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A办公
  • 繁體版
  • 智能问答
  • 无障碍
  • 长辈版
您现在位置: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乡镇动态

安徽日报点赞我县非遗文化传承 ——敲响传承的“鼓点”

发布时间:2020-11-25 08:01 来源:郎溪发布 浏览:
【字体大小:

“咚锵咚锵咚咚锵”……11月18日下午,在郎溪县梅渚镇定埠村,一阵阵铿锵有力的锣鼓声激荡人心。原来是“大小锣鼓”传承人吕贵宝正在专注地教徒弟张志红敲打动作和鼓点。

“小时候特别是重要节庆活动,常常能听到大小锣鼓的声音,总感觉那些锣鼓就像能说话一样,不知不觉地对它着迷。”今年69岁的吕贵宝回忆道,定埠的“大小锣鼓”曾广泛应用于岁时节序、婚丧嫁娶等重要活动中,他从小随舅父王庆荣学习大小锣鼓的演奏,这一练就是40多年。

2010年,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大小锣鼓”成功申报了省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只有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它才能传承保护下来。”吕贵宝说,从2010年开始,他拓展传承范围,从村里乃至周边精选爱好者,传授技艺,同时结合当地的各种民俗活动,让锣鼓活跃在舞台上,成为一道独特的文化大餐。

今年37岁的张志红就是吕贵宝的“徒弟”之一。

“俗话说‘锣鼓响,脚底痒’,从小就喜欢,一听到锣鼓,我就会跑出去凑热闹。”张志红说,他是土生土长的定埠村人,祖父是村里敲打锣鼓能手,从小耳濡目染,“以前在外上班没机会学习,回来工作后,就利用空闲时间,系统学习大小锣鼓敲打手法。”

在定埠村的民俗文化传承基地,记者看到,墙面上张贴着红纸黑字的《定埠锣鼓经》,鼓点由特殊字符标记,规律有序。

“这是师父带我们一起改编后的锣鼓经,让鼓点更具有感染力。民俗文化传承并不是原封不动地继承,而是保存与创新相结合。”张志红说,他们希望通过展现本地优秀民俗文化,让民俗文化发展融入地方经济发展,为本地的旅游产业做出贡献。

郎溪县文化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近年来,该县着重挖掘、培养各类非遗传承人,进一步完善传承保护体系,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们充分挖掘民俗文化的内涵,在坚守其‘根’、突出其‘神’、抓住其‘形’的同时,通过民俗文化展演、开展送文化下乡等途径,进一步发掘其表现形式,让民俗活动雅俗共赏,叫好更叫座!”郎溪县文旅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目前,该县拥有国家、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8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7项,市级10项 ,国家、省、市级非遗传承人共13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0条评论

*正文:
验证码: captcha

网友评论列表

    暂无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