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 长辈版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郎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新闻发布> 政府新闻发布会实录
索引号:
113417220032517000/202101-00090
组配分类: 政府新闻发布会实录
发布机构: 郎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外事办)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
名称: 郎溪县再生稻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 文号:
生成日期: 2021-01-18 发布日期: 2021-01-18
索引号:
113417220032517000/202101-00090
组配分类: 政府新闻发布会实录
发布机构: 郎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外事办)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
名称: 郎溪县再生稻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
文号:
生成日期: 2021-01-18
发布日期: 2021-01-18
郎溪县再生稻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2021-01-18 08:25 来源:郎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外事办) 浏览次数: 字体:[ ]

一、发布会主题:郎溪县再生稻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

二、发布单位:郎溪县农业农村局

三、发布会时间:2021年1月15日下午3:00

四、发布会地点:县数据资源管理局2楼1号开标室

五、新闻发布会主要内容:通报一下郎溪县再生稻发展情况

六、发布会出席人员:郎溪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侯新隆,郎溪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余水评,郎溪县农业农村局农技服务中心主任汪浩,郎溪县农业农村局科室负责人李宏兵

发布人:侯新隆

主持人:余水评

七、邀请参加媒体:郎溪电视台,今日郎溪,郎溪发布,郎溪论坛,郎溪政府网、郎溪新闻网

八、新闻发布会议程:一是通报一下郎溪县再生稻发展情况;二是媒体记者提问环节




郎溪县再生稻发展情况通报

各位记者、观众朋友们大家午好!

为进一步加强我局与人民群众沟通联系,结合粮食安全,围绕今年以来我县农业特色产业-再生稻发展情况向大家做个通报,从而更好的接受社会各界对我单位工作的监督。

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重大战略,进一步推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自2016年以来,郎溪县积极探索发展再生稻种植,扎实做好“三个坚持”—坚持政策铺路、坚持示范引路、坚持成效带路,不断提升产业发展规模和质量。2020年水稻“一种两收”绿色丰产增效示范点经省级专家测产验收,实现了亩产吨粮。

2016年开始试验性种植再生稻,面积仅有300余亩,通过几年的发展,2020年再生稻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主要水稻种植区域为建平、十字、飞鲤、涛城、梅渚、新发、凌笪等乡镇,2020年再生稻种植面积最大是涛城镇,种植面积0.42万亩,栽培方式主要为工厂化育秧机插、抛秧。

我县发展再生稻生产,显现出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一是农业生产方式和生产效率双优化,实现藏粮于技。选取优质杂交品种,科学肥水管理,以工厂化育秧—机插为主要栽培方式,采取机械化收割。头季水稻收割后,利用稻桩再生芽重新发苗、长穗,再收一季水稻。再生稻在3月中旬左右育秧,4月中下旬栽插,此时正处于农闲时节,可与常规种植模式在生产季节上完全错开,同时再生季只需合理肥水管理即可,生产管理相对简单,有效减轻劳动强度。二是种地与养地相结合,实现藏粮于地。再生稻种植当年即可完成生产周期,冬季季节性休耕,配合发展绿肥种植,测土配方施肥等,可在节约成本、增加产量的同时,使土壤肥力得到不断提高,实现藏粮于地。三是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共提升,缓解环境压力。再生稻头季、再生季平均亩产分别达600公斤、200公斤,生产成本较“一稻一麦”亩均减少200至250元,收益增加200至280元。再生稻种植受季节影响,头季生长期间病虫害发生相对较轻,再生季基本无病虫害影响,较其他生产模式化肥、农药投入明显减少,种植节本及生态效益明显。再生稻收获需留桩35-40cm,利用稻桩腋芽萌发生长再生季水稻,产生秸秆少且无需处理,自然状态还于田间,再生季产生秸秆因无需后茬作物播种,实现在冬季季节性休耕时自然状态下全量还田,能有效解决秸秆综合利用问题,减轻基层生态环境工作压力,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我县再生稻发展引起了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将再生稻的发展纳入郎溪县“对标沪苏浙、争当排头兵”推进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重点项目之列。县农业农村局整合粮食生产发展、稻谷补贴等项目资金,向再生稻生产方面倾斜,在粮食提质增效示范点建设上,对开展再生稻生产符合条件的主体优先安排,在稻谷补贴中安排专项资金进行补贴,近三年来共计补贴资金364万元。同时坚决贯彻科技兴农的理念,切实做好农业技术推广应用,连续年开办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粮油班”,邀请华中农业大学、省农科院专家学者授课指导;多次组织优秀的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赴桐城、洪湖、蕲春等地考察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升种植管理水平;积极推进行业内观摩交流常态化,对生产实际中涌现出的,如涛城镇宗成粮食种植家庭农场、梅渚镇阳力农作物种植家庭农场、种植大户涂世银等优秀主体,积极鼓励他们在县域内开展讨论交流,形成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

发展再生稻在提高农业种植效率的同时,科学解决秸秆综合利用难题,实现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有效保障了粮食安全,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效合一,推动我县农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问答

一、再生稻作为郎溪县农业的特色产业,请问今年郎溪县再生稻的收成如何?

答:今年我县再生稻种植面积达1.2万亩,已列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水稻绿色丰产增效集成技术模式示范应用研究。

8月17日在头季收获时,市专家组在涛城镇凤河村,对水稻“一种两收”绿色丰产技术示范片进行实收实测,头季稻平均亩产570.6公斤。

11月 30日,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组织中国水稻所、扬州大学、湖北省农科院、浙江大学专家,在郎溪县涛城镇凤河村,对再生季进行田间测产验收。

专家组考察了水稻“一种两收”技术示范片,示范片面积510亩, 品种为丰两优香1号,3月15日播种毯苗育秧,4月15日机插,大田采用平衡栽培,头季机插时侧深施专用控释肥,8月17日中留桩机收头季,水分湿润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控。现在示范片再生季水稻处于黄熟期,长势良好,整齐一致,该示范片再生季在同样本田块,经实测平均亩产460.6公斤,加上头季示范片平均570.6kg/亩,两季合计1031.2kg/亩,达到吨粮田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郎溪再生稻发展势头好、生产水平高,得到了各位测产专家的高度评价。

二、请问我县有哪些支持再生稻发展的举措?

答:再生稻的发展离不开县政府政策的支持,同时与农技人员的指导和农民培训的开展也是密不可分的。

首先是政策支持。县农业农村局整合粮食生产发展、稻谷补贴等项目资金,向再生稻生产方面倾斜,在粮食提质增效示范点建设上,对开展再生稻生产符合条件的主体优先安排,在稻谷补贴中安排专项资金进行补贴,近三年来共计补贴资金364万元。有力的推动了再生稻生产发展。

其次是农技人员引导。及时掌握再生稻生产动态,加强技术跟踪服务,明确生产中的风险控制,引导生产健康发展。同时注重发挥主体的辐射带动作用,对生产中涌现出来的好的主体,如涛城镇宗成粮食种植家庭农场、平凡种苗种植家庭农场、种植大户涂世银、梅渚镇阳力农作物种植家庭农场,在培训中组织观摩交流,通过对不同种植模式、稻米品牌创建带动生产发展的学习,推动再生稻发展。

最后是农民培训。连续三年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安排专项内容,邀请华中农业大学黄见良教授、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张效忠研究员进行专题授课,并组织种植大户到桐城、湖北洪湖、蕲春实地考察学习,提高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主等新型经营主体的认知度和种植水平。

三、请您谈谈发展再生稻有哪些优势?

答:您这个问题非常好,这也是大家非常关注的一个方面。再生稻具备“三高二好三省一优”特点。

我们先讲再生稻的“三高”。一是投入产出高,再生稻较一季中稻,亩增产量150-250公斤。二是劳动效率高,一次耕种,两次收获。三是经济效益高,再生稻与单季稻相比,亩效益增加400元。

再来讲“二好”。一是稻米品质好,再生稻生长时间充裕,主生长期昼夜温差大,营养积累充分。再生季少施肥、不施农药,产品绿色环保。二是市场前景好,再生稻米品质高、口感好、味清香,绿色生态,符合大家对健康产品的追求,已普遍被市场所接受。

下面介绍一下三省。一是省工,再生稻一种两收,二茬收割后,冬季劳力得到释放。二是省种,一次播种、一次栽插,两次收获。三是省肥,再生季施用肥料少。

还有一优。两季秸秆全量还田,减除禁烧秸秆、打捆离田等大量工作外,还实现了冬季休耕、养田,优化了生态环境。

总的来说发展再生稻让我们更好的实现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有效保障了粮食安全,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效合一,有效的推动我县农业高质量发展。谢谢!

四、请问再生稻下一步发展主要工作举措?

答:今后我们将从以下四个方面继续大力发展再生稻:

第一、加强技术培训,做好示范引导。

早稻育秧、机收碾压等问题是制约我县再生稻进一步发展的技术性难题,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关键环节,加大培训力度、提升种植水平,及时补短板、促发展。同时,认真开展再生稻苗情监测、墒情监测、病虫监测等基础性服务工作,动态掌握生产实际,结合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试验示范,展示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应用成果,通过多渠道多方位的宣传指导,从投入、模式、面积等方面积极引导广大群众科学、规范、有序发展再生稻,规避种植风险。

第二、加速产品研发,提升产业水平。我县再生稻生产水平逐年提升,但在品牌创建、产品加工等环节仍相对薄弱。下一步将通过专项资金支持,合理引导“稻桩香”“宗成”、“漪湖香”“北纬三十一度五”等现有再生稻米品牌不断发展壮大,积极推进再生稻产业化联合体创建,发挥抱团发展优势,提升再生稻生产综合效益。同时,加大对稻米衍生品研发支持力度,提升稻米精深加工水平,提高利用率、延伸产业链,以科技进步推动产业升级,实现提质增效。

第三、加紧内引外联,促进产业发展。我县再生稻发展起步较迟,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内部引进、外部联合。下一步将加强同湖北等先发展地区的交流,认真学习先进的发展理念、关键技术、管理模式,强化典型案例分析研究,总结他们在扩大种植规模、新品种应用、新产品研发、品牌创建、销售推广等方面的工作思路、方式方法,结合我县实际加以吸收运用。同时,在安徽省农大和省科院的技术支持下,还联合西北农大两位顶级教授黄见良和彭少兵,他们对郎溪再生稻发展十分关心,也亲自到郎溪深入田间地头现场培训指导,为郎溪县再生稻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下一步我们将加强与这些专家学者及其技术团队合作,有效推动科技创新与实际生产充分融合,推动我县再生稻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第四、加大资金支持,争取项目支撑一是安排专项资金开展再生稻专项技术培训,提升生产者经营水平。二是2021年省粮食生产发展项目中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再生稻示范片建设,辐射推动“一种两收”绿色生产模式发展;支持再生稻品牌创建;支持再生稻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拓展。三是县农业农村局将统筹社会化服务项目资金,对再生稻品种、育秧、技术配套应用等关键环节予以支持。四是继续在稻谷补贴中安排专项资金,开展种植结构调整补贴,支撑再生稻生产发展。

也借此机会,呼吁在座的各位农场主们,要抓住当前政府支持再生稻发展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再生稻,为自身增加效益,为国家多产粮、产好粮作贡献。谢谢!