格化管理、乡镇社区警务机制改革和农村派出所参与交通警务机制改革有效推进。“雪亮工程”二期加快建设。我县荣获第五届安徽省文明城市称号,十字镇施吴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

六、自身建设切实加强。

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省委巡视“回头看”为重点,扎实开展巡视巡察发现问题整改。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修订完善县政府工作规则,严格遵守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监察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强化审计监督,68件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103件政协委员提案高质量办理。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中央八项规定及细则,驰而不息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格执行国务院“约法三章”,“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压减5.3%。支持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执纪问责,坚决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与此同时,国防教育、国防动员、人民防空等工作水平进一步提升,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统计、审计、气象、档案、老龄、老干部、机关事务、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令人振奋。追溯“十三五”时期,为郎溪未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五年来,我们坚持发展为要,综合实力愈加增强。预计地区生产总值从2015年的110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88亿元,年均增长7.6%,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4089元。财政收入由21.8亿元增加到29.8亿元,年均增长6.4%。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3%。金融机构存款、贷款余额年均分别增长14.9%15.6%。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8%8.4%。荣获国家级生态县、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省发展民营经济先进县、省质量强县、省卫生县城、省双拥模范县等称号。

五年来,我们坚持转型升级,产业结构愈加优化。三次产业比由13.1:56.9:30优化到10.5:53.3:36.2。规上工业企业达214户,应税销售超亿元企业达47户,税收超千万元企业达23户;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2%,智能制造、新材料和大健康三大主导产业产值占比提高到60%,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8.6%、占比提高到56%。服务业增加值、规模农产品加工产值年均分别增长7.7%12%。市场主体由10506户增加到30818户。

五年来,我们坚持统筹协调,城乡魅力愈加彰显。县城建成区拓展到17.5平方公里,绿化覆盖率达40.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8平方米,亮化、绿化及一批配套功能提升项目高质量实施,城市更大更美更宜居。县城防洪标准基本达到50年一遇,经受住2次特大洪涝灾害。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推进,建成省级中心村35个,自然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实现全覆盖,道路、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更为完善。

五年来,我们坚持“两山”理念,生态优势愈加释放。深入贯彻水、土壤、大气“十条”, PM2.5PM10指标和优良天数比例实现“两降一升”,考核Ⅲ类水体达标率达100%。扎实开展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国家土地例行督察、违建别墅、“大棚房”等问题整改,高井庙自然保护区开发建设问题得到根本遏制。超额完成污染物减排任务。单位GDP能耗较2015年下降16%“河(湖)长制”“林长制”进一步推深做实。

五年来,我们坚持扩大开放,发展活力愈加迸发。“一地六县”合作区、苏皖合作示范区为重点,与长三角重点城市开展全方位全领域合作。五年累计招商引资项目355个,累计实际到位内资875亿元、外资4.54亿美元,建成亿元以上项目289个。完成交通投资超30亿元,商合杭高铁、扬绩高速、建平大道、定埠港等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项目建成运行,公路里程建设较“十二五”末增长118%

五年来,我们坚持民生为本,群众生活愈加美好。民生工程高标准实施,累计投入资金30.1亿元。较2015年,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42.2%204.8%,农村特困人员集中、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107.3%204.6%。新增城镇就业4.5万人。现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8个贫困村稳定出列、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30万元,是“十二五”末的14.9倍。教育卫生投入不断加大,水平大幅提升。高考应届本科达线率和一本达线率逐年提高,连续3年摘得市理科状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升,每千人拥有床位数、医师数、护士数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各位代表,奋斗伴随着艰辛,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以及各方面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和衷共济、奋发有为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和创业投资者,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郎武警官兵、政法公安干警,向关心、支持郎溪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受疫情、汛情、世情影响,县人代会确定的少数指标未预期完成,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从经济发展看,经济总量不大,增长压力增大,实体经济困难增多,产业层次仍然较低,主导产业不突出,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偏少,财政收支平衡矛盾较为突出,高质量发展基础还不牢固。从蓄势动能看,大项目储备不足、转化不多,有效投资增长乏力,支撑重大项目的要素保障、服务保障还不够强,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偏弱,生态环保压力仍然较大。从群众期盼看,公共服务供给还不平衡不充分,城市治理、社会治理还有待加强,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领域与群众需求还有差距。从政府自身看,少数政府工作人员思想不够解放、专业能力不够过硬,不敢担当、不善担当等问题依然存在,服务效能还需进一步提升。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十四五”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按照县委十三届十三次全会部署,根据《中共郎溪县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县政府编制了《郎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请大会审查。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人才兴县、创新活县”四大战略,推动郎溪高质量发展。一是生态立县。深入贯彻生态绿色发展理念,积极践行“两山”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将保护生态环境和提供生态产品放在更重要位置,走出一条具有郎溪特色的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的绿色崛起之路。抢抓“一地六县”合作区建设机遇,大力发展绿色制造业、绿色生态农业、全域旅游业,加快构建绿色创新体系和绿色产业体系,促进绿色高质量发展。二是工业强县。深入贯彻高质量发展理念,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引领,抢抓“一地六县”合作区建设机遇,以重大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做优做强主导产业,转型升级传统产业,探索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优化“一区四园一港”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大力引进项目,逐步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三是人才兴县。深入贯彻人才强国战略,抢抓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发展重要机遇,瞄准“一地六县”排头兵定位,积极推进“郎川聚才”行动,加快完善人才就业创业政策,高效提供就业与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不断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不断培育创新发展新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四是创新活县。深入贯彻创新发展理念,积极吸引长三角地区优质创新资源,大力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协同建立创新服务中心、产业转化基地和“企业高校政府”创新联盟,打通G60科创成果转化承载通道,加强科研成果转化,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行动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计划,加快形成以创新为引领的产业体系和发展模式,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综合考虑,“十四五”时期,通过建设“五区一圈”的空间格局(践行“两山”理念样板区、区域产业合作示范园区、生态型产城融合先行区、绿色农产品服务功能区、现代临港产业集聚区、共建共享共保“幸福圈”),加快打造高水准生态保护绿色发展先行区、高质量产业合作创新发展先行区、高颜值文旅康养产城融合先行区、高品质宜居宜业人才汇聚先行区,把我县建设成为“一地六县”长三角工贸文旅创新强县。到“十四五”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积极成效,长三角一体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和社会治理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奋力争当安徽省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力争地区生产总值超过300亿元,年均增速稳定在8%10%左右。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二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例稳定在53%左右,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例超过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